安徽农业大学:品非遗之韵,传文化之美
原创 安徽农业大学 孙雨欢2024-09-12
字号:AAA
安徽农业大学“柳韵剪影,文化乡行”实践团赴安徽阜阳市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深入探索与推广阜阳柳编与剪纸的非遗文化。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实践团于7月15日至7月18日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宣传和推广当地的柳编与剪纸非遗文化,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匠心编柳,妙手生花

7月16日,团队首先参观了阜南柳编展览馆,详细了解了柳编的历史、文化以及制作工艺。展览馆中展示出了不同风格和技法的柳编作品,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产业园区展示了柳编生产的一系列流水线,使得团队成员对柳编的生产制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这项技艺的不易。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紫亿工艺品有限公司,工匠们向团队成员展示柳编的基本工具和材料,解释每一步的制作过程,并邀请成员们亲自体验柳编制作。通过实际操作,团队成员们深入地体会柳编工艺背后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感受工匠们对柳编手艺的热爱与执着。

在金源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民面对面交流,村民讲述了柳编如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和经济的支柱。团队成员们深刻了解了柳编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感受到当地村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


6~)L$YAKAM0P0H5{HCFSTLX.jpg

工匠们向团队成员展示柳编基本工具和材料  陈奕童 摄


阜阳剪纸,巧夺天工

7月17日,实践团深入探索了阜阳的剪纸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团队成员见到了阜阳剪纸艺术的第二代、第三代传承人程兴红和程娟娟。通过传承人的讲解,成员们学习了剪纸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与基本技巧。传承人们不仅展示了众多精美的剪纸作品,还深入解释了这些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技巧。除此之外,程娟娟女士还亲自教导我们完成了一个“春”字剪纸,让成员们体验了剪纸的无穷魅力。

最后,实践团来到了程文炳宅院。程文炳宅院是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所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宅院里,团队成员更深入地了解了剪纸历史,近距离欣赏了众多传承人的作品和他们获得的荣誉。每一件剪纸作品都如同一幅精细的艺术画作,以其细致的线条和复杂的图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D8)B0GV%G2SV4Y%TX[HT3R.jpg

第三代传承人程娟娟女士教导团队成员完成“春”字剪纸  张明明 摄


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

推广非遗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向社会大众传递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实践团队在经过大量调研和实践,在社区及文化活动广场等地开展非遗文化宣传和推广活动。

在文峰社区,通过循环播放预先剪辑制作好的宣传视频,展示剪纸作品、柳编工艺品及其制作过程,邀请社区居民亲身体验和学习非遗技艺。在文化活动广场,团队利用投影仪展示柳编和剪纸的历史、技艺和文化意义,并邀请当地的小朋友参与互动游戏。团队成员们向他们介绍了柳编和剪纸的相关知识,鼓励他们动手尝试并体验柳编和剪纸的乐趣,深入了解和感受非遗文化的生动与美好。小朋友们的参与热情让整个活动充满了欢声笑语,同时也让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对非遗项目的支持和推广的信念。


(Y7XJWOS3Q$_J{B$[H8@WZY.jpg

文化活动广场上邀请小朋友参与非遗互动游戏  陈奕童 摄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推广了阜阳的柳编与剪纸文化,还激发了更广泛的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青年人与非遗的双向奔赴,展现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将继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2SDAQ2@LKSC7CYF7S$W]BDK.jpg

实践团全体合影留念  任思勤 摄

[责任编辑:谷小雨(实习)]
安徽农业大学“柳韵剪影,文化乡行”实践团赴安徽阜阳市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深入探索与推广阜阳柳编与剪纸的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