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  |  暖心贴士
“内卷”让人崩溃?反“卷”指南看这里,“五把椅子”助你行动!
北京大学 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23-06-02
字号:AAA
本内容入选2023年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作品

微信图片_20230303132347


近段时间,“内卷”一词反复被提及、被讨论。“内卷”带来的“暴风骤雨”好像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比较与竞争,精准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好像内卷无处不在。


求职找工作——

“!!!为什么这个人的简历是‘镀金’的?!还那么多层‘金’?不合理啊······”


升学、竞争奖学金——

“!!!跟大佬相比,我就是个渣渣!不禁开始怀疑,我跟他们学的是一个专业吗······啊!真·学霸的蔑视,我招架不住了······”


发个征友贴,期盼一段缘——

“!!!这篇征友启事是一个,00后发的???所以,我这个奔(过)三的中年大叔/老阿姨,已经脱单无望了么……”


(以上情景纯属根据真实经历臆想瞎掰,无意冒犯,顶锅盖逃走)

2


看到这些,有没有感受到一些压力?如果有的话,恭喜你已经“触碰”到了“卷”的精髓了~



那么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工作者,今天我想通过心理学的视角,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内卷”这件事。


3


内卷又称“内卷化”(involvement),是由文化人类学家Clifford Geertz提出来的一个社会学术语,本意是指一种社会或者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者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


现如今,内卷更多地被用来形容这样一种现象——在社会资源看似固定或有限的情况下,受竞争者不断变多、外部威胁逐渐增加等不利条件影响,人们投入甚多,却收效甚少,以至于无法通过个人努力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就像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

说人话!

输入

......

通俗来讲,如果将整体社会资源或者一个既定成果比喻成一个水果蛋糕的话(当然,对于不爱吃蛋糕的人来说,也可以比喻成一张饼),在蛋糕总体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想努力吃到更多的蛋糕。

  

最佳的状态是自己通过一定的努力抢占更多蛋糕,为己所用。


然而蛋糕只有这么点,想吃的人却越来越多,并且每一个人都在“各显神通”,以期望获取更多的蛋糕。


于是,人们慢慢就会发现,即便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甚至废寝忘食,却只能得到之前体积相当的,甚至比之前更少的蛋糕……

再举个例子

4


就拿身边的例子来说,某位A同学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搞研究,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按理说A同学不拿A有点说不过去——但现实是,A的同事、同学、隔壁同事、隔壁同学BCDEFG······也在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搞研究——那实际上,这位A同学自己加班加点去产生的效益明显消失掉了。


到这,想必大家也能看出来,为何我们如此关注“内卷”: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了,得努努努努努努努努努努力才有希望——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图片

谈及生活中的“内卷感”,也许可以有以下几种心理学解释:

01

外部归因:自己努力却没有结果,一定是外部竞争压力大,对手越来越厉害

02

自我实现的需要受阻:好像我成了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没有什么成长的空间

03

动机缺乏:既然努力都没有什么用了,那我就不想努力了

04

功能固著(functional fixedness):感觉自己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是明日黄花罢了。

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些“内卷”的感受已经越发经常地“找上门”了——升学考试、申奖、保研求学、求职、工作晋升,甚至脱单——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面临类似的处境,被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感、绝望感以及无助感袭击,对生活和现实存在疏离感、距离感。这就是我们生活化的“内卷感”。


那么,面对“内卷”我们只能“缴械投降”了吗?


当然不!!!我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五把椅子训练法”,能够帮助大家反“卷”,协助大家克服内心的无助与绝望。


5


五把椅子训练法由路易斯·埃文斯提出,在本文中,我们将把“五把椅子”与“接纳与承诺疗法”进行有机结合。此训练法包含识别人类的本能结论”,“处理人类的内耗感受”,“接纳自我”,“关注问题并觉察应对模式” 以及“开始有效解决问题”五个阶段。希望能够带领大家在五把椅子上进行感受,帮助大家走出“内卷”泥沼。

6


第一把:结论椅

在面临危险时,对于当前所面临的困境迅速做结论,是我们作为生物从小习得的本能——快速判断并作出合适选择的能力。然而,当我们面临那些致我们陷入“内卷”焦虑的境遇时,可能我们脑海中浮现的都是那些自我阻碍式的结论。

“比起大佬我什么都不是”

有太多比我更优秀的存在

“没有办法了”

“我太差了”

“我怎么努力好像都无济于事,因为永远有人比我更努力”

我们反“卷”的第一步——看到自己坐在第一把椅子上:这把椅子中的我们,产生的以上所有想法都是面临内卷挑战下的“我”的本能反应。


此时,请告诉自己:是这把椅子对“我”的消极影响,它不是真正的“我”,它不是真实的他人或是世界。 学会用新的方式和眼光去看看目前的问题,去审视自己——我/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进而,尝试着重新拥有自主掌握生活的能力,随时站起来,离开第一把椅子,这,就是开始。


6

第二把:感受椅

作为一个情感动物,身为人,任何的挑战可能都会潜在引发我们的情感波动。面对困难与内卷感,坐在第二把“感受椅子”上的自己——脑海中充斥着“我太差劲了”“努力无济于事”这样的思绪时,可能情绪性、感受性结论就会突如其来地侵袭我们

“我很焦虑”

“我提不起精神”
“我好无助”

“我太失望了”

面对这些感受性结论的自己,恰恰沉浸在了感受椅的第一阶段体验中……那么第二段体验,我希望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处理这部分的感受,不采用漠视、否认、压抑等控制行为,而是调动我们的好奇心去观察、体验那些让我们感受的细节,如“胸口发闷,胃部好像有一团火焰”、“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的心好似咯噔一下,仿佛悬空又坠地,那一刻好像喉咙哽咽无法呼吸”等。


当我们去感受那些自我的觉察以及表达时,请注意,这只是感受而不是事实尝试去倾诉,去把这一切表达出来,这就足够了。


接下来慢慢起身,准备坐到下一张椅子上吧!

6

第三把:接纳放松椅

第三把椅子,是带领我们走出情绪脑(即生活中“内卷感”)影响,激活理智脑部分的神奇椅子。


我们往往在前两把椅子上——在进行结论和内在感受的倾听与表达后,会进入一种短暂的满足状态,同时也可能会带有一丝丝迷茫,出现下面的想法:

“好吧,就这样,然后呢?“

“好像我也没做些什么?”

当这样的想法出现时,恭喜你坐上了第三把椅子,要开始准备运用智慧面对并解决自己的困境了


接纳目前情绪,请告诉自己:现在我感受的都是正常的。如果可以的话,将自己松弛下来,来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纳感受的发生,远离“为什么我会这么差”、“我怎么会陷入内卷的”这些无效问题,一起去探寻“怎么做才能突破困境”

6

第四把:价值与方案椅

马斯洛曾经提出五个需求层级,其中最高层级清晰地告知我们:需求满足的最高点在于“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个人生价值问题。因此,在第四把椅子中,希望我们能够探索这样一个问题:在内卷的情绪压力和现实压力下,你所追求的,是真的你想要的吗?

第四把椅子的要求就是重新明确我们的价值观,清楚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并将其转化为可以实现的行动方案:


比如,在“内卷”的情境中,我们想要的真的是与自己抑或是其他人追求的一致吗?是内心的对于某件结果的要求?还是受到其他人影响后感觉好像我也要和他人一样做到一些事?内心的自我实现能否在这样的“卷”的原因中得以实现呢?


换句话说,那个我们一直追求的“蛋糕”,真的是我们内心对于甜蜜的向往吗?


相信在第四把椅子上的我们,核心任务就是树立并且重新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之后才能围绕那些自我定义的价值感寻求有效的困境应对方案。

6

第五把:行动、反馈、调整椅

在困难中,当我们想要提升自己的行为表现并重新体验“我能行”的信念时,请记住最核心的一点是行动面对行动,通常我们会有两类椅子的阻碍:

“我不行” “这个方法不会有用的”。

 “比我优秀的人还比我卷,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我太焦虑了,我不想行动” “过几天吧,等我心情好点我再开始”。

一旦我们坐上第五把椅子,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有效利用之前的情绪接纳与感受表达,处理以上两种情绪的干扰,然后坚定的行动


在反馈中获得积极反馈,并持续用于积极方案的调整、改进。在行动、反馈、调整三方面的促进下,感受生活的真正改变。

在内卷中,也许我们可以看三个部分的行动:

1. 客观资源(个人能力):

学习新能力,获取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非陷入重复劳动的漩涡,利用自身优势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社会资源(人际能力):

扩展人际视野与外部链接的能力,通过人际关系的拓展,发掘新“商机”与合作机会,在内卷中看到更多的外部资源,让看见的“蛋糕”更多。

3. 内部资源(心理能量):

认识到心理灵活性对于“内卷”所带来的消极情绪的作用,度过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克服绝望、无力等消极情绪。通过增强行为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以及与社会和他人的链接感,希望“内部韧性”的强大能够帮助大家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阶段。


最后,想给大家一点建议,当人开始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可能往往是我们开始走出舒适区去探索新领域的时刻。新的追求与行动会创造新的意义,也许当你感受到“内卷”存在的那个瞬间,就是我们新的变化产生的起点。


7

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来帮忙。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罗·科埃略




参考文献:

[1]于德志(2019). 反内耗:如何化解我们内心的冲突. 成都:天地出版社.

[2] 中国教育在线. (2023, January 25). 彭凯平:年轻人该如何面对内卷?是躺平还是卷赢?.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2613324761/m9bc42bd903301fs8w

[3]熊金巧,奚冬梅 (2022). 从"内卷"到"躺平":谈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社会治理. 北京教育(高教版),2022(1):45-48. DOI:10.3969/j.issn.1000-7997.2022.01.013.

[4]Kang, L., & Jin, Y. (2020). A review of involution and its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Filozofia Publiczna i Edukacja Demokratyczna, 9(1), 7-28.

[5]Schwarzer, R. (2014). Self-efficacy: Thought control of action. Taylor & Francis.

[责任编辑:刘鹏,杨虹]
本内容入选2023年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