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学子携手追寻东征史迹,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原创 山西师范大学 安慧芳 李振国威 禹成炎2024-09-10
字号:AAA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将来。这个夏天,让我们跟随“重走红军东征之路——红色革命文物暑期实践团”,来一场超燃的“红色之旅”吧!

 7月10日至14日,由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开大学红色记忆宣讲团以及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0余名师生共同组成的“重走红军东征之路——红色革命文物暑期实践团”,沿着红军东征足迹,深入吕梁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交口县、文水县以及临汾永和县等地,累计行程2000余公里,用脚步丈量三晋大地上的红色地标,将思政课堂搬至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红军东征总指挥部等红色遗迹与红色场馆中,以研学感受革命先烈精神,用镜头记录革命老区发展成就,通过宣讲传播红色革命文化,在“大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中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此次活动被人民网、山西新闻网、红军东征纪念馆等多方媒体报道,反响热烈。

 馆校携手联动,打造现场教学“精品课”。一是梳理红色资源。依托省文物局、当地纪念馆查阅历史文献,涉及相关史料10多万字,全面摸底红军东征相关的红色遗址、遗迹、革命文物、历史故事、革命人物传记等,形成9个点位、10余套活动方案二是开展现场教学探索创新“现场+体验”方式,师生党员轮番上阵,扮演“科普阅读宣传员”“馆藏文物的讲解员”,从“吕梁山上的抗日模范村”到“羊皮筏子”的故事,真正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充分展现红色基因。三是将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和革命历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三所高校师生代表与石楼县中小学师生在红军东征纪念馆共同开展“大手拉小手·共上一堂场馆里的思政课”,让旧址遗址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案”,受众百余人,并现场获赠《红军东征》史书30余册,以“一点红”晕染“一片红”,用红色文化凝聚社会向心力。


图片2.png

图2 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教学现场。禹成炎 摄

图片3.png

图3 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教学现场。禹成炎 摄

图片4.png

图4 “大手拉小手·共上一堂场馆里的思政课”现场。禹成炎 摄

 瞻仰文物旧址,厚植赤胆忠心“报国情”。一是“小物件”传递“大道理”。行径中,多方整理本地红色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开展“红色革命文物青年说”“我与文物合个影”“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将文物背后惊心动魄的革命历程、永远跳动的红色初心,通过富有感染力和创新力的方式予以真切表达,生动传递文物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二是“活教材”实现“心对话”。每一次走进革命旧址,走进陈列馆室,用心观摩和聆听革命文物的“历史之声”,就是一次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活动中,与伟大精神亲历者、见证者、传承者深入交流,现场制作采访音视频百余条,分享体会与收获。三是“旧文物”焕发“新光彩”。看一看“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读一读,革命先烈的“红色家书”;悟一悟,“优良作风”直抵人心的民生温暖,形成文字版心得笔记10余篇。革命文物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如同一粒粒种子,播种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更是播种下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图片7.png

图7 刘胡兰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现场。禹成炎 摄

图片8.png

图8 “四·八”烈士纪念馆实践现场。禹成炎 摄

探寻红色景点,串联文旅融合“共富圈”。一是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实践团成员深入山西吕梁、临汾当地与居民群众,认真座谈交流,开展志愿服务,深入剖析当地的历史底蕴、革命传统和人文精神,总结提炼了“三晋星火”“铁血东征”“初心之路”“红色印记”“清风之旅”等5条红色游径。二是红色歌曲创作润初心。在永和乾坤湾,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一盏盏灯笼喜庆红火,一处处雕塑述说革命往事……面向壮阔黄河,用饱满的热情和嘹亮的歌声,现场录制《黄河大合唱》短视频,投放微信视频号、抖音公众号等媒体平台,累计阅读量1000+。三是撰写资政报告。活动后期,师生共同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10余篇,建议当地政府,依托“产业+景区+村庄”叠加优势,整合红色文旅资源,串联永和红军东征纪念馆、乾坤湾西渡黄河旧址、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等景点,打造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综合体。同时依托“新东征人家”品牌,布局餐饮美食、艺术文创、高端民宿等多种业态,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安心、住得放心”。

图片9.png

图9 黄河蛇曲地质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现场。禹成炎 摄

图片10.png

图10 母亲河畔三校师生同唱《黄河大合唱》录制现场。禹成炎 摄


录制思政微课,讲好革命往事“初心史”。一是构建“学—研—备”位一体的模式以师带徒、以一带十,组织原著研读、开展学习培训、举办学术研讨、进行集体备课将当地的人物故事、典型事例、先进经验等以图文介绍和视频解说的形式融入教案培养宣讲者阐释的专业素养二是现场录制视频微课。围绕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刘志丹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等红色点位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产出《党史上的重要会议》《信仰的力量》《红色家书》等系列微视频10余部。三是创新教育形式。借助新媒体矩阵,通过抖音平台、微信公众号与视频号、党员教育微信群展播宣传,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跟进采访报道9次、刊发学习教育信息20余条,让更多的同胞切身感受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为正义而战、为自由而战,为国家而战、为人民而战”的家国情怀,实现资源共享、数据互联。

图片12.png

图12 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集体教研现场。禹成炎 摄

图片13.png

图13 永和乾坤湾思政微课录制现场。禹成炎 摄

图片14.png

图14 “四·八”烈士纪念馆革命先辈后人采访现场。禹成炎 摄

深耕教育之本,焕活红色精神“传承志”。一是创作红色情景剧等艺术作品。队员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扑不灭的火焰》通过图文展示、数字模拟、情景还原,珍贵历史影像、档案重现等形式,让老区人物“亮”起来、老区精神“活”起来。二是开展专项研究。发挥专业优势,组建科研团队,将红色革命文物、革命文化、革命资源等纳入“大思政课”专项研究工作重要内容。截止目前,团队成员累计获批校级以上相关课题5项,发表论文多篇。三是多措发力,推动红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此次暑期实践活动落下帷幕,实践团在山西路桥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召开成果总结大会,台下掌声雷动。接下来,团队将在本次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大家做先进典型的“领头雁”,做好经验总结提炼、宣传交流“显文章”等工作,大力营造了知党恩、感党恩、颂党恩的浓厚氛围,招募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志”,产出并申报典型案例,积极推广“青春”力量“有为”事迹,真正把党史蕴含的经验和智慧转化成为干事创业的火热实践。

图片15(1)(1).jpg

图15 实践队员们正在表演情景剧《扑不灭的火焰》。禹成炎 摄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将来。这个夏天,让我们跟随“重走红军东征之路——红色革命文物暑期实践团”,来一场超燃的“红色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