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财学子三下乡“彝绣之光”,照亮乡村之路
原创 云南财经大学 陈章献 杨婷 王晨瑶 梁瑞珏 彭坤 王烟 陈桂云 宗晓琴2024-09-13
字号:AAA
纹韵新生助力团旨在通过挖掘楚雄纹样史,通过此次实践用设计,以纹样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为发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文化基因,以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7月9日至16日,云南财经大学“纹韵新生”实践团前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环州村开展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通过走访调研少数民族村落,进行技艺学习、宣传推广、交流采访等,了解乡村发展困境、人文愿景,挖掘乡村文化特色,为环州村彝族刺绣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一个村,一场绚丽多彩的纹样盛宴

环州村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片历史悠久、以虎图腾和火塘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栖居地,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记忆。彝绣,作为环州村独特的艺术瑰宝,是彝族劳动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在环州村妇联主席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走进环州村村史馆,聆听百年时空回响,回溯千年村落变迁,古朴而神秘的彝家村落的历史事件历历在目。从农具革新到科技赋农,从一针一线到流水生产,九曲回折深山路,阻不断环州为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的愿景。环州村将彝族刺绣作为重点发展对象,重视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让彝绣技艺走出深山。队员们认真观看展品,详细记录下历史,切身地感受到了彝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价值,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创新彝绣技艺的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村史馆  杨婷供图

为进一步了解村落彝族刺绣发展现状,实践队按组分配任务,一组深入走访环州农户,向村民了解刺绣产业愿景;另一组走进乡镇,捕获产业生产市场行情。在与当地村民的深入交谈中,成员们敏锐发现了当下环州村刺绣发展面临的系列难题,结合实地考察队员发现,彝绣手工艺人渴望将传统技艺走出去,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化设计,坚守纹样设计的初心,创新绣品形式的制作。这一愿景也契合了实践团的初心与使命,在传承创新的路上,扎根非遗文化,创新与匠心同行。交流过程中,队员得知政府扶持开办的刺绣车间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实践队员根据当地教育情况,围绕彝族刺绣纹样文化传承与创新,对环州村小学生进行了民族纹样传承宣讲讨论。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互动游戏,激发了孩子们对彝绣文化的兴趣。队员们给小朋友们分发画纸孩子们积极参与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彝绣纹样图案创新的奇思妙想,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彝绣的喜爱和对传承家乡文化的决心。一位小学生激动地说:“我要好好学习彝绣,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文化。”

纹样,一段传承历史的文化记忆

队员们从经验丰富的彝绣传承者杨秀玉口中了解到了她的彝绣生涯,在环州村几乎每个女孩都会刺绣,在家里技艺传授下,幼时就开始学刺绣的她到现在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刺绣经验。太阳纹、羊角纹、火纹……每一个纹样都记载着刺绣人独特记忆,见证着环州村千百年赓续不断的文化薪火。

随后,为增强与村民们的互动性,队员们走进刺绣工坊,就陈列的刺绣展品以及刺绣饰品营收情况与绣娘展开交流,在交流中,绣娘向团队成员讲述自己学习彝绣的过程,目前刺绣工坊的营收状况。队员为深入了解刺绣制作过程,队员在绣娘的指导下感受到了刺绣的文化魅力,并且携手成功完成了一件彝绣纹样作品。

微信图片_20240713224754_proc.jpg

图为团队成员在当地绣娘指导下刺绣 梁瑞珏供图

随着实践接近尾声,实践活动进入了成果展示与未来规划阶段。在三下乡结束与村委会及村民的座谈会上,成员们分享了自己的活动感受,共同探讨了环州村纹样刺绣发展路径。成员们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村民展示了调研成果与后续设计创意想法,村民们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后续实践队将利用所收集的纹样制作文化展览,策划宣传活动,共同打造乡村新文化。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团队成员的见闻,还挖掘了古老村落的彝绣文化的独特魅力。相信彝绣文化之花将来能在楚雄环州乡村绽放异彩,在文化传承之路生生不息,迸发出强大生命力。

图为团队合影 梁瑞珏供图

通讯员 陈章献 杨婷 王晨瑶 梁瑞珏 彭坤 王烟 陈桂云 宗晓琴

[责任编辑:谷小雨(实习)]
纹韵新生助力团旨在通过挖掘楚雄纹样史,通过此次实践用设计,以纹样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