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远景规划下的宏伟蓝图,也是对全球减碳愿景的伟大承诺。在“双碳”目标之下,怎样走出一条绿色、智慧、创新的发展路径,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面对的一道考题。为了深入了解化工行业在节能降碳方面所做的工作,同时响应国家“双碳”政策,7月3日至13日,山东理工大学“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山东大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山东东岳集团、山东齐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调研,在实践中展现着青年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参观园区工程建设,探究企业集聚效应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基于当前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在化工产业园区集聚的大趋势下,如何有效、有序推进园区减碳和零碳发展,是直接关系到“双碳”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抓手。因此,化工园区如何把握发展机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园区低碳、安全、智能、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调研意义。
在参观调研期间,团队了解到,我国政策要求化工企业必须进入园区,园区相关设施完善,产能资源集聚,交通发达,加之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税收、补贴等资金上的支持,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减少碳排放量。同时,园区企业作为出口厂家,可以将园区产品进行销售,实现二者互赢。
调研园区“双碳”措施,探究绿色发展方案
实践期间,为进一步探寻“双碳”政策下企业节能减排的落实情况,“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与多个化工企业相关领导、负责人、技术人员、一线工作人员等展开座谈交流。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目前企业主要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节能减排:第一,投入更多科研人才及资金力量开发更为绿色环保的新材料;第二,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更换节能设备等方式节能降耗;第三,改变能源结构如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使用以降低碳排放量。“双碳”政策的提出,对于一些本身做新能源、环保方面的企业,是一个机遇,但对于一些高耗能高排碳的企业就是一个挑战。
实践团队调研山东齐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时,公司副总经理孙洁谈到,在“双碳”政策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化工企业,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会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对于新项目开展会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未来公司主要会在标准煤耗和能源结构方面进行调整,改善企业碳排放量。
开展周边问卷调研,调研企业集聚效益
7月8日至9日,团队成员就企业集聚和“双碳”政策对居民的影响展开了问卷调查及访谈。问卷结果显示,半数居民认为当今工业化、依托园区办工业的发展思路与他们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企业园区化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以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部分居民提出,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建,深化产业链优势,发挥集群效应;大力发展高端化工,吸引高端企业入驻,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环保,走可持续发展路线;要加强园区功能分布和明确,归类做好园区建设。
通过访谈,实践团队了解到,极大部分居民,尤其是老人和青少年对化工产业园的了解比较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大多数人对化工企业的看法还是高危险、高污染。对于“碳中和”、“碳达峰”、三废处理等概念大多数居民表示只有在新闻报道中听过,但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未来化工企业的走向,大多数居民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政策,责令整改,工厂能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绿色清洁工艺。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自觉行动,也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责任担当。“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企业自身“高标准、严要求”的加分项,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及格线”。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企业作为这场减碳运动中的主力军,承担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时刻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在实践中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之中,为创造更加美丽的中国贡献年轻一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