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领略兵团发展历程所蕴含的崇高革命精神,积极追寻历史足迹,用心感受那段充满荣耀与拼搏的岁月。石河子大学大学生宣讲团赴第四师理论宣讲社会实践团自7月8日至7月19日在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六十六团所属金梁子社区、幸福路社区、育才路社区以及七连、九连等周边连队成功开展了七场宣讲,覆盖人次超过800人。
青春之声扬四海,红色基因代代传
宣讲团成员通过将情景剧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策划了“星火燎原”、“信仰如炬”和“复兴征途”三个篇章,生动直观地呈现了党的发展历程中艰苦奋斗的人物故事,并深刻诠释了红色精神的内涵。
从《五四》的觉醒与《中共一大》的启航,到《我们的青春》与《信念》中洋溢的青春与理想;从《等待》的执着坚守与《跨越时空的电台》的无私奉献,再到《改革开放》的深刻回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展望,宣讲团成员以通过十余个精心编排的节目,呈现出一幅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卷。
宣讲团成员表演《信念》剧照 宣讲团成员邵佳怡摄
“这次来参加石河子大学的哥哥姐姐们来给我们做宣讲,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这几年来的发展,让我备受感动,将来我也就是会好好学习,努力报答祖国。”金梁子社区居民倪英琦说。
宣讲团成员表演《黄文秀》剧照 宣讲团成员李宸阳摄
这些宣讲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是连接了过去与现在,激发了青年一代对红色历史的兴趣。宣讲团成员苏子书说:“此次社会实践来到这里的,我们希望走进基层,走进团场,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精神,讲述红色故事,期望通过这一方式,吸引更多青年关注并参与到祖国建设中来,共同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红色足迹踏古今,光辉岁月映未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地处伊犁河谷,下辖“一市两园”和18个团场,其中,12个边境团场矗立于边境线上,它们如同坚固的堡垒,成为捍卫西陲边防不可或缺的力量。7月8日和7月13日,宣讲团一行先后参观了伊力特酒文化产业园和可克达拉规划展示馆。
宣讲团成员参观可克达拉市规划展示馆 宣讲团李宸阳摄
伊力特事业背后的屯垦史诗,也深刻展现了这份“英雄文化”下源远流长的红色底蕴。从张仲翰等革命先辈们的扎根故事,到现代兵团城市的崛起,新时代的可克达拉城市规划建设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雨城市发展的蓬勃生机。宣讲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感融入宣讲内容,讲好新时代兵团发展的新成就。
宣讲团成员参观伊力特产业园 宣讲团成员苏子书摄
青春探访老兵志,接续传承戍边疆
为追寻前辈脚步,传承红色记忆。宣讲团在六十六团团委书记黎红霞的带领下,于7 月 12 日和7月17日,分别对团场老兵闫欣秋同志、李质龙同志进行了采访。
7 月 12 日,宣讲团成员走进了荣获“解放西北纪念章”革命老兵闫欣秋家中。他向宣讲团成员讲述了自己从参军入伍到离休后的点点滴滴。在离休后,他并未选择安逸的晚年生活,而是继续发挥余热,加入“五老”宣讲团,为老兵拍全家福、为青少年学生讲述兵团故事。
宣讲团成员聆听老兵闫欣秋先生的军垦岁月 宣讲团成员李宸阳摄
采访临近尾声时,闫欣秋老兵动情的说到,“你们才20岁,正是敢想敢干的年纪,这片大好天地属于你们。不要怕,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有决心,一定能做好。”
7 月 17日,宣讲团成员的到来受到了老兵李质龙夫妇的热情欢迎。在采访中,李质龙同志表示,他这一生主要做了四件事:为六十六团老团长刘光汉将军立碑、促成修建“进军伊犁第一团”惠远烈士陵园、编纂六十六团史志、义务讲解红色故事。李老退休后,仍发挥余热,热衷于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下一代,先后被四师可克达拉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关授予“最美五老”和“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宣讲团成员采访老兵李质龙先生 宣讲团成员邵佳怡摄
“希望大学生能够不忘亮剑精神,将亮剑精神应用到各行各业,敢于亮剑,善于亮剑”。李质龙老先生用平和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自己的殷切期望。
两位老兵、两次探访、三代扎根,老兵闫欣秋和李质龙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屯垦老兵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宣讲团成员与老兵闫欣秋先生的合影 宣讲团成员邵佳怡摄
经过对老兵的深入采访,石河子大学大学生宣讲团成员被深深触动,决定以老同志的经历为蓝本,创作出《我和我的哈萨克女儿》《野草》等多个宣讲剧本,以期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老兵的精神风貌和浓浓的家国情怀。
宣讲团成员走进社区宣讲 宣讲团成员李宸阳摄
下一步,石河子大学大学生宣讲团将立足社会实践寻访的兵团故事转化为创作新剧本、讲述老兵故事的新素材,将实践过程的青春感悟转化为青年话语讲好盛世中国的新动力,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宣讲团成员赴六十六团十一连宣讲 宣讲团成员邵佳怡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