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活动风采
追光逐梦,师生共读《逐光的孩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2022-06-23
字号:AAA
《逐光的孩子》。这一束束“光”的表达与追寻,构成舒辉波老师作品独特的精神气质。而这束光的质地,是诗意。

新闻网讯(学生通讯员 王幸凯)“辉波总是用有光的眼睛来发现人性美好的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人性黑暗的一面幼稚无知,而是努力寻找黑暗缝隙里那道具有穿透力的光”,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罗晓静在评读《逐光的孩子》时发出了如此感慨。5月25日下午,《逐光的孩子》读书会在倍阅书店一楼多功能厅举行。《逐光的孩子》是一部聚焦乡村教育和乡村生存图景的儿童文学力作。作者舒辉波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专业签约作家,同时他还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他曾带着笔下《逐光的孩子》走进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的殿堂,这一次他带着《逐光的孩子》走进倍阅书店,和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的师生共同探讨笔下“逐光的世界”。此次读书会由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晓主持,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罗晓静担任活动嘉宾。

活动现场.jpg

活动现场

舒辉波分享.jpg

舒辉波分享

读书会在《逐光的孩子》剧本片段展演中正式拉开帷幕。展演呈现的是书中的第一幕,在“蓝溪小学”的支教第一课,即使没有统一的校服,也没有接送上学的小汽车,这些孩子依旧相信自己是“读书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变成美好的百合和绿地。短短的5分钟里,学生们极富感染力的表演将在场的所有人迅速拉入了书中的世界,孩子们“逐光”的稚嫩初心让大家动容,都期盼着这些梦想的种子终有一天能生根、发芽、结果。

剧本展演.jpg

剧本展演

随后,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代表徐乐分享了他在大漠酒泉的支教故事。和书中的主角“苏老师”一样,徐乐也走上了支教的道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支教经历,才让他对书中描绘的故事有着加倍的感触。徐乐提到自己参与的“七彩四点半之声入童心”活动时脸上是禁不住绽开的满足微笑,从“三水书单”到“三水讲故事”,从喜马拉雅线上专栏到酒泉当地的多所学校,从东南到西北,对于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所有成员来说,支教的开始是孩子们逐光的开始,也是他们逐梦的开始。他们把知识带到荒漠,更把励志故事、感人故事、成长故事讲给留守儿童们听,以真实的成长故事帮助孩子们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支队伍,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在祖国的偏僻一隅播种,坚信声音有力量、梦想会发光,他们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而这些孩子们一定能追到自己的光。

徐乐分享.jpg

徐乐分享

徐乐的分享引起了听众的阵阵掌声,也给在场的学生心中播下了一颗支教的种子。紧接着,由学生代表杨凯博、李曼、程诗迪带来了他们对于《逐光的孩子》的阅读感受。杨凯博向大家阐述了他所理解的“逐光的孩子”中的“光”,这个“光”指的是支教老师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下的梦想,更代表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一直以来的纯洁向往。这些孩子们经历的是残酷现实与看似被遗忘的落寞,书中对这些现实进行了大量铺陈,但是与之相比,经历了苦难仍拥有追求梦想的渴望才是倍加可贵的。李曼则围绕“诗的意义与力量”指出《逐光的孩子》中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人性的良善一面,这种善良是诗意的,也正是因为怀揣着诗心所以才能对苦难有着难得的悲悯与宽容,也才能更多地看到生活的美好。程诗迪在最后用“温暖而又浸透着不可避免的悲伤”道出了自己最深的感受,通过带着淡淡悲哀的笔触,她更多地感受到了人性最原始的温暖。文字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在不同人的心里都倒映出了不一样的影子。同为中文专业的三位同学为大家带来了三份不同的阅读体验,他们在阅读中走入书中的世界,在苦难中看到希望,在艰辛中看到坚守,在大漠黄沙中感受人性之善,他们说“逐光的不仅是孩子,也是苏老师,也是我们”。此外,《逐光的孩子》剧本主创杨洋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这本书独有的情感,她喜欢这本书,喜欢书里的每一个人物,所以她把这些人物搬上舞台,希望更多人看到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收获,《逐光的孩子》赋予了她极其广阔的儿童文学创作温床。

学生代表分享.jpg

学生代表分享

随后,罗晓静对《逐光的孩子》进行的个人阅读分享推动读书会来到了高潮。“真实、诗意、灵气”是她在读完这本书后最直接的感受。她将舒辉波与沈从文进行类比,认为其笔下的文字有着和沈从文相似的诗性,舒辉波笔下的蓝溪就像沈从文的湘西,是作者建造的一座供奉理想“人性”的“希腊小庙”。这座希腊小庙里的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各自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人与人之间肝胆相见,组成一个“真情实意的世界”,人性的美在蓝溪的自然环境与风土人情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舒辉波二十六年的好友,她看着其文字的成长,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蕴藏在舒辉波灵魂里的诗意与畅意。罗晓静认为正是得益于此才能让《逐光的孩子》如此深入人心。  

罗晓静分享.jpg

罗晓静分享

听完各位老师和学生代表的分享,场下的听众也忍不住说起了自己在读完《逐光的孩子》后的感悟与困惑,读书会的氛围在读者与作者、学生与老师的谈论中愈发浓烈,直至最后大家仍感到意犹未尽。

小说的引言写道,“我们追逐着光啊,仿佛正行走在一条通往银河的隐秘之路,我们以及我们手中哔剥燃烧的火把也成了映照在溪水中的一颗颗星星……”,作品始终被一束光芒所照亮,是落入蓝溪的星光,也是指引生命向上的人性之光。在本次读书会中,学生们遨游在书中的蓝溪世界,在和同伴、老师的交流中更深感文字的魅力,它让小说外的每个人永远拥有赤子之心,永远向往逐光的力量。

 


[责任编辑:杨虹 刘鹏]
《逐光的孩子》。这一束束“光”的表达与追寻,构成舒辉波老师作品独特的精神气质。而这束光的质地,是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