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大咖讲坛
“金秋文学周”讲座——刘玉栋、甫跃辉主题专场
原创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纪洪鸣2023-07-03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金秋文学周”系列活动之刘玉栋、甫跃辉专场讲座。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金秋文学周”系列活动之刘玉栋、甫跃辉专场讲座。济南市作协副主席刘玉栋、外省特邀作家甫跃辉、淄博市作家代表、山东理工大学师生代表参加讲座。

640.jpg

    主持人介绍两位作家的个人经历、代表作品、获奖情况,大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刘玉栋,男,汉族,1971年9月出生,山东庆云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在全国各地文学刊物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三百万字。多篇小说被选刊转载,并入选各种选本。出版长篇小说《年日如草》,小说集《我们分到了土地》《火色马》《南山一夜》等多部,并著有少儿小说《泥孩子》《白雾》《月亮舞台》。曾获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齐鲁文学奖、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等奖项。

       刘玉栋作了题为《在小说的深处,关于作家的情怀》的报告。

  他讲到,对世界保持好奇是写作的驱动力,对美的理解与发现是美的魅力所在,对现实保持思考与关注则是作家的职责。每个时代都有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而当今时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土壤。

  他从《祝福》等古今中外经典小说入手,从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作家所怀有的同情之心、青春的美好与激情、淳朴的人性之美以及牺牲精神四种情怀。最后,他总结讲到,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总是含有作家所埋藏的情怀,应当去感悟、挖掘作家的情怀,带着情怀阅读、创作作品。

640 (1).jpg

  甫跃辉讲解《文学,自我与世界》这一主题。

       他从个人小说创作经历出发,认为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充满诗意,都值得我们去发现、探索。他强调在文学写作时要注意形容词的使用,并以“梧桐树”、“大卡车”为例子说明写作应扩散思维、展开想象、勤于思考。

  甫跃辉认为单一地去讲“乡村题材”或“城市题材”,可能都未必恰当。当下的写作,要不“乡村题材”,要不“城市题材”,即便去写存在过渡地带的小城、小县、小镇等主题,其实也属于“城市题材”的一种样貌。但是,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去看待小说创作,他个人觉得可能还是太简单了。当他创作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冲着“写城市”或者“写乡村”去的。在他看来,这两者不是割裂的,也不存在对立。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讲,他也不太赞成塑造“都市”的人或者“乡村”的人这种说法,他更愿意看到一个人,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并经历很多事情。而他想把这样一个人的体验和经历写出来。比如《隐我》这篇小说的背景虽然设置在城市,但如果换成乡村,他也会经历很多和外在世界的碰撞。这篇小说叫“隐我”,就是“隐藏的自我”,主人公李生面对这个世界,经常会产生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是他对所身处世界的反馈。

  写作是对世界的反映,自我就是一个世界,通过文学可以从自我走向世界,从自身去理解、感悟世界。他的讲解贴近生活和学生,语言幽默,深深吸引了在场听众。

640 (2).jpg

  最后,两位作家耐心、认真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讲座的顺利举行,将文学的种子切实送进校园,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感受名家风采、建立理解世界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也为广大师生分享文学经验,创造文学作品,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育人氛围提供交流平台。

[责任编辑:秦嘉旭(实习) 杨虹 刘鹏]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举办“金秋文学周”系列活动之刘玉栋、甫跃辉专场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