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涯就业  |  榜样力量
他们,选择基层就业:用青春和汗水 铸就美丽人生
新华网 新华网2021-05-31
字号:AAA
一个国家的进步,镌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青年学子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一个国家的进步,镌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青年学子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他们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铸就辉煌而美丽的人生,成就伟大而光辉的中国梦努力着。

  基层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需要不畏艰难,勇担使命。今天,我们选取了几位基层就业的青年学子,他们有的放弃深造机会,回到了家乡;有的放弃保研,选择奔赴基层。

  这群年轻人,在大城市和小地方之间做出了选择……

  她,放弃海外深造 选择建设家乡 无悔选择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首次在内蒙古招收五名文科生,张伊焘便是其中之一。到校后,她成为所在学院本科第二党支部副书记、学院团委副书记、所在班级班长,她默默付出,制定学院大学生骨干培训计划、成立学院志愿者联盟……学生工作贯穿了她本科四年始终。

  为搞科研,她学理论、挖内容,用心对待课题,本科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五篇,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实习期间,她和同学们完成三项十万余字的研究报告。她先后荣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团干”、公共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表彰20余项;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本科生组一等奖,四川省“挑战杯”学术竞赛一等奖及其他近十项学科竞赛奖励。

  今年年初,张伊焘收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offer,但她放弃了海外深造的机会,选择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内蒙古土默特左旗。

  谈到自己的选择,张伊焘说:“我不后悔这个选择,因为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我的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我贫困的家乡。这不是拿一种人生去置换另一种人生,这是成电人的一个转身。”

  她,身体力行 传递爱心 扎根在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

  与张伊焘的选择相同,北京理工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木丽得尔·毛力提,正努力寻求就业机会,回到家乡。

  木丽得尔·毛力提出生在新疆额尔齐斯河边一个普通的哈萨克族家庭里,12岁那年她不幸失去了母亲,在最艰难的岁月里,班主任老师和驻扎在基层的十余名不同民族的党员阿姨们组成的爱心妈妈团,给予她长达十余年的爱心呵护。幼小的她,当时就立志成为一名党员回到家乡、服务家乡。

  为了圆母亲年轻时“到北京读书”的梦,她努力读书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推免资格。读研后的她随导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利用假期返乡开展扶贫实践,鼓励家乡的孩子们努力学习,走出山村,用科技改变家乡。

  她身体力行,接力传递爱心。如今,她已经是爱心妈妈团的一员,作为“爱心姐姐”照顾一位单亲男童;为帮来京求医的哈萨克老乡们解决语言沟通、住宿餐饮等困难,她和朋友们组成了“茉莉暖心服务”志愿者团队,迄今帮助20余个家庭顺利求医。今年夏季,木丽得尔·毛力提即将毕业。在未来何去何从时,导师的一句话点醒她:“将体力服务家乡转变为智力服务!”“爸爸告诉我,不求我将来有多么大的成就,只希望我能做一个勤劳朴实的党员,扎根在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坚持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做到回馈党这些年对自己的恩情。”木丽得尔·毛力提说。

  他,携笔从戎 放弃保研 选择奔赴基层岗位

  即将毕业的中国矿业大学2017级学生郭春福选择了与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就业协议,穿上工装,在基层一线为祖国效力。“携笔从戎,武能持枪上阵卫家国;退役复学,文能提笔执意定河山。”这是对郭春福最好的写照。

  因为一直怀揣着军人梦,2016年9月,刚刚结束大一生活的郭春福参军入伍,服役两年,苦练本领,携着“优秀义务兵”“营嘉奖”等荣誉退役复学。复学归来,怀着对能源领域的极大兴趣,郭春福如愿进入智能采矿班学习,并被推选为班长,每学年的专业实习,郭春福都抓住机会深入学习一线专业技能。先后到山东泰安了解矿井建设情况,到沛县参与到煤矿的生产中,通过理论学习与培训,他加强了对矿井、煤矿生产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采煤机的过程中,掌握了煤矿工艺和生产流程。

  经过三年努力,郭春福取得了保研资格。然而,他却选择放弃保研,毅然前往基层一线就业。郭春福说,参军经历和智能采矿班的学习,让他更加成熟,也更坚定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信念,促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矿井一线燃烧自己、照亮煤矿发展之路。

  他,扎根基层 甘于奉献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兰州大学2018级专业硕士研究生杨钰泉,签约了重庆选调生的岗位,到村、乡一级岗位锻炼。

  在校期间,杨钰泉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曾担任兰州大学校学生会主席、甘肃省学联主席等职务。

  2017年本科毕业后,他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少数民族聚居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在广河中学(高中)开展支教扶贫工作。支教期间,他教学、行政双肩挑,还参与地方的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受到当地师生的一致好评。如今,即将硕士毕业的他在面对复旦大学党政管理岗和重庆定向选调生这两个选择时,他选择的依旧是扎根基层。

  杨钰泉表示,放弃复旦大学工作机会,心中虽有遗憾,但仍满怀斗志,因为只有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眼皮贴近地皮,让青春扎进土地,才能不负韶华。“我相信,每个平凡人都在用有限的力量接续着前进,路终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实习编辑:崔景涛)

[责任编辑:崔景涛]
一个国家的进步,镌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青年学子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