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灵驿站  |  心理知识
瓦伦达效应 | 患得患失就会失常?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交大心理公众号 董晶晶2021-07-13
字号:AAA
瓦伦达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论断,它缘自一个真实的事件。心理学家把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在许多时候,比起一往无前,死扛硬撞,我们的社会似乎对“佛系”心态更加包容。


因为总是看不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好像更期盼“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这个快餐式消费、快餐式娱乐甚至快餐式生活的时代,我们开始越来越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究其原因,或许是人们都受够了“瓦伦达效应”


mmexport1624236969195.jpg



图片      
关于瓦伦达效应      

     



       
mmexport1624236974460.jpg          


瓦伦达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论断,它缘自一个真实的事件。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钢索表演艺术家,以精彩而稳健的高超演技闻名,他从来没有出过事故。


因此,当演技团这一次要为重要的客人献技时,决定派他上场。


瓦伦达知道这一次上场的重要性:全场都是美国知名的人物,这一次成功不仅仅将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还会给演技团带来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利益。


因而他从前一天开始就一直在仔细琢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想了无数次。


演出开始了,这一次他没有用保险绳,因为许多年以来他没有出过错误,他有100%的把握不会出错。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他刚刚走到钢索中间,仅仅做了两个难度并不大的动作之后,就从10米高的空中摔了下来,一命呜呼。


事后,他的妻子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在出场前就这样不断的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


在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是想着走好钢丝这事的本身,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瓦伦达太想成功,太不专注于事情本身,太患得患失了。如果他不去想这么多走钢索之外的事情,以他的经验和技能是不会出事的。


心理学家把这种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


mmexport1624236980988.jpg


图片      



图片      
瓦伦达效应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都需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动机,这个动机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而这个动机的高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完成任务的效率。


要理解动机水平与瓦伦达效应的关系,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Yerks_Dodson Law)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mmexport1624236986709.jpg


耶克斯(R.M Yerkes)与多德森(J.D Dodson)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mmexport1624236991206.jpg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由动机过强造成的。


故事中的瓦伦达作为一名专业的钢索表演艺术家,自身过高的要求和他人的期望,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双重束缚,表面上,他为之有条不紊地练习和准备;实际上,他早已体验到了焦虑和紧张,只不过是以压抑的防御方式来自我消化掉消极情绪;如此分析之下,瓦伦达的悲剧也就不足为怪了。



图片      



图片      
避免产生             瓦伦达效应             的方法      

     




         

瓦伦达效应常常发生在学习生活中,从而对将成绩目标、工作任务完成度十分重视的我们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增生。


所以,如何有效地避免“瓦伦达效应”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是人类特有的注意形式,需在平时加强培养和训练。


mmexport1624236996707.jpg


首先,在学习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比如老师在课堂讲解时,及时在重点和难点处做标记,可以减少开小差和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发生,增强抗干扰能力。


其次,努力培养自己稳定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自己分析在有意注意方面的优缺点,能够扬长避短。


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斯坦福大学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人大脑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当一个人不断地去想自己可能失败的情形时,在心里就给自己下了某种暗示、预想,这种行为往往导致了失败。


我们常常担心自己考得不好,结果会怎么样,就是缺乏自信所产生的一种消极暗示,这种消极暗示使自己变得紧张,并无限放大外界的干扰,进而导致发挥失常。


所以,我们要学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闪光点,学会否定自己消极的暗示,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有了积极的暗示,最终的行为和结果也容易朝着积极暗示的方向发展。


摆正成败的心态


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越在乎就会越紧张,就越难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我们要积极看待挫折与失败,学会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和眼光,不要去考虑事情所带来的后果,更不要去在乎事情给未来带来的影响。


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水到渠成”,这样就能集中精力去完成该完成的任务,发挥出一个人的最大潜能。


法拉第说过:“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结果往往会成功。”

这就是成功的奥秘。


mmexport1624237002363.jpg


“三思而后行”而非“三思再三思”


先辈有言:“少说多做”,  在现代人的思想理念影响之下,我认为“少想多做”也至关重要。


这里的“少想”,是少胡思乱想,少漫无目的的消极想象,


或者说,是停止“墨菲定律”式的过度揣测和过度期待。


我们确实要做到“三思而后行”,


但也不必“三思再三思”而依赖于长期准备后自以为的获胜筹码。


mmexport1624237006576.jpg


瓦伦达效应启示我们:患得患失容易失常。


比起结果本身,我们更应该聚焦于为结果铺路的过程,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除你以外的大多数人只能看到关于你的那些或无形或有形的结果,


我们都需要至少一个理由,


来犒劳那个满怀期待的自己。




[责任编辑:杨虹]
瓦伦达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论断,它缘自一个真实的事件。心理学家把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