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让传播痛点正本清源
原创 河南工业大学 郭逸晨;董笑浦;李鑫磊2022-09-02
字号:AAA
调研团队此次开展社会调研、基层实践,最终目的便是为了针对当下红色精神教育“痛点”找到“出路”,形成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

——关于红色精神传承与基层实践传播的调研报告

河南工业大学 

郭逸晨、董笑浦、李鑫磊

摘要:随着如今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做好青年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民族的以红色精神为代表的思政教育与确保“红色精神血脉永续,红色江山万古长青”,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工作任务。

通过此次调研和结论分析,调研团队发现红色精神教育在学习和弘扬中存在以下问题:(一)社会群众在“红色精神”认识上存在狭窄化理解,将“红色”与“革命”、“战争”完全等同;(二)传统红色精神教育过分偏向政治性、理论性,缺乏诗性与艺术性;(三)作为红色精神教育主阵地、大后方、运输线的学校、家庭、社会,固化的坚持“理论教育唯一法”、“思政教育附属化”,且被“价值观功利化”所影响,加上自身水平有限等因素,都在影响着学生群体对于红色精神的学习与弘扬;(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片面加强,学校被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所裹挟,注重“智育”,削弱思政教育培养;(五)随着思想多元化,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干扰国内思想建设。

调研团队通过综合统计学、管理学、传播学与思政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紧密结合自身实践,针对红色精神教育中存在的“痛点”,提出了解决“出路”。

关键词:红色精神;思政教育;痛点;出路

符号说明

1.在数据统计表中,c2(卡方检验)作为一种假设检验方法,来确定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2.假设检验的p值,通常通过p值大小确定双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显著性大小。当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接受原假设,拒绝备选假设;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拒接原假设,接受备选假设。常与c2(卡方检验)搭配使用。

3.自由度df,在统计学中是指计算某一统计量时,取值不受限制得变量个数,常用于抽样分布中。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走向基层活动,目的便是为了让青年学生不再是单一的由“家门”到“校门”再到“中高层门”,而是尽可能增加“农门”、“厂门”、“社区门”等基层门对青年学生的敞开。且本次调研以“探寻红色精神,锤炼火红青春”为主题,以“学习、传播、分析红色精神”为根本目的,必须以科学性为根本,不能弄虚作假、凭空捏造。

2.系统性原则

红色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各个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其精神内核实际延伸贯穿与渗透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在进行本次调研时,团队成员牢记全面、系统、深入三项准则,从而把握红色精神在此次调研中的宏观感知与实质认同。

3.独特性原则

红色精神作为一项跨越时空而又历久弥新的价值观、物质心态、制度体系等的精神综合体,必定是有其经久不衰的独特性,更需要团队在此次调研中深入探索、给予重视,以动态发展和微观的角度去思考调研现象的缘由。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研方法的综合

本次调研依据以上科学性、系统性、独特性原则,设计了《关于探寻红色精神,锤炼火红青春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问卷涵盖五个部分总计37个问题:一是“北大荒精神”——考察民众对扶贫的认识情况;二是“抗震救灾精神”——考察民众对抗疫时期人民警察所发挥作用的了解;三是“时代担当精神”——考察民众对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的认识情况;四是“红色精神”——针对民众对红色精神认知状况、获取途径以及文化教育现状进行综合考察。在设计此调查问卷时,实践团队摒弃过于笼统、过于宏观、过于表层粗浅的问题设置,精心设计了具有层次递进、切入实际、普罗大众而又兼具思想深度的诸多问题。做到了群体统一和个体差异的兼容并蓄;主观与客观的取长补短;理论与实践的互通有无以及样本容量与可信度的绝对质量保证。为了更好的将调研结果以直观的数据图表形式呈现出来,实践团队也将重点论证调查问卷中针对“红色精神”的关键问题。

同时,调研团队依据所调研地点与调研对象先后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与实地研究法。其中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网络文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及盈科学术等五个数据库进行相关学术论文与学术期刊的检索,从而确定调研报告行文框架、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数据分析处理;二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对与红色精神相关的调查问卷、社会实践活动、影视作品等进行前期的收集和整理,确保指向明确、解读无误;

实地研究法则是调研团队前往调研地点,融入基层,感受基层。在相关政务公开栏与所在单位史料记载中去观察、分析、归纳。通过多次循环,逐步达到对现象和过程的理论概括和解释[2]。

二、调研研究思路

依据调研目的与调研内容,调研团队对调研报告的研究思路进行了系统设计,如图1:

图1研究思路概要图

三、传承红色精神

毛泽东同志早在1930年5月便已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3]等著名论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4]。因此只有进行实地考察,去详细地搜集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和综合研究,才能为后期合理化对策性建议的提出建立认知基础。

(一)北大荒精神——访谈尉氏县农业农村局扶贫工作人员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业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贫困人口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有效脱贫[6]。

2021年是我国全面脱贫之年,如果说十四年抗战为中华儿女鼓足了勇气,那么八年的脱贫攻坚则是为中国人民夯实了底气!而在全面脱贫的背后,社会同样应该关注到那些身在扶贫一线干部为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复工复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所付出的努力、所体现的“北大荒”精神。

调研团队对此前往开封市尉氏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了以“心系开封,情牵尉氏——脱贫攻坚,砥砺前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一系列乡野实践、田间调查,扶贫工作人员与调研队员们围绕着“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扶持谁、谁来扶、怎么退、如何退”“落实五个一工程”等展开了深入分享与探讨,并且在谈及“怎么扶”时,农业农村局以其扶贫主推的“农技推广项目”向调研团队寻求更新颖想法,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让“农技推广项目”更好的“走出去,引进来”,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利用高科技充分发展“智慧农业”,树立全国粮食生产“尉氏标杆”[7]。

(二)抗震救灾精神——采访南昌一线警干家庭

2022年7月2日,调研团队成员汇聚南昌,在南昌调研前期,调研团队在确保信息内容允许公开记录的前提下跟随特警队员开展街面巡逻、做好疫区涉疫人员的稳控排查和高速疫情卡口检查检测工作、开展疫情联防联控、高速卡口管控、在各大重点医院24小时驻点防控。

在了解特警队员们生活的基本日常后,在调研后期开展了一系列采访工作。我们所采访的黄春艳同志,是负责特警抗疫工作的方案制定、训练保障以及总结宣传等工作。作为一名特警队员,她参与了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去过新疆维稳,也到汶川救灾,在抗洪中解救群众,在疫情期间站在了一线进行排查防控,在重大事件中解救人质......就像黄春艳特警说的,“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

作为一名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黄春艳和其他特警同志们在阻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挺身而出,逆行而上,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前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亮丽风采,一名特警的责任和担当发扬了“抗震救灾精神”。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有力践行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

(三)时代担当精神——寻访抗疫前线双椿铺镇中心卫生院医务工作者

为进一步感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担当精神,调研团队来到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双椿铺镇中心卫生院去寻访曾位于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在征得病患家属与医师同意以及保护患者隐私前提下,我们跟随此次调研对象姜春辉医生完成了门诊与查房询问身体情况两项工作,近距离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

作为一名兼具党员与医生身份的医务工作者,姜医生表示在自己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医生与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在对抗疫情的非常时期姜医生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报名参加抗疫工作,向上级递交《请战书》,坚决留守一线,在医院疑似病人隔离病区,观察病人情况。每天连续工作达7小时,不敢懈怠,不去卫生间,只为了节省宝贵的防护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青年更应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时代洪流中彰显青春的蓬勃力量。

(四)抗疫精神——面对新一轮疫情挑战,团队成员勇担“防控”使命

在抗击新一轮新冠疫情斗争实践中,调研团队成员积极深入村庄以“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在保证自身防疫情况符合要求条件下协助村党支部进行疫情防控安排。在此次调研当中,全村上下齐心:志愿者们与医护人员一起日夜值守、逆向而行;社会群众们积极配合,主动接受登记检查。

在此次疫情防控调研当中,团队成员总结了“抗疫精神”的四大核心要义:一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境界;“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品质;“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态度;“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胸怀[9]。长远来看,理解“抗疫精神”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凝聚大学生勠力同心的力量源泉以及培养大学生践行命运共同体信念,从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具精神力量。

四、分析·问卷调查:找出红色精神教育中的“痛点”

(一)样本特点

在进行此次调研中,调研团队依据地域合理性及调查对象广泛性双维度基础上设置了所在省份、年龄、身份、政治面貌4个分布为自变量,以33个进一步考察对红色精神认知的问题作为因变量,经过细致分析与队内探讨,秉承严谨性、科学性、求实性等原则,得出相关结论,并做出合理推论。

(二)自变量设置

1.所在省份分布

问卷调查综合此次调研主题、时事调查、文献研究、红色资源丰富性、各地经济教育发展程度、我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分布等多方面因素考虑,选取了河南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福建省、四川省、江西省及黑龙江省八个地区进行发放问卷调查。

每个地区分别发布问卷100份,最终有效回收问卷河南省65份、山东省62份、湖北省57份、湖南省45份、福建省54份、四川省59份、江西省48份、黑龙江省51份,共计441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65%、62%、57%、45%、54%、59%、48%、51%。河南省与山东省较高,湖南省与江西省较低,其余调研省份居中。总体来说,调研省份参与调研人数大致相同,见图2。

图2调研省份参与调研人数分布比例图

选取河南省作为调查区域的原因是河南地处中原,从来都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在这里诞生的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二七精神以及焦裕禄精神等众多精神分支共同交织在一起,汇集成中原河南的红色精神谱系。自2009年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这块中原沃土上考察调研:(1)“大别山精神”: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河南革命老区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当时不足10万人的小县城,抗战期间便有5.5万人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用鲜血铸就了大别山精神[10]。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调研考察时,曾前往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敬献花篮[10],总书记强调: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1]。

(2)“焦裕禄精神”:河南兰考县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中说到:“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12]。并且指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13]。(3)“红旗渠精神”: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曾是严重干旱地区,在六十年代林县党委在河南省委支持下斩断浊漳河,将水引入林县,历经14年,项目成功竣工,锻造了“红旗渠精神”。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14]。

选取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四省作为调查区域原因是结合2021年七月的河南洪涝灾害中体现的“抗洪精神”,此三省在1998年经历了伟大的“九八抗洪”抗洪斗争,对此次河南汛期或有更深刻共情。其中湖北省在2019年至2020年的“新冠肺炎”抗疫斗争中全省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完美体现了“抗疫精神”。与此次调研团队在“德尔塔毒株”疫情防控工作中,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志愿工作相互映照。而位于东北三省的黑龙江省,兼具“抗洪精神”与“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中“不畏艰苦、勇于奋斗;锐意进取、勇于开拓;胸怀国家、顾全大局;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此次调研团队针对“尉氏县”扶贫,甚至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种真实写照。

四川省作为我国的战略大后方、战略备份区,在行政区域上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在中国各个省份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有言道:“四川不灭,中国不亡”。90后与00后几乎都是从小听着“5.12汶川大地震”的故事长大的,时至今日,在谈及汶川大地震中的“抗震救灾精神”,很多人还是热泪盈眶、感慨万千。鉴于此,调研团队选取四川省作为问卷调研区域。

山东省与福建省在行政区域上分别作为我国东部地区与南部地区,同样具有浓郁悠久、令人振奋的红色精神。无论是1919年4月20日针对《二十一条》的山东国民请愿大会,拉开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序幕更是开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大幕;或是家喻户晓的台儿庄大战与铁道游击队;或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党领导和建设军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使人民军队得以脱胎换骨、耀世而出的《古田会议决议》[15]等鲜活的红色精神背景,都将强有力支撑调研团队将此设为调研区域的调研数据。

2.年龄分布

年龄这一变量对本调研十分重要。一是作为90后甚至是00后的新青年,已经逐渐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后备军”与“中坚力量”,是能否保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二是由于年龄带来的学习力差异,不同年龄段对于红色精神的了解、学习方式、传播媒介或许存在诸多的参差,同样能为本次调研提供相关数据。

在调研对象年龄分布上,18岁及以下61人,占比13.8%;19-28岁的230人,占比52.0%;29-60岁的108人,占比24.5%;60及以上的42人,占比9.7%,见图3。其中以29岁为间断点,在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16]第一条规定:“团员年满28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团员加入共产党后仍然保留团籍,年满28周岁,没有在团内担任职务,就不再保留团籍”,则为后续政治面貌调查建立调研基础条件。

图3调研对象年龄分布比例图

3.身份分布

从调研对象身份分布来看,中小学生58人,占比13.3%;大学生219人,占比49.5%;从事农业(含农、渔、牧、林业)83人,占比18.9%;从事工人行业63人,占比14.3%;从事其他行业18人,占比4.1%,如图4。

图 4调研对象身份分布比例图

联系年龄分布数据,中小学生群体与年龄发布数据上18及以下组的调查对象是基本重合的,除去部分初中毕业之后进入社会深造人员,最终数据符合我国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相关规定。大学生以19-28岁为调查对象主体,其中在19-28岁调查对象中,近95.6%的大学生与之重合,且49.5%的大学生身份分布接近我国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54.4%的毛入学率,除去未参与调研的其他省份与全国性的成人本专科数据,调研与实际数据基本接近。据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次调研除学生群体外优先选取以农民与工人为代表的社会群体,而农民和工人的年龄构成较为复杂,19岁及以上皆有分布,其中更是包含16周岁之18周岁之间群体,但是就总体而言,农民与工人的年龄层次趋于年轻化。

4.政治面貌分布

《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都对党员团员政治思想上的先进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一个领导核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等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17]。

基于前期的政治文献了解调查,调研团队对调研对象中的党员团员群体在思想先进性有了较为局部的假设,并且调研团队一致认为想要将红色精神薪火相传下去,“社会群众是基础,青少年学生是重点”[18]。党员干部是团员与群众的榜样力量,是传播过程至关重要的群体。但是,依据后期的数据综合分析与比对,调研团队意识到预想与调研的不吻合,更加说明了加强红色精神的传播力度与深入红色精神教育迫在眉睫。

本次调查对象政治面貌分布较为合理,党员36人,占比8.1%;团员178人,占比40.4%;群众227人,占比51.5%,如图5所示

图 5调查对象政治面貌分布比例图

结合年龄分布于身份分布,党员主体分布在大学生与工人之中,占党员数的72.2%,大学生党员占27.8%,工人党员占44.4%。绝大多数团员为中学生与大学生,占有达91.7%,两者比例大致相当,前者占比47.1%,后者占比52.9%。群众构成相对复杂,在此不做分析。

(三)因变量设置

精神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国要在改革开放基础上,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凝聚一股精神力量,以其强大推动力支持中华民族儿女们砥砺前行、攻坚克难。而这种精神便是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北大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时代担当精神、新时代抗疫精神等汇聚成的红色精神。

为更好呈现调研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本调研以4个自变量,28个因变量作为数据支撑,对最后总结的5个综合性问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红色精神认知状况

(1)问题提出

问题一: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以下精神属于红色精神范畴的是?(可多选)

A.抗震救灾精神B.北大荒精神C.抗美援朝精神

D.时代担当精神E.抗洪精神F.抗疫精神G.大庆精神

(2)数据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调查对象选择抗美援朝精神的人数最多,共计329人,占比74.6%;其次是北大荒精神与抗洪精神,占比63.7%与57.6%;再次是抗震救灾精神、时代担当精神、大庆精神;抗疫精神选择人数最少,仅106人占比24.0%,如图6所示。

图 6调查对象红色精神认知状况分布图

部分社会群众会选取抗美援朝精神作为红色精神是此次调研的情理之中,但是占比如此之高却是意料之外。红色精神的定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19]。而以抗美援朝战争引出的抗美援朝精神,是我国建国之后的国际援助行为,并不能划归为红色精神。而作为新时代红色精神的抗疫精神,占比24.0%却是意料之中的。调研数据反映出了红色精神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狭窄化、刻板化”的问题,群众对红色精神基于的“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尚未完全掌握,以固化的眼光和思想将红色精神单一的赋予战斗色彩,不能以发展的眼光和思想将红色精神学习与时俱进。

地域分布对于红色精神了解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作为卡方检验中数值较大的三组四川省、湖北省、黑龙江省在红色精神了解上有着显著差异。调研团队发现抗震救灾精神之于四川省、抗疫精神之于湖北省、大庆精神之于黑龙江省在,在建国以来均有其相对突出的鲜活案例作为支撑:四川省的“5.12汶川大地震”;湖北省的“新冠疫情”;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如表1所示:

表1区域分布对红色精神了解状况

不同政治面貌对于红色精神认识有着显著差异,除抗美援朝精神之外均有体现,且各群体选择“抗美援朝精神”这一选项的都是最多,党团员与群众选择比例都在70.00%到80.00之间;且对于“抗疫精神”这一差异最为显著的选项,党员、团员、群众选择比例分别为91.67%、24.72%、12.78%,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经80个百分点,如表2所示:

表 2不同政治面貌对于红色精神认识状况

(3)小结

“红色精神概念被狭窄化”是本次数据调研分析当中团队成员的一致反应

党员对于红色精神内涵的认识相较于团员和群众更为全面,但是在“抗美援朝精神是否为红色精神”这一认知上,所调查的部分党员的误区是不应该的,并且党员与团员、群众在“大庆精神”上所占比均处于较低比例,这说明部分党员思想意识仍就不够深刻。但是从总体来看,党员在精神教育上相对于团员、群众更为丰富,在此调研中表现较为良好,或许与平时“学习强国”等的学习密不可分。

2.红色精神教育受重视程度

(1)问题提出

问题二:红色精神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处于怎样一种地位?(单选)

A.应该受到更高重视,加强相关课程B.不是特别重要,就是副科

C.一般,挺受重视了D.没有使用价值,不受欢迎,地位不高E.不关心

(2)数据分析

不同身份对于红色精神教育课程设置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证明由于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等客观因素影响,不同身份群体对该问题存在主观性偏差。大学生群体认为该类型课程应该受到更高重视,加强相关课程,占比53.88%;中小学生群体认为红色精神教育不是特别重要,“副科”观念根深蒂固,占比53.45%;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主导阶级的工农阶级,在红色精神教育课程设置上多持否定意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红色精神教育在基层的缺乏和流失,如表3所示。

表 3不同身份对红色精神教育课程看法

红色精神教育虽然是理论性教育,但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坚持深入红色精神教育在学校课堂、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具有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20],“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育,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21]。

调查结果显示:政治面貌的不同对于红色精神教育课程的地位的认识差异性显著,特别是“加强相关课程”和“副科”在党员与团员群众之间,差异尤为显著。不难看出,党员对于红色精神教育课程认可度最高,持“积极性”态度占比95%左右,远高于团员与群众的认可度。近六成的团员群众对红色精神教育课程持“消极性”态度,如表4所示:

表 4不同政治面貌对于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课程的看法

(3)小结

政治面貌在该问题中影响很大。对于政治觉悟相对较高的调查对象,如党员,对于红色精神教育课程的设置更为重视,也更能认识到红色精神传承的重要性。而对于政治觉悟相对较低的部分团员与群众,则不容乐观,说明红色精神教育万万不可放松。

3.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不足之处

(1)问题提出

问题三:对于如今以红色精神为代表的思政教育,您认为主要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A.内容过于抽象,不易吸收B.方法相对单一,流于形式

C.媒介使用落后,范围狭窄D.其他

(2)数据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对于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认识并无太大差异。其中“方法相对单一,流于形式”与“内容过于抽象,不易吸收”在相关年龄段中呈现较高比重,均为90%以上或80%左右,如图7所示。

图 7不同年龄段对于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不足之处的看法

此次占比数据的得出,实实在在的戳中了新时代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在“传播”与“教学”之中的难点和痛点。而对于“媒介使用落后,范围狭窄”这一不足,各个年龄层相对于前两种不足之处有着明显的比重下降,说明了我国在媒体宣传上存在的巨大进步,但是在60岁及以上的占比数据达25.58%,高于平均数据19.25%超6个百分点,说明老年人对于新兴花哨传媒方式的不适应,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继续思考如何拓展势在必行,如表5所示:

表 5不同年龄段对于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不足之处的看法

(3)小结

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着一些相对偏激的声音,认为现在的思政教育只是表面功夫,收效甚微,造成了人力与物力的浪费。这种想法虽然片面、不深刻,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群众对于红色精神教育的普遍认知,折射出我国目前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此次调研中人数相对较多的19-28岁年龄段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是我国新生代力量、中坚力量,即将扛起新一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旗。确保“红色精神永不褪色,红色江山万古长青”,大学生所在的高校,作为青年思政的前沿阵地,更应该仔细反省,正视大学生思政教育之中存在的问题。

4.关于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建议科学性、可行性分析

(1)问题提出

问题四:基于现阶段思政教育或存在些许不足,您认为以下哪些方法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值得探索呢?(可多选)

A.在课堂上,利用新媒体结合多感官协调方式来改善课堂教学

B.在课堂外,提高红色资源分布,使红色资源触手可及

C.深化社会实践,多举办对老党员、老基层干部的慰问走访活动

D.弘扬红色精神,激励红色精神以更加深入人心的方式“再创作”

E.其他

(2)数据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调查群众对于调研团队提出的四个建议均有较高的认可度。其中“在课堂上,通过发挥新媒体作用,利用多感官协调方式来改善课堂教学”、“在课堂外,保证红色资源随手可得,完善图书资源借阅一体化”、“深化社会实践,多举办对老红军、老党员的慰问走访活动,激发主人翁意识”三项建议得到群众分别为77.24%,77.93%,73.79%的认同感,如图8所示:

图 8调查群众对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建议的认同度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超八成被调查对象大学生群体中,“弘扬红色文化,激励红色精神以更加深入人心的方式‘再创作’”最受欢迎,占比81.74%。其次是“课堂上,改善课堂教学”、“深化社会实践”,各站68.95%、65.30,“课堂外,保证红色资源随手可得,完善图书资源借阅一体化”在明确选项中占比最少,仅占47.49%,不到半数,如图9:

图 9大学生群体对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建议的认同度

调研数据往往能够起到“个体反映全面”的优势,在此次数据分析当中,调研团队明显感受到大学生群体对于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再创作”的热衷,说明大学生群体更希望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能够以“思政电影”、“思政话剧”等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这也符合对“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多感官协调方式”、“社会社会实践,对老党员、老基层干部的慰问走访”的解释。而“课堂外的图书、报刊等红色资源纸媒”,难以吸引学生眼球,即使偶尔翻阅也只是走马观花,不能深入学习思想,因此大学生群体对此普遍认同不高。

(3)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将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切实可行的意义。在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的今天,大学生正处人生价值观成型时期,引导大学生对红色精神的学习,激发其对红色精神学习的热情,树立其正确的时代价值观,对于我国革命事业的薪火相传、血脉延续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5.关于新时代学习和弘扬红色精神的必要性分析

(1)问题提出

问题五:针对红色精神,以下观点正确的是?(可多选)

A.红色精神难以直接创造商业价值,往往入不敷出,没有学习的必要

B.红色精神虽然战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对于现在对生活没有经济意义,对于忘记和发扬,我保持中立

C.红色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有着巨大意义,当今社会更需要红色精神的指导和激励

D.在当今社会坚守红色精神能够保证我们有足够信仰去对抗激烈的国际竞争

E我们应该学习并发扬红色精神对于个人成长和人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2)数据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此次调查对象对于新时代下的学习和弘扬红色精神的必要性达成了普遍共识,逾九成的调查群众对于“红色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有重大意义”具有高度认同感,占比91.16%;其次是“红色精神保证我们有信仰对抗国际竞争”与“红色精神对个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占比89.57%,87.76%,占比近九成;对于“忘记和弘扬保持中立”与“没有学习必要”占比较少,分别为8.39%、4.76%,均不到一成。

图 9关于新时代学习和弘扬红色精神的必要性

就不同看法的内部差异而言,尽管红色精神“积极学习和弘扬态度”方均占有极高支持率,但是不同省份的分布、身份分布、年龄分布、政治面貌分布都相较于总体数据也有着明显差异:

一是数据内部省份分布因素差异:

表 9数据内部省份分布因素差异

二是数据内部身份分布因素差异:

表 10数据内部身份分布因素差异

三是数据内部年龄分布因素差异:

表 11数据内部年龄分布因素差异

四是数据内部政治面貌分布因素差异

表 12数据内部政治面貌分布因素差异

(3)小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红色精神在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今世界不会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渗透。新时代的中国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戮力同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亟需精神力量去构建思想屏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坚定不移的跟党走,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在这个时代依旧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然而就数据内部省份分布、身份分布、年龄分布与政治面貌分布四个内部差异而言,还是存在些许差异。在省份分布与年龄中,各省份与各年龄段对红色精神“必要性”持消极态度均为一成左右;在身份分布中,农民群体对红色精神“必要性”持消极态度占比过四成;在政治面貌分布中,团员与群众对红色精神“必要性”持消极态度近两成。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此比例拓展至全国范围,那么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亟待我们深思与警惕!

五、提出问题与对策:红色精神教育的痛点和出路

(一)现状问题

1.社会群众对于红色精神教育总体呈普遍支持态度,但对于“红色精神”狭窄化理解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红色精神”的内涵与“红色精神”的泛时空度认识仍需加强。

比如社会群众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红色精神认识不深刻,直观地将“红色”与“战争”等同,没有深入理解红色精神代表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内涵,并且没有与时俱进的更新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认知。

2.传统红色精神教育以单纯注重政治性、理论性的“布道式”宣传,在教育观念上脱离时代,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一昧追求思想宣传的严谨与逻辑,削弱了其感染力和生命力。红色精神相关书籍往往需要静下心来长时间阅读才能获得相关体会,难以引起社会群众内心共鸣。

3.学校是红色精神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红色精神教育的大后方,社会是红色精神教育的运输线,这三者呈“三足鼎立”而又“互滋互补”。而学校中的“理论教育唯一法”、“思政教育附属化”;家庭中的“认识不到位”、“力不从心”;社会中的“价值观功利化”,都在影响着学生群体对于红色精神的学习与弘扬。

4.伴随着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抬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片面化加强,在经济利益至上的思想误导和驱使下,相当一部分社会群众的红色精神教育被经济所裹挟,社会选贤用能上过分重视技术与知识,迫使学校无形当中以“智育”为标准线,削弱对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的教育培养,使得红色精神教育向世俗化、市侩化偏离。

5.目前聚焦研究“红色精神”教育等思政教育的学者们,大多不愿深入探讨、从实际可行性出发去坦承“突破理论向实践进发”的“瓶颈”,例如: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学者们、意识形态工作统筹者、基层教育工作者们有多少人“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真正实践”;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受众们又有多少“把话听到心里,把信付诸行动”;用什么去衡量教育受众的接纳程度,而不是冷冰冰的一串数据等等。在这些棘手问题上存在的“问的总比做的多”之顽疾,自然难以为党中央、教育部等统筹规划者提供切实数据支撑,构成恶性循环。

6.当前中国仍处于剧烈的转型期,伴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各种观念发生摩擦和碰撞,特别是如今西方国家不断向国内渗透意识形态,在各类影视作品或是书籍中“夹带私货”,各种“公知”频频登上银幕,干扰了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在国内进行思政精神建设。

(二)相关建议

强国必先强教[22]。如今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在夯实义务教育基础的同时,让红色精神教育齐头并进,才能够真正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进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调研团队此次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基层实践,最终目的便是为了针对当下的红色精神教育“痛点”找到“出路”,形成有实际意义的对策性研究成果。

1.社会群众是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的最终归宿。构建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相互支撑的多维体系,在体系中融入传统纸媒、漫画、动画、影视作品、公益广告、红歌等全媒体模式。鼓励相关从业者在旋律正确、贴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包含时代特点的前提下,“放手做,大胆做,支持做”,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的精品。例如2013年中央文明办等单位推出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结合了大量民间手工艺作品,既贴合时代主旋律,又发扬了中国元素,加深中国印象。同样在最近风靡各大网站,被各大官媒“点赞”的“那兔”,契合了中国人民的气质与内涵,特别是在宣扬“抗美援朝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上的体现获得了极高反响,赢得一致好评,让观众无不热泪盈眶,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2.让“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坚持正确、真实、健康发展。加强对展播影视作品等项目的审批与监管力度,增强对短视频或是影视作品的审批与监管技术,增广对短视频与影视作品的审批与监管途径。短视频平台与电视平台是人民群众能接触到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的直接途径,为防止西方意识形态如“拜金主义”对思政教育崇高性的腐化;“历史虚无主义”对思政教育正义性的否定;“庸俗文化”对思政教育价值性的扭曲,相关部门需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特别是所展播的影视作品在承载价值观方面要经得住考验,要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结合网络自身传播优势,让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成为新青年的活力源泉。

3.深化社会实践,坚持“实践出真知”。针对高校的思政教育,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仅是党的教育方针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准则。高校应发挥其带头作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多让学生“下基层、悟思想”。例如可以红色精神教育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比方说前往相关教育基地进行为期多天的党日活动或红色团建;走访老党员、老基层干部,结合指导思想去实实在在感悟红色精神;积极参与志愿支教等活动,去往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等等。

4.组织党史研究人员与小说或儿童文学作家共同发力以科学性为原则,立足大众普及化,拓展其可读性为首要任务,编写兼具理论性、思想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思政教育读本,让读者“雅俗共赏”,“看的懂、读的下、记得住”。

5.当前红色精神等思政教育主体已逐步向90后、00后过渡,作为新生代,对于新生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一昧的生硬灌输思政教育必然会适得其反。而以思政教育为主打,政策与政府推动为主力的红旅项目却大多因其过分严肃性、同质化过高使得效果不显著。因此,在红旅项目的推广中,相关部门跟应该多付出心思,增强自我代入感,让受众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好玩,在好玩中感知,在感知中接受红色精神教育熏陶[23]。

参考文献:

[1]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J].小康,2021(22):21.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39页。

[3]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5年,第13、18页。

[4]韩伟静.新时代加强人民政协调查研究工作的若干思考[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4):46-52.

[5]张珊,李婷婷.2018年9月“三农”网络热点舆情监测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7):74-79.

[6]朱涛.《以农业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N].《甘肃日报》,2019年2月27日

[7]潘志贤.《河南红色精神照亮振兴之路》[N].《中国青年网》,2021年5月27日

[8]王阳,陈磊.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N].法治日报,2021-07-09(004).

[9]徐艳玲.“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J].人民论坛,2020(Z2):44-47.

[10]陈秀洪.弘扬大别山精神做好老区人大工作[J].人大建设,2019(12):26-27.

[1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知,2021(06):4-10.

[12]《同学》工作室.《我们的传家宝》[N].2021年3月26日

[13]秦法跃.新时代焦裕禄家风的价值阐释[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6):14-21.

[14]李宏伟,赵铁军,张光辉,王承哲,孙德中,刘玉梅.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N].河南日报,2015-04-03(008).

[15]王幸生,徐云兰,王正东.《古田会议决议》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4-10-03(006).

[1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J].中国共青团,2018(07):25-32.

[17]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J].新湘评论,2020(16):58-59.

[18]赵兴胜.党员群体与当下民族精神培育的紧迫性[J].东岳论丛,2013,34(06):102-105.

[19]付佳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根基[J].理论导报,2020(01):41-42.

[20]朱伟.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1]江泽民:《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79页。

[22]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09(002).

[23]焦世泰.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05):115-120.

[责任编辑:苏颖,苏颖,苏兰,杜丽萍(实习)]
调研团队此次开展社会调研、基层实践,最终目的便是为了针对当下红色精神教育“痛点”找到“出路”,形成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