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他在伦敦市中心绘敦煌壁画,为流失文物发声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黄启玥2024-10-08
字号:AAA
丛云峰把敦煌壁画《反弹琵琶》和《五百强盗成佛图》描绘在布满涂鸦的伦敦Leake Street和Brick Lane街区拱顶和墙壁上。丛云峰的作品中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丛云峰一直在以跨文化跨学科跨语境的方式进行创作。丛云峰将来自敦煌的壁画在伦敦艺术街区重现。



从中国敦煌到英国伦敦
相距近7000公里,需要飞行6个多小时
有一组壁画
诞生于千年前的敦煌石窟
百年前漂洋过海到了大英博物馆
又在今年8月再创作于伦敦市街区
这些镌刻着中华文化基因的艺术符号
每一次亮相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丛云峰的“面壁计划”系列——《反弹琵琶》

丛云峰的“面壁计划”系列——《五百强盗成佛图》


2023年5月,大英博物馆特展《晚清百态》开展,热度居高不下。此次展览共展出300多件中国文物,其中不少是在中国没机会看到、流失在海外的珍贵文物。这个“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来”的展览吸引了青年艺术家丛云峰的关注,经过几个月的构思和审批,2023年8月,丛云峰把敦煌壁画《反弹琵琶》和《五百强盗成佛图》描绘在布满涂鸦的伦敦Leake Street和Brick Lane街区拱顶和墙壁上,通过再创作加入隐喻,以艺术工作者特有的方式为流失文物发声抗议,表达守护中华文化的决心和态度。





丛云峰1990年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

2013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后赴英国王子基金会传统艺术学院留学,

数年间多次被查尔斯国王接见。



01

在美院与千年壁画结缘



丛云峰2009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在壁画系第一工作室的学习生涯中,他通过临摹古寺洞窟的壁画,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养料。在一次赴山西大同古寺进行壁画重绘的写生活动中,丛云峰与千年古建和文物处于同一空间,这次实践经历让他与千年壁画结缘,和历史进行了更直接的对话,加深了通过壁画这种媒介联通历史和文化的想法。

本科毕业后,丛云峰的生涯规划是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于是,他与侨福芳草地画廊开始合作,在2014年赴英国王子基金会传统艺术学院留学,成为了这所英国艺术院校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访英期间,他有幸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自己的作品,汇报学习成果。


丛云峰在克拉伦斯宫为习近平总书记介绍自己的作品

02

跨文化交流的实验计划在萌芽



刚到英国留学时,丛云峰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冲击,经过了比较长的适应期。“学院的课程十分密集,在两年时间内要学习阿拉伯几何、波斯细密画、印度细密画、彩绘玻璃、中世纪圣像画、贴金、陶瓷等十几门课程,同时学习关于中世纪神圣和传统艺术的理论。”通过学习,丛云峰认识到除了欧洲艺术,世界上还有很多自成体系的其他民族的艺术,比如阿拉伯、波斯、印度、奥斯曼的艺术等,他开始迈出跨文化创作交流的一步。

留学期间,丛云峰的作品中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但由于受众是对中国文化比较陌生的外国人,因此他需要扮演译者的角色,帮助观众理解作品的语境。


“这种现象很有意思,也揭示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常出现误读的缘由之一。我们对于西方视觉系统的了解要远超西方对我们视觉系统的了解,造成了交流上的错位。”


丛云峰一直在以跨文化跨学科跨语境的方式进行创作,尝试将不同文化进行融合。他认为世界上不是只有中或西两种体系,兼容并蓄、美美与共,或许是更高明的智慧,“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智慧。”



03

“面壁计划”破墙而出——中国艺术家为流失文物的发声



近期,丛云峰将来自敦煌的壁画在伦敦艺术街区重现,这一创作在互联网各个平台获得了千万点击,引起了大众的热烈讨论。

丛云峰介绍到,Leake Street和Brick Lane上《五百强盗成佛图》和《反弹琵琶》这两件作品,其实都是他系列艺术创作“面壁计划”的一部分。面壁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以墙壁作为媒介,反思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化现状的艺术项目,是一场文化的去中心化实验。艺术家通过将不同文明中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以壁画或涂鸦的形式呈现在西方现代的公共空间中,制造出不同文化之间交融、碰撞和冲突的效果,反思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对于多元文化的影响。



面壁计划——《反弹琵琶》局部

“在创作过程中,我采用了历史波普的创作手法,从中国的历史典故中寻找可以与西方当下呼应的素材,然后将其置入一个全新的文化语境之中,将历史典故与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结合在一起,达到借东喻西,借古喻今的效果。”


“面壁计划”的成型与丛云峰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多年前,我在参观大英博物馆时,心里就一直有种复杂的情绪,很多来自中国的文物很拥挤的摆放展柜里,特别是面对那幅残破的清凉寺壁画,上面布满被切割的痕迹,我曾经参与过千年古寺壁画重绘,这段经历让这种情绪更为强烈。
2018年我来到伦敦参加在白金汉宫的展览,当时我的陶瓷作品被查尔斯王子选中参加白金汉宫夏季开放日的展览,与众多王室的收藏摆在一起,藏品的摆放方式是比较拥挤的,从策展人的角度来讲,他们认为这个展览呈现了王室日常的生活化的一面,所以没有采取那种很正式的布展方式。而这与大英博物馆里众多的藏品的呈现方式是比较接近的。我的作品虽不是被掠夺来的,但是它们也在经历与掠夺文物同样的事情,也使我更能感同身受。”

面壁计划——《五百强盗成佛图》


大英博物馆《晚清百态》展览直接促成丛云峰《五百强盗》作品的成型。《晚清百态》呈现的是殖民时期的历史,其视角是自上而下的审视,凸显了西方式的傲慢。对实体文物的劫掠实际上是文化中心化的体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问题,看似包容多元文化实际上却是一种新的殖民,带来的是文化的同质化和荒芜。

丛云峰说,“我一直想以我的方式做出回应,经过这几个月在伦敦的酝酿,我萌生了进行‘面壁计划’的想法。面壁计划所选择的地点多位于多元文化交融发生的界面,如布满涂鸦的街区。”


面壁计划——《五百强盗成佛图》 局部1

面壁计划——《五百强盗成佛图》 局部2

面壁计划——《五百强盗成佛图》 局部3

面壁计划——《五百强盗成佛图》 局部4


“《五百强盗》,灵感源自西魏时期的敦煌壁画。我在原始图像上进行改造,加入了图像和文本的隐喻。例如,将强盗的面部形象替换成西方美术史中‘最后的审判’作品里的人物,并且在壁画中加入了文字阐释,其中有六处内容不对应的中英文文本,中文的内容化用自佛经,描述并升华了画面中的内容,除了画面是传统的形式,文字也是遵循信达雅原则的古文。英文的内容并非是中文内容的直译,而是新语境的解释,这些英文取自西方经典,与画面的内容产生意义上的呼应。通过这种错位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在看到画面时产生不同的解读。《反弹琵琶》要比《五百强盗》更为温和。
我在Leake Street进行测试时,经常会遇到带着音箱来跳舞的舞者,于是我决定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里选一个跟这里的舞乐气氛呼应的符号,最终选择了源自敦煌中唐时期壁画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反弹琵琶也是敦煌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形象之一。伎乐天就是在天宫的乐伎,这样反弹琵琶的伎乐天在天宫中演奏起舞,拱顶之下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人们在人间随性舞蹈,与伎乐天相映成趣,来一场跨越时空跨越文化的对话。”

,时长01:04
《反弹琵琶》与《五百强盗成佛图》作画过程展示


04

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首先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趁着年轻快速试错。”

丛云峰结合自己在中央美院和欧洲求学创作的经历,鼓励在校的学弟学妹珍惜时光,以开放包容的求学之心吸收各类艺术养分,多进行了解和尝试,淋漓尽致感受艺术带来的丰富体验。至于“自己想要什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这或许是每一位艺术从业者都在不断思索和实践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积极参与守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活动,通过自制短视频、发起艺术项目等方式,呼吁更多人关注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这些文物不仅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还承载着中华民族共有的记忆,无比珍贵。

10月8日,大英博物馆《晚清百态》的特展就要展出结束了,包括乾隆年间绘制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图》、《南京条约》的英方原件、嘉庆慈禧的龙袍凤袍、最后一张八股文试卷等文物都将再次入库储存。这次展出中的不少文物因为是私人所藏,闭展之后想要再次看见,可真是“一见难求”了。丛云峰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他在伦敦重绘敦煌壁画,用自己的方式表明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及民族艺术瑰宝的热爱,也希望有更多的美院青年学子投身文化传承事业,在文物守护、文明传播、文化弘扬的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主编 吴兆琨

责编 黄启玥

策划 刘京

撰稿 黄启玥 刘京

采访 黄启玥

图片来源 丛云峰

编辑 黄启玥




[指导教师:吴兆琨]
[责任编辑:张振香]
丛云峰把敦煌壁画《反弹琵琶》和《五百强盗成佛图》描绘在布满涂鸦的伦敦Leake Street和Brick Lane街区拱顶和墙壁上。丛云峰的作品中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丛云峰一直在以跨文化跨学科跨语境的方式进行创作。丛云峰将来自敦煌的壁画在伦敦艺术街区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