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加速向农业农村延伸与渗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为进一步探寻科技如何助力乡村振兴,8月2日-3日,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脚丈巴渝故里,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彭水阿依河社区开展实地调研。
社区书记庹真平代表阿依河社区对实践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阿依河社区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他指出,阿依河社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进行产业转型,建成了葡萄园基地、花椒基地、特色农家乐等。通过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回乡创业,社区培育出勃希葡萄园园主、“致富带头人”汪明刚。在社区的指导下,葡萄园采用运用新媒体技术“直播+合作社”的运营形式,同时引进现代化种植手段,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等等。目前葡萄园不仅实现了年产值百万,也帮助周围困难户解决了就业岗位完成脱贫。
驻村第一书记唐潜宁指出,阿依河在乡村振兴中紧紧围绕五个方面,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展开。她着重介绍了阿依河社区将组织振兴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举措。她提到,要将党的惠民政策与理念深入百姓心中,需要身体力行走到百姓中,在为百姓排忧解难中获得信任,这也正是我党根植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她又同实践队一行交流了数字乡村治理的有关问题,实践队队长张骁凯提出社区可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打造一套农户间相互评价的治理体系,其他队员也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阐述了想法。
实践队指导老师马冰茜指出,社会实践是一个大课堂,同学们要抓住在阿依河社区实践的机会,砥砺品质,增长本领,用专业知识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以更加昂扬的状态献礼华中大70周年校庆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欢迎阿依河社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更多合作与交流。
交流会后,实践队调研了由无土栽培技术、通风技术、保温技术、水肥一体化设施等构建的数字化大棚,队员们纷纷惊叹科学技术与农业结合的魅力。此外,还通过入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形式走访阿依河社区农户,进一步了解科技对乡村振兴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