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灵驿站  |  心理知识
“我自顾热烈,却怕被灼伤” | 关于边缘型人格障碍
交大心理公众号 董晶晶2021-06-07
字号:AAA
边缘型人格障碍:特征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   

     

     

他们或许上一秒还在举杯换盏地尖叫狂欢,

下一秒就躲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黯然神伤?

或许在愤怒时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夺人眼球,

转过身就觉得自己是被世人辜负的可怜虫?

又或许在人前是热情似火的佼佼者,

却在黑夜里缩成一团嘲笑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失败者?

他们喜怒无常,情绪犹如天气般变幻多端;

他们时常空虚,以过激甚至反常的方式寻求被爱。


     

   


       

什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基本特征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

mmexport1622789703361.jpg


     

根据最新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定义,BPD有以下诊断标准 :


     

     
  • 极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

  • 一种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以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动为特征。

  • 身份紊乱:显著的持续而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

  • 至少在2个方面有潜在的自我损伤的冲动性(例如,消费、性行为、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食。

  • 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残行为。

  • 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所致的情感不稳定(例如,亲密感突然缺失,控制感丧失引起的惶恐继续转化为愤怒)。

  • 慢性的空虚感。

  • 不恰当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发怒(例如,经常发脾气,持续发怒,重复性斗殴)。

  • 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mmexport1622789707443.jpg


     

在美国2015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平均患病率估计为1.6%,但可能高达5.9%。
在初级医疗服务环境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约为6%,在精神卫生门诊病人中约为10%,而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约为20%。
同时大数据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女性居大多数。


       

“带刺玫瑰,野蛮生长”——BPD的人格特征


       

       

     

“混乱而不稳定”是BPD的最大特点,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身上存在着一些非常鲜明的人格特征:

极端剧烈的情绪波动


BPD患者的情绪就像是“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缺乏稳定情绪的能力。这应该和患者没有发展出客体恒常性有关。他们只能体验到此时此地的客体情境,无法在变化的外在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情感的连续性,而是随着外在情境的变化,自己的情绪体验也随着变化,同时会迅速忘记之前情境中的情绪体验,其情绪体验呈现断崖状改变。

情绪的失控性


这种失控的情绪往往以愤怒情绪为主。当他们的情绪被一点点事情唤起的时候,虽然刚开始唤起的情绪不强烈,但是被唤起的一点点情绪会迅速扩展漫延加深加剧,直至达到情绪的最顶点。好似火山彻底爆发,就算是过去了多少年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清晰地再现在脑海里,纠缠于自己当时所承受的委屈和愤怒,并无限放大。失控的情绪杀伤力极强,会迅速让方圆几百里内寸草不生,使身边的亲人极为受伤。

mmexport1622789711260.jpg


   

     

分裂的思维,非黑即白的世界观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陷入自相矛盾中,一会儿自怨自艾,一会儿怨天尤人。当他自怨自艾的时候,似乎一切的错误全部都在自身,别人没有一点错误。而当他怨天尤人的时候,自己又是个完完全全的受害者,极其无辜。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自怨自艾时的极度抑郁自责,在怨天尤人时的极度愤怒和绝望。这两极间的摆荡,让相关的人无所适从,从而极易导致关系的破裂。在他们的眼中,好人坏人是泾渭分明的,爱恨是不能融合的,无法接受自己或别人身上既有好的部分,又有坏的特点。甚至于在穿着上,他们也往往只能接受黑白两种颜色。这些都体现了患者的分裂思维,好与坏,黑与白都是完全隔离开的,从来都没能得到整合。

mmexport1622789715262.jpg


     

     

强烈的依赖性和控制欲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依赖性和控制欲极强,这种依赖性和控制欲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比较隐蔽,但是在恋爱结婚之后,有了爱人可以依赖控制的时候,他们就会将依赖和控制发挥到极致。他们会要求爱人完全按照他的意愿行事。比如,每当爱人需要加班应酬的时候,就会陷入恐慌,非要想方设法跟他吵,作为患者的爱人会觉得无比烦恼、有窒息感,想要逃离    

mmexport1622789718747.jpg


   

   

自杀意向与寻求帮助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时常感知到自己的全坏而陷入抑郁绝望和过度自责自疚中。他们常常感到痛苦是如此深重,生活是如此无望,前途是如此渺茫。他们认为死亡是对痛苦的最好了结,可是却在潜意识里并不甘心就这样默默地死去。每当想要死亡之前,他们总是会想到必须活下去的诸多理由,这无比纠结痛苦。此刻,他们最需要的是找一个人倾诉内心的无边痛苦,告诉他自己活不下去了想要自杀,或者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的自杀计划,算是交代后事。于是他会不顾一切地寻求与他人的链接,比如打电话。直到有人听他们倾诉完内心所有的痛苦,他才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内心重返平静,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新燃起生活的期望和勇气。

过度担责,界限不清

边缘型人格者往往分不清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外界的界限。总是有“我即他人,他人即我”的感觉。这很容易造成患者的过度担责行为,因为他分不清哪些是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哪些责任是自己不该承担的。最后,无论是不是自己该承担的责任都总是一并自己承担起来,承担不了的时候又会责己怨人,极大地损害人际关系。

mmexport1622789722568.jpg


   

“反复挣扎,无处遁逃”——BPD的心理成因


       

       

     

相较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人们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了解并不深刻,即使这一群体并不罕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于BPD的心理成因较为复杂。

精神分析视角


通过长期心理治疗的实践,精神分析学派提出了该障碍发生的一种假说:幼年期母子关系的失败导致心理发展不良贝兹格尼安等认为母子关系失败主要表现在“母亲过分卷入”和“母亲对孩子需要的谅解及不适当的反应”两个方面。一些临床资料显示绝大多数患者在幼年时母亲较少照顾而又过分控制,这两者共同促进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早期的创伤是受到较多关注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成因。常见的创伤有父母离异、亲人逝世等。一些极端的创伤,如虐待,特别是性虐待等,让儿童感到自己被抛弃、自己不值得被爱或者世界非常危险等。在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中,91%报告在18岁之前受到了虐待,92%报告在18岁之前受到忽视。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准自杀行为(包含严重与轻微的自杀行为)的妇女中,大约76%的病患报告在童年受到了性虐待。如果童年虐待和忽视确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了边缘型人格障碍,那么这种关联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病患比男性病患更多:女孩遭到性虐待的比率是男孩的2~3倍。

mmexport1622789725493.jpg


     

认知视角


根据贝克等人所提出的人格障碍的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s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错误的或功能失调的认知图式是人格障碍的内在原因。该模型假定,每一种人格障碍亚型都有一套特异性的功能失调图式或信念,这些功能失调信念是人格障碍的特征,同时也是症状得以维持的原因。边缘型人格障碍者被认为经常突然地从一种图式形态转向另一种图式形态。普瑞特兹尔(Pretzer)提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世界观中具有三个核心信念:世界是危险而邪恶的,自己是无力而脆弱的,自己生来就是不受欢迎的。普瑞特兹尔还假定,过度警觉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最重要的认知特点,这一特点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情绪和行为变化莫测的原因。


       

4  BPD的心理疗法


       

       

     

边缘型人格障碍属于极难治疗的一类心理疾病。美国心理学会建议将心理疗法作为治疗BPD的首选方法。近年,已有多种BPD心理疗法得到了实证研究支持。当前,研究较多且较为常用的心理疗法主要有辩证行为疗法(DBT)、心智化基础疗法(MBT)、移情焦点疗法(TFP)、图式疗法(ST)以及人际关系疗法(IPT)。本文简要介绍常用的两种疗法:

1    

   
辨证行为疗法    

辩证行为疗法(DBT),由Marsha Linehan于20世纪90年代创立,最初用于治疗慢性自杀,后发展成为治疗BPD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目前研究得最多,也被认为是当前治疗BPD最有效的心理疗法。
DBT是以生物理论和辩证法为理论基础,同时整合认知行为、精神动力等多种疗法的新型认知行为疗法。 DBT旨在通过“接受与改变的平衡与综合”的方式来改变行为和管理情绪。
DBT的治疗模式主要有4种:个体心理治疗、团体技能训练、电话指导、治疗师团队协商会议。

2    

   
移情焦点疗法    

移情焦点疗法(TFP)是当前另一个治疗BPD比较受欢迎的精神动力疗法,该疗法由Otto F. Kernberg等人为治疗多种人格障碍提出。
Otto F. Kernberg等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者主要是缺乏对心理状态的整合能力,主要表现在身份认同弥散、缺乏对自我和他人的一个连贯完整的认识、在应激条件下以原始防御为主。
所以,TFP目标聚焦于身份认同弥散,解决原始防御机制问题,对自我和他人进行区分理解,从而帮助患者增强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维持工作、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

mmexport1622789729254.jpg


     

“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求取欢乐,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
——弗洛伊德

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偏激,不一定是丧,只是一张诊断书,“正常”和“不正常”的界限就能划得清清楚楚。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经常被定义为危险人格持有者。而在无人为津的小世界里,他们也会用特别的方式“抱团取暖”。微博上开设了“边缘型人格障碍”超话,许多患者以文字为喇叭,发声发泄。

mmexport1622789733424.jpg


     
浏览过数条帖子之后,我感到庆幸又失落。庆幸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懂得寻医问药,从未真正放弃过自己。失落的是他们的倾诉很少有“正常人”洗耳恭听。

mmexport1622789738725.jpg


     
他们害怕孤独,却又难以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会因为长时间的空虚和喜怒无常而大概率地患上抑郁以及精神分裂症。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以及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人。都该被世界关爱。

参考文献:
[1] 南希·麦克威廉斯.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1-436.
[2] 杰罗德·克雷斯曼.哈尔·斯特劳斯.边缘型人格障碍[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38-53.
[3] 约翰·克拉金,弗兰克·约曼斯,奥托·科恩伯格.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376.
[5] MICHAEL GELDER·PAUL HARRISON·PHILIP COWEN.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M]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1-976.


图片    
END    



[责任编辑:杨虹]
边缘型人格障碍:特征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