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家里,总是香的,一半是村门口吆喝着叫卖的糖葫芦香,另一半就是我家那满满当当的书香。
“百学须立志,君子当自强。”幼时,我便常在爷爷的怀里,听戴着老花镜的爷爷,用他那布满老茧的大手,笨拙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教我念书。我的爷爷是个老兵,因为年少参军,无法再去学堂读书。但爷爷却并没有因此荒废学习,他经常在繁重的部队工作之余遨游书海,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阅读每一本书籍,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记忆中爷爷没有像播音员一样好听的嗓音,没有像教授一样渊博的知识,但是却给年幼的我上了第一堂关于书的启蒙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十岁,正是一个孩子对世界有着初步的认识,对一切都好奇的年纪。因为从小爱读书,我家里有满满三个书柜的书。但是这仍不能满足我求知的欲望。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我开始对书中的世界有了“非分之想”。我想去瞧一瞧《呼兰河传》中令主人公恋恋不舍的小菜园;我想去抱一抱《海蒂》中残疾的克拉拉;我想拥有和刘关张三人一样豪气干云的友谊……我时常缠着妈妈带我去书外的世界中寻找书中的天地,我们会去乡间地头看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我们会去福利院聆听老人和孩童聊一聊温暖的家常;我们会以书交友,结识了一个又一个书友……书,你以自身独有的魅力,牵着我走进你。同时你也不甘让我局限于你,你愿意牵着我的双手,带我去欣赏书外的美景,以书会友,以书处世。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后来我上了初中,我仍然爱看书,但是此时的我好像一个怎么也填不饱肚子的小兽。我把我所能看到的图书统统扫进“肚子”里,从经典名著,到民间杂记,一本也不放过。那时的我如仅立于悬崖上的最后一块平地,危险却不自知,甚至在读到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时仿佛找到了知音。直到我的语文老师在下课后握住我的小手,一双杏仁眼温柔明亮地望向我,为我讲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仿佛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将我这棵有些长歪的小树扶正,告诉我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目,而是将自己融入书中,与作者的灵魂共振。老师那时候的话语,我已经不大记得清了,但是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位好老师带给我的人生启迪。
“日落桂花香满园,一人独赏清秋宴。”这是上高中时的我,第一次借着书的臂膀,试探着写出来的一句有些拙劣的诗。很幸运的是,我第一次投稿,作品便被报刊刊登。读了多年的书,我深知我们读书,既是一个兼容并包、广泛吸收各家所长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逐步学会产出的过程。当今时代,一些西方国家不仅妄图制裁我们的经济,甚至还想污蔑我们的文化。他们将中国文化说成是落后的、腐朽的,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悠长历史,沉淀的是博大精深又充满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可是如果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己都不继承,那还会有谁替我们继承呢?我们应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积极参与读书活动,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竭尽所能向世界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我们,才是书籍最好的产出。我希望可以将我们国家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传递给世界,让世界了解到一个文化自信自强、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的中国,让世界收获一张丰富多彩、魅力无限的中国文化名片。如果没有人替我们撕开这看似坚不可摧的封锁,那就让五千年而历久不衰的中华儿女自己来。书,你让我们借着你的臂膀去翱翔,随着我们不断成长,你更愿意看到逐步成长的我们,从你中来,更从你中去。入魂,入的是什么魂,入的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之魂。
现在的家里,总是甜的,一半是书带给我的甜,而另一半就是在不断勇担使命中奋斗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