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民族文化之光,造传统文化之辉
福建医科大学 符绘沙 肖芮莹2024-10-31
字号:AAA
5月8日,以“赓续民族文化,制作创意手工”为主题的福建医科大学第十届民族文化展之民族手工艺品原创大赛决赛于旗山校区举行。

5月8日,由福建医科大学第34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主办,护理学院学生会承办的“赓续民族文化,制作创意手工”第十届民族文化展之民族手工艺品原创大赛决赛于旗山校区创新创业楼二楼路演厅举行。学工处教师陈回、公共卫生学院教师阿不都热依木·买买提、基础医学院教师郝浩宇三人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

传递医学知识,弘扬传统文化

本次比赛共有十三支队伍进入决赛。妙想纷呈队带来的是蒙古族手工艺品——神奇小药包。但在她们介绍自己的作品之前,队员先带来了一段充满蒙古族特色的舞蹈。她身着蒙古族服饰,双手随着音乐开始舞动,每一个动作都十分轻柔,就在音乐转折的一瞬,她的手上的动作也开始有了变化,柔美的同时,却也不失蒙古族人民所具有的力量感,脸上尽是自如的神态,尽显蒙古人民的豪放之情。一舞结束后,她详细介绍了小药包上的两种特色花纹,一种是哈尔木纹,构图整齐协调,颇具平衡美感;另一种是蛟龙纹,她强调:“在蒙古族,龙代表着力量、勇气和智慧,被视为神圣之物。”这一队的特别之处在于她们在作品里结合了与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相关的元素,让它更具特色。

手拉手队队员正在吹葫芦丝 肖芮莹摄.jpg

手拉手队队员正在吹葫芦丝 肖芮莹摄.jpg


同样有特别之处的是紧接着上场的手拉手队,在介绍作品之前,她们带来了一段葫芦丝演奏和回族特色舞蹈;接着是她们的作品——小小药箱,它的主体颜色和图案元素都借鉴了回族的服饰元素,亮眼精美。花纹采用宁夏花儿的剪纸,将西北民歌和剪纸文化结合起来。她们将药箱分为多个区域,分别设有贴标签的地方,让人能准确地拿放药品。

弘扬医者仁心,创新传统工艺

在一阵掌声中,“彝”起回春队队员走上场,她们的作品是彝情济世急救包。主体用常规的十字绣打孔蓝色绣布,背包带采用夏款传统撒尼服饰布料,绣线采用膨体纱彩线与丝光绣线,绣上彝族传统刺绣样式,将八角纹改为撒尼传统乐器大三弦的弦轴样式,并用红十字加以修饰,可容纳大量药品。阿不都热依木·买买提建议道:“这个急救包的外形十分精美,但它的背带与包身的连接不够牢固,另外包身需要加纽扣之类的封口,能有效防止药品的洒落。”

握瑾怀瑜队队员正在表演 肖芮莹摄.jpg

握瑾怀瑜队队员正在表演 肖芮莹摄.jpg


随后一个身穿白大褂,背着医疗包的人进入我们的视野,她神态焦急,还在大口的喘着气,只见一位身着新疆服饰的人出来面带欣喜的上前迎接,在她的介绍后,医生自如的为病人做了检查,母女二人面带激动地向医生表示感谢后,送别了她。握瑾怀瑜队队员解释道,刚刚是她们用情景剧的形式,演了一个汉族医生为病人治病,来引出她们的作品——玫瑰良锦医疗包。它包括了医疗包、养生锤和巴旦木医护帽三样东西,医疗包上绣有造型精美的玫瑰图案,美观大气;养生锤的布料上绣有石榴花纹,有幸福团圆、团结和睦之意,在其内部放有新疆天然植物香料薰衣草,在缓解肩颈关节疼痛的同时,还有安神镇静、抗菌的作用;巴旦木医护帽则是由白色卫生帽涂上丙烯颜料制作而成,它上面还绣有维吾尔族特有的民族花纹,样式美观。阿不都热依木·买买提高度赞赏了该作品的实用性。

取名好难队队员正在汇报 肖芮莹摄.jpg

取名好难队队员正在汇报 肖芮莹摄.jpg


陈回评价道:“每个队伍都将传统文化与作品巧妙地结合,不仅创新了医学用品使用方法,同时也让我们对部分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些了解,也为弘扬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通讯员:林宏钰 ]
[指导教师:黄鸿峰 ]
[责任编辑:王涛立]
5月8日,以“赓续民族文化,制作创意手工”为主题的福建医科大学第十届民族文化展之民族手工艺品原创大赛决赛于旗山校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