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王椒——读书不一定是万灵药,但可以给你多一个方向​
西南大学图书馆公众号 王椒2024-04-26
字号:AAA
西南大学图书馆分享日邀请王椒同学分享其读书故事。

本期阅读之星

西南大学邀请到了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专业的王椒同学

第三个分享日

我们与她一起度过~

读书,我个人把它分为兴趣类读书和任务型读书,但有时候这两者的界限比较模糊。首先是兴趣类读书,很简单,就是读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书籍。

小学的时候我喜欢读故事书,看漫画。

到了中学期间,因为课外时间不够,紧迫的读书环境从某种意义上催生了我看杂志的兴趣,这类书籍都是篇幅不长但内容紧实,很适合当时的我们看。

大学期间开始系统性接触一些“正经文学”,例如《傲慢与偏见》《红字》《1984》《乞力马扎罗的雪》等英美文学系列。这些英文原版书对于我当时一个理科生而言是从未接触过的,虽然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型书籍,但兴趣是我更能坚持下去的动力。





后来到了硕士期间,不同的任课老师布置了不同的阅读书单,而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这必须得做出取舍。于是在导师的建议下,我以理论为主,文本为辅。

相较于文学作品,理论是比较枯燥的,这时候读书就要换一种心态。记得研一时,为了使自己的英语基础水平不至于因为长期不用而下降,所以报考了翻译考试CATTI来以考促学。于是,读理论类书籍时,我便借鉴这种方式来以学促用,即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这样下来,理论便能理解得更加深刻。最后,用以促学,论文中遇到的问题再反过来促使我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就能起到学用相长的作用。


记得读研之前,那个时候外校的学生还可以进校逛逛,于是,放假时我经常在北图和中图附近看书闲逛。



西南大学的图书馆神秘极了,我一般带着一两本书在附近转悠,看看花,看看树,看看鱼,偶尔看看书。从正门转到咖啡厅门口的门,再从那个门转到正门的椅子,坐在椅子上,一边呆呆望着中图大楼,一边心里想着图书馆那么高,以后我该去哪一层看书。这一年我二十二岁,心里弯弯曲曲装满了心事,最大的一个就是考研。考研这事没有中图那样神秘,一切按部就班进行。

开学来到学校的第一个月,因为没上什么课,所以在图书馆断断续续读着诗。忘记是五六七哪层楼了,我在那里经常会看一本杂志《联合文学》,读着痖弦、周梦蝶。“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读的书也照着课表按部就班进行着。

因为专业的缘故,我们那时看得最多的就是英美文学作品、文学理论以及哲学类书籍。我时常窝在三楼和五楼固定位置挠头看书敲键盘,看得眼花头蒙的时候就看看窗外。从五楼的窗户看出去可以看到北碚连绵的大山,我喜欢大山。

2024年3月,北图下面的鸢尾花开了一大片,我坐在北图三楼一边忙着在学校的最后一件事,改论文,一边细数着两个图书馆附近的花。

两年多过去了,有太阳就晒太阳,下雨天就看书,这是两座大楼带给我的人生秘诀。




[通讯员:樊启玲]
[指导教师:万阳]
[责任编辑:许孟楠]
西南大学图书馆分享日邀请王椒同学分享其读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