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以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挂牌建设为新起点,坚持“规定动作必做,自选动作出色”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专兼职队伍建设精英化、寝室长心理访谈精细化、心理辅导站建设精品化、危机个案会诊精准化、家校沟通互动精心化”的“五精工作法”,持续打造精准心理育人模式,坚持育德与育心相统一,强化自杀防控与危机干预水平,全面推进心理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专兼职队伍建设精英化。学校推行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化、精英化培养模式,成立“心理健康辅导员工作室”,探索“以老带新、骨干示范、带动全员”的队伍建设模式。通过定期内部交流研讨、外出学习培训、个案督导会商等,不断提升心理健康专兼职队伍素质能力。同时,按照心理健康宣传普及、心理排查访谈、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个案评估转介等不同工作领域,分步骤、分层次、分类别培养“领头人”,积极挖掘内部资源,走出一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专业人员培养道路,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目前,学校严格落实省级示范中心专职教师与全日制在校生1:3000的配比,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6名,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并通过“一专带多兼”的模式逐步对18名兼职教师和 20 余名辅导员工作室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领和培养,专职教师每年人均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均在2次以上,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的覆盖率为100%。中心专职教师获评“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青年工作者”等10余项荣誉称号,主持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项目2项)。疫情期间,中心全体专职教师作为湖北省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成员和黄石市12355青少年服务队成员,积极主动为民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其事迹受到新华每日电讯独家专访。中心制定了年度目标,力争实现团队成员广博、专业、全面,并逐渐走向精英,力争在3-5年内培养出危机干预、咨询辅导、课程教学等领域的拔尖人才。真正为心理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寝室长心理访谈精细化。学校充分发挥寝室长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启动针对寝室长的心理访谈工作,通过对寝室长一对一、面对面、全覆盖的访谈,进一步筑牢心理危机干预四级防控体系。按照制定访谈计划、选拔访谈人员、组织系统培训、开展心理访谈、集中反馈总结等5个步骤有序开展寝室长访谈计划。对访谈中发现的潜在风险个案,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类、研判,对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个案,采取主动干预帮扶。
学校自2017年开展“寝室长访谈计划”工作以来,心理中心为每个学院配备1名心理访谈员,共访谈寝室长近5000人,工作成效显著,相关做法多次在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被省级媒体报道多次。“寝室长访谈计划”作为走进学生、倾听学生的创新举措,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畅通了心理危机求助渠道,打通了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和现实困境的最后一公里。
心理辅导站建设精品化。学校以建设 “精品二级辅导站”为目标,从 “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工作条件”三大保障和 “活动开展、谈心服务、预防干预”三大体系等 6个方面设定评建指标,开展二级心理辅导站评建工作,促使二级学院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工作实施以来,心理辅导站建设全部达标,积极推进二级心理辅导精品站建设,并建设精品站12家,校院两级心理健康育人模式注入了新活力。依托心理辅导站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谈心谈话、危机排查等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参与度广、针对性强的良好局面。
二级心理辅导站精品化的实施,解决了学院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从学校层面指明了工作方向和突破重点。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危机精准排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危机个案会诊精准化。学校党委每年专题研究部署心理危机防控工作,依法依规制定科学严谨的防控干预与处置方案,并对心理危机个案实施动态追踪,精准监控、及时干预。每月定期开展由精神科医生参与的“重点个案会诊研判会”,针对重点关注个案开展逐一“会诊把脉”,建立严重心理问题学生预警库,推行心理月报告制度,并制作了《湖北师范大学心理危机学生处置工作手册》,开通了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对于适合校内帮扶矫正的采取专业的心理帮扶与咨询辅导,对于需要转介或休学的及时做好家校沟通与干预处置,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中心针对不同工作人员分别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和心理问题识别技能培训年均15场次。
近 2 年来,一对一评估和研判个案400 余例,科学转介近80 例,建议休学 20余例,成功阻断有自杀风险的个案 30 余起,实现了对学生心理危机状况“心里有底”,对追踪状态 “心中有数”。
家校沟通互动精心化。学校实施“心理健康入户计划”,连续5年实施“三百”育人家访行动计划,开展百师进百家访百生走访活动,走访近千户心理困难学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家校沟通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项目获批湖北省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并获优秀结题。主要根据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以提升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把正在遭遇或曾经遭遇心理危机的学生家庭作为走访对象,以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背景,利用寒暑假组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深入家庭开展访谈、心理咨询认知需求调研、后期网络互动等活动,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源及家庭成员在化解心理危机中的角色,分析家庭的互动模式、关系类型、文化素质的差异对处置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进而构建有效的、积极的家校沟通模式,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
通过精英化、精细化、精品化、精准化、精心化的工作探索,专兼职队伍建设由“单打独斗”变为“联合发力”,心理排查工作由 “每月上报”变为“深入排查”,心理健康宣传普及工作由“自选动作”变为“规定动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被动干预”变为 “主动预防”,家校沟通由“下行沟通”变为“平行沟通”。“五精工作法”的推进实施,确保了心理危机排查无暗区,心理危机防控全升级,心理科普全覆盖,实现了校园的和谐、安全、稳定和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