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学西师范大“青声习语”宣讲团是一支由返乡大学生组成的理论宣讲团队,团队成员安排有序、分工合作,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打造“尽得清欢·青年看‘两山’”、“籽籽同心·青年铸‘一区’”、“力学笃行·青年共传声”三大宣讲模块,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十个一”实践活动,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课程,用青声青语以“小切口”讲好“大道理”,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培育思想引领“主力军”
7月9日至13日,“青声习语”宣讲团踏上“漓江沿线生态观察公益行”之路,在实践调研中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桂林阳朔十里画廊是阳朔自助旅游必去之地,也是公益行第一站,团队成员在与景区的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过去因为群众的保护意识不够强,漓江水域经常会有许多垃圾,近年来,经过各部门各单位的通力协作,统筹推进漓江全流域保护和全覆盖治理,多举措宣传治理下,漓江生态保护发展愈来愈好。“一山一水一诗题”奇妙地融汇在百里漓江,舟过草坪到杨堤。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从杨堤码头登船,顺江而下,考察漓江阳朔段。因此,公益行第二站定位在桂林阳朔杨堤乡,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不难发现,当地从上到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青声习语”宣讲团走进公益行第三站桂林灵川大圩镇,踏上青石板铺设的路面,感受着古镇焕发的新活力。在参观古镇文化馆及采访大圩古镇管理人员、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执法支队王志铖教导员后,团队成员收集到“小人物,呵护漓”的事迹。参观第四站桂林市虞山桥河段,在桥上放眼望去,江面平阔,山水交映生辉。旅客搭乘竹筏游览漓江风景,用照片留下美好风采。参观过程中,“青声习语”宣讲团遇到了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漓江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在交流中了解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桂林市将漓江生态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创新“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的“三统”机制,保护漓江流域绿色底色。吹着凉爽的江风,团队成员静静地欣赏漓江迷人的风景,漓江沿线生态观察公益行落下帷幕。
结束漓江沿线生态观察公益行,宣讲团成员纷纷表示漓江的迷人风景离不开桂林党委、政府,以及当地群众共同努力,坚定贯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力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地调研带队组长唐佳瑀讲道:“在此次公益行中,大家深受感染和启发、受益匪浅,坚定青春心向党,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以理论解读加实践体悟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理论宣讲‘出圈’更‘圈粉’。”
团队成员王佳瑀采访景区的工作人员 赵秀杏摄
“青声习语”宣讲团于杨堤码头合影 池海蓉摄
团队成员赵秀杏讲解大圩古镇文化馆的理论宣传栏 池海蓉摄
以“青”联动蟠龙社区,唱响理论宣讲“主旋律”
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同社区各族民众亲切交流。蟠龙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近年来社区在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的历程中展现出浓浓民族情。
7月18日上午,“青声习语”宣讲团来到蟠龙社区,同社区工作人员携手以“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福籽紧相拥”为主题联合开展一场理论宣讲活动。团队负责人以社区典型事例和亲历故事,充分彰显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颗颗石榴籽,共铸同心圆,只有各族群众携手奋进,才能谱写民族团结曲”,团队负责人唐佳瑀用最朴实的话语,向社区居民分享新时期应该如何打造“社区门口”的特色化、互动化理论课堂,如何更好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
“在我们社区,经常会有志愿者上门问候,为我们提供帮助,日常还会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这都是党和组织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更了解国家政策,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坐在第一排的陈奶奶满心欢喜说道,这也道出了许多在蟠龙社区工作生活的居民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与社区负责人交谈得知,社区从上到下坚持用“真心”感召,把民族团结的思想根植好,在开展社区治理工作中,蟠龙社区党委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社区大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日常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及民族传统文化等基本知识,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次联合宣讲活动让宣讲团成员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也激发了各族居民的社区主人翁意识,增强对社区和社会的存在感、融入感与价值感。
“青声习语”宣讲团于蟠龙社区合影 李欣鸿摄
“青声习语”宣讲团同蟠龙社区工作人员联合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李欣鸿摄
创新形式活动多样,打造思政教育“主课堂”
“青声习语”宣讲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课程,将理论宣讲青年化作为常态化形式,通过打造三大宣讲模块,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组织一场‘漓江沿线生态观察公益行’”“上好一堂‘乡音乡情,石榴花开’双语课堂”“创编传唱一首民族山歌”“制作一本‘孩子眼中的强国’有声绘本”等“十个一”实践活动,坚持创新理论宣讲形式,打通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在各项宣讲活动中,成员们边走边学,写下厚厚的学习笔记,也带回了生动的故事、深沉的思考和真切的感悟,以多样化形式切实发挥理论宣讲解读政策、诠释理论的作用,让广大受众得启迪、有提升。
“她的宣讲的最大特点在于带着对宣讲内容充沛的激情以及对党和国家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把握”,这是在一场“快递式点单”巡回宣讲结束后一位宣讲受众对团队成员最真切的肯定。
此外,团队成员携手制定的“有声绘本”从食物、交通等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入手,通过若干历史故事场景,精选典型性插图,结合理论知识点,以“讲+听+答”形式向儿童传授强国理念。“欣鸿姐姐刚才给我讲了《丝绸之路》的故事,我也从这个故事里了解到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李冬星小朋友高兴地说道。
理论宣讲的故事从未结束,下一站,宣讲团成员将继续探索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讲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在基层,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