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京沪高校后勤育人论坛暨北京化工大学“育人星光计划”启动仪式在京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和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0余所京沪高校后勤负责人参加会议。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王成主持会议。
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化“三全育人”工作,发挥区域优势,加强京沪两地高校在后勤育人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梁永图致欢迎词。他简要介绍了学校构建持续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深入实施“育人为先”战略,持续打造“幸福北化”方面的工作,分享了学校后勤育人的典型做法。
北京化工大学后勤保障部部长张晓东解读了学校“育人星光计划”实施方案。学生代表王昊华同学分享了参与后勤劳育活动的经历并表达了对“育人星光计划”的期待。与会领导共同启动了“育人星光计划”,梁永图副校长为学校后勤育人共同体企业代表授牌。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黎玖高对论坛的举办给予高度评价。他简要解读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对高校后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希望两地高校在后勤工作中能够强化顶层设计、创新育人载体、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推动智慧赋能、促进区域协同。
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副会长兼监事长侯立玉、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副秘书长杨晓东分别代表主办致辞。他们共同希望京沪高校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工作研讨和交流,积极推动高质量后勤建设,努力提升后勤育人实效。
主旨报告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后勤保障中心党委副书记卫善春、北京邮电大学后勤党委书记赵晓晔、华东理工大学后勤保障处副处长胡宝林、北京化工大学后勤保障部与后勤服务集团党总支书记付国柱、上海海洋大学后勤基建中心主任张雅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后勤党委书记王鑫、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李波分享了相关学校围绕智慧后勤、劳动教育、服务保障等深化育人成效的工作实践。
与会人员还围绕推动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后勤育人空间和阵地进行了交流研讨。
上海市教委学校后勤保卫处副处长毛岚讲话。她介绍了上海高校后勤系统在大数据应用、绿色校园建设、劳动价值认同的创新探索。她希望京沪高校能够进一步加强深度交流合作,推动资源共享,积极打造服务有温度、管理有精度、育人有厚度的新时代“后勤育人共同体”。
北京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处长王力志讲话。他介绍了北京教育系统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后勤育人作用的实践。他希望有关高校围绕“教育强国建设、后勤育人何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锚定育人目标,强化服务意识;立足长远发展,强化队伍建设。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副会长李有增在总结发言中对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教育后勤战线要结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新时代后勤育人体系。他希望京沪高校能够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充分运用“育人星光计划”等信息化平台,广泛组织动员好后勤员工,积极构建“育人共同体”,切实推动好学校“三全育人”工作。
此次京沪高校后勤育人论坛暨北京化工大学“育人星光计划”启动仪式的成功举办,为京沪两地高校后勤育人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两地高校在后勤育人领域的经验分享和合作交流,对于推动高校后勤育人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后勤育人工作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