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青为”调研行,共襄湿地保护
华中农业大学 曹卓2024-09-11
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及成员所在家乡的主要湿地进行调研。

指导老师:向荣彪 通讯员:曹卓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全国主要生态湿地区社会实践团队立足于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国家重大需求,以湖北省及实践团成员所在家乡的主要湿地为调研对象,于7月8日至7月9日、8月10日至8月24日进行湿地生态的实地考察。本次调研旨在进一步认识我国湿地保护的工作,在访问科研人员、实践调查等亲身实践中加强对湿地结构与生态效益的认识,并将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带到更多人心中。

划区防护,共绘人鹿和谐新画卷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与长江天鹅洲故道的夹角处,保护区面积156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野化麋鹿及其栖息的淡水沼泽生态系统。截至2024年,保护区内的麋鹿数量已超过1600余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

image.png图为实践队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门前合影 周楠宇摄

7月8日,实践队前往该地进行调研。经负责人王伟介绍,实践团队了解到昔日保护区村民与麋鹿之间微妙紧张的共存困境。在没有围栏防护的日子里,有麋鹿误入民居遭遇不测,涉事村民承受法律严惩。时至今日,保护区经过精心规划与坚固围栏的设立,村民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日渐增强,这片区域已转变为麋鹿自由奔跑的乐园。保护区内还特意种植了玉米等作物,为麋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武汉植物园专家操瑜向队员们介绍了该自然保护区内矗立的通量塔,它利用先进的仪器与传感器,不间断地监测特定高度空气层的风速、大气压力、二氧化碳及甲烷浓度,并每月汇总分析数据,精确计算出区域内植物固定的碳量,为生态保护策略的制定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保护区内还设立了永久性样方,通过将其与邻近自然区域的对比,深入分析麋鹿种群对保护区内植被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

image.png图为武汉植物园操瑜老师介绍通量塔 周楠宇摄

退垸还湖,洪湖“净水”行动正兴

7月8日下午,实践队成员在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调研,发现洪湖存在水质较差,有明显的生活垃圾、建筑废材漂浮在水面上等问题。他们还注意到湿地内部区域还存在不少渔民自建房和废弃鱼塘,占用了湿地自然区域。王伟和操瑜就洪湖水质恶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重点介绍了退垸还湖这一政策,实践队的队员据此推测洪湖水质恶化可能是上游水质污染以及围湖兴渔造成的,并对此提出了修复洪湖水质的一些可行性举措,包括清除垃圾漂浮物、种植植被、渔民上岸等。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拍摄记录洪湖湿地环境 周楠宇摄

本次调研途中实践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相遇,他们正使用柱状采泥器对河湖沉积物进行取样,王伟和操瑜对他们的操作及步骤做了详细说明,并介绍洪湖区域的环保部门会不定期地组织水域沉积物的调查工作,以此来确定区域的污染程度以及治理方法。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学习中国地质大学学生进行淤泥采样 曹卓摄

智慧管理,沉湖点“绿”成金

7月9日,实践队邀请到资环学院向荣彪老师和徐玲莉老师作为领队一同前往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在沉湖湿地工作人员的带队参观下,成员们系统了解了沉湖湿地的自然风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及近年来在生态保护与恢复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了更清晰直观地观察沉湖湿地的鸟类,成员们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依次使用观鸟望远镜进行观鸟,并通过外表特征、飞行姿势判断其种类。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沉湖进行观鸟 徐玲莉摄

沉湖湿地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悉心介绍了沉湖湿地智慧生态监测系统,该系统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实现对湿地环境的实时监测、预警与保护,展现了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广阔前景。在介绍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智慧生态监测系统进行了操作与演示,如通过视频和音频识别鸟类、实时分析生态数据、指挥调度处置违规事件等。对此,实践团成员深刻感悟到湿地管理的智慧化、精细化,科技赋能湿地保护展现出新鲜活力。

多方调研,各显湿地之韵

8月10日至8月24日,实践团经讨论确定了团队成员的家乡分区,并选择该区域内湿地公园作为调查区域分别进行调研。

8月10日,实践团成员曹卓前往湖南省洋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调研。在湿地公园内,实践队成员主要对该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植物景观配置进行了考察。该区域内主要运用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相结合进行景观营造,采用云杉、雪松、河柳等湿生乔木,还有荷花、梭鱼草、芦苇、睡莲等湿生及水生花卉等进行植物景观设计。运用乔灌草方式进行组合,确保景观视线的通过性,创建出自然生态的城市湿地景观。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洋湖湿地植物进行拍摄与记录 曹卓摄)

在后续的调研中,实践队成员许露尹也同样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植物种类进行了记录和考察。8月15日,实践队成员前往浙江省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湿地不同位置的阴阳面确定各植物并进行记录。其植物景观构造丰富多样,包括多种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杭州湾湿地植物进行样方统计 许露尹摄)

8月24日,实践队前往了最后一个调研点—河南省岳家湖省级湿地公园。实践队成员赵宵茹通过走访了解到,该公园以周边2000亩的食用菊花基地和万亩的林果采摘园为依托,以新型社区开发建设为前沿,以环境保护为重点,打造出一个集休闲垂钓、林果采摘、乡土树种保护,以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品位公园。“湿地公园周边的果林是对游客开放的,可以亲手采摘到新鲜的水果。”湿地公园内的工作人员说道。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岳家湖湿地公园植物进行种类识别 赵宵茹摄)

从集中考察再到各自调研,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8月底画下了完美的句号。实践团成员从“寻知”、“践真”与“守绿”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湖北省和家乡的各大湿地,对湿地进行了主要生态因子、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生态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等方面的实地考察与分析,进一步走访人们关于湿地建设与保护的认知,并通过宣传加深了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亲身实践中,实践团成员加强了对湿地结构与生态效益的认识,并深刻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未来将引导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杨冠奎(实习)]
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及成员所在家乡的主要湿地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