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灵驿站  |  心理知识
【成长系列】如何克服“休息羞耻感”
心路指南工作室 康楠2024-06-12
如何正确理解“休息羞耻”,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在休息时能够安然处之。

如何克服“休息羞耻感”


常常听到同学讲:

“只要在休息,就会感到不安,总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应该找点事情去做。”

“只要不在干正事,就会有心虚、内疚、惭愧的感觉。”

“要么在工作,要么在生病,只有这样才能安心一点。”

“无所事事是在浪费时间,别人会把我甩在身后。”

“明明累了,也不敢停下。直到身体强制宕机,才敢心安理得的休息。”

这种因休息放松而感到羞耻、自责和内疚的现象被网友定义为“休息羞耻”。长期陷入休息羞耻的心理状态,会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正确理解“休息羞耻”,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在休息时能够安然处之。

01
休息羞耻感从何而来

休息羞耻感可能来自这些方面。

一是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鼓励要刻苦努力、积极上进。甚至还曾有过因放弃娱乐,专心学习而被表扬的经历。长期以往,我们就会内化这种文化理念和社会期待,把休息当作是一种懒惰和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二是过于严格的自我要求。有些人会对自己有较高要求,认为休息就是在浪费时间,只有争分夺秒,把时间用在学习或工作上,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才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就会觉得虚度年华,人生没有价值。

三是对未完成事情的焦虑。有时候,一些未完成的事情也会引发我们的羞耻感。一方面,我们可能会觉得事情没有完成,不应该休息,产生内疚和负罪感;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担心事情无法顺利完成或完成的不够好,而感到焦虑和紧张。

02
休息羞耻感有何影响

1.生理层面

休息羞耻感可能会让我们不敢停下来,长期处于高压和紧张的精神状态,导致身体疲惫、免疫力下降、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也受到损害,甚至导致身体疾病。

2.心理层面

休息羞耻感可能会让我们在休息时依然感到不安和焦虑,担心停不下来就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内心无法稳定。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加剧心理压力,影响个体心理健康。

3.社会功能

休息羞耻感可能会促使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过度努力,忽视其他应该承担的生活和社会责任,忽略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回避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影响整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03
如何克服休息羞耻感

1.正确理解休息

休息不仅仅是身体的放松,更是个体情绪、认知、心态的调整与转换。人不是自动运转的机器,我们的精力和注意力资源有限,不能24小时持续在线。在一段时间的专心学习后,需要让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缓解压力、恢复精力,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身体能量投入新的学习中。

简而言之,休息是十分必要且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它意味着短暂休息后身心的焕然一新。所以,在一段紧张的奔忙过后,短暂的摆烂也是自然而又正常的,要提醒自己“休息并不可耻”。

2.做到自我关怀

有时候,就算知道休息是必要的,负罪感也会在某些安逸的时刻突然涌上心头,让我们自我怀疑。如果正在经历这样的时刻,请你友善地告诉自己“我正在让自己恢复元气,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通过这样的提醒,让自己放下内心的负罪感,心安理得的去寻找能够让自己感到舒适和幸福的事物。

不要站在批判者的视角来指责和批评自己,这不仅会使我们当下无法安心休息,也会因休息不好而影响之后的学习效率。在休息时,我们要给予自己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保持自己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休息是必要的,我们也不能以休息为借口逃避正常的学习,而是要平衡好休息和学习的节奏。休息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作息规律、生活习惯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和紧急程度等情况,合理规划时间,做到在休息时可以尽情放松,在学习时可以全神贯注。

简而言之,就是玩的时候认真玩,学的时候认真学,每个状态都全心投入。尤其要注意不和其他人比较,不因看到别人在学习就感到内疚自责,要找到自己的节奏,养成健康的习惯,保持内心的稳定和秩序。

4.寻求社会支持

如果不能靠自己缓解休息带来的负面情绪,我们可以从外界寻求资源来帮助自己。

一方面,我们可以找与家人、朋友、同学倾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重要他人的理解和共情,能够有效缓解我们内在的愧疚、不安等情绪。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寻找心理老师的专业支持,心理老师可以从专业的视角,帮助我们在表达和宣泄情绪的同时,更加合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自己,并且找到我们自己的内在资源和力量来有效应对这种负面感受。

[通讯员:康楠]
[责任编辑:杨虹]
如何正确理解“休息羞耻”,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在休息时能够安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