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这里,都是你关心的|@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2022-05-25
字号:AAA
2021-2022学年中国美术学院冬季期末教学检查。

2021-2022学年中国美术学院冬季期末教学检查,集中展示了各教学单位教学新常态、新成果、新变革,这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优良教学传统,也是持续推进“双万”建设,落实“冬查夏展、春研秋赛”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环节。2022年1月7日,中国美术学院全体党政领导、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全体成员,教学单位负责人,莅临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进行2021年度的教学检查。2021年是学校“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的第一年。在本年度本科教学中,以“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教师教研、学生成果、质量保障”六项内容为重点,本次教检聚焦课程、专业与学科整体建设成效和院系教学质量,关注专业内涵提升,促进校内各学科专业的交流与融通。


2.jpg


1.jpg


3.jpg


 历史沿革与教学思想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是有着光辉历史的继往开来的学院,以其延展不绝的文脉和拓殖不息的学脉,负载着中国传统艺术谱系中最为悠远绵长的人文基因。半个多世纪以来,老一辈教育家们共同奠定了中国画与书法教学的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学院具有目前国内最为完善的民族书画艺术的教学体系和专业构架,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学科优势与学院力量,以鲜明的学科特色,优秀的学术群体,严谨的治学方法和笃行的治艺精神,成为当代中国画与书法高等教育领域的标杆,是中国美术学院构建中国视觉文化优质特色学科群和视觉艺术东方学文化中心的元本基石。


中国画学与书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族之学和通人之学,学院一贯秉持林风眠先生“兼融并包”中西融合的开拓精神、潘天寿先生“传统出新”两端深入的教学思想。在新时代学科发展的新进程中,学院以“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大学望境”为学术理想,以“全球视野与本土关怀”双轮驱动为建设目标,作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未来发展的核心思想。不断保持学科优势、深化学科理法、增强学科活力,成为共同构建世界一流美术学高点学科建设的排头兵。


4.jpg

5.jpg

 专业结构与课程建设 

潘天寿先生早在1961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中国画要分科教学的建议,延至目前,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下设2个系部:中国画、书法;6个专业方向:人物、山水、花鸟、综合、书法与篆刻、书法学与教育。其中中国画学和书法学是学校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2个专业,共同支撑美术学A+学科。

近年来,在“双万建设”的推动下,积极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促进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以支撑性、基础性、前沿性的核心课程,进一步推进传统学科的长效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目前有1门国家级课程,10门省级课程,涵盖了线下、线上、国际化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等多门培育课程,8个教改项目。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将临摹、写生、创作3门核心课程,与其它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等环环相扣,相互支撑,相互依托与发展。率先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平台先后推出5门慕课课程及5门国际化网络慕课课程。


 项目建设与教学成果 

 “画学宗脉,书道首望”是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的核心精神,学院依托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画学研究——创作篇、传习篇”。“汉字设计原理与思维模式”获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中国画写意人物画人才培养”、“新时代青年艺术家(中国画)培养”获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培养项目。中国画《百年巨匠——浙派艺术大家群像》、《山河新梦——新时代陕北老区新风貌》、《拉卜楞寺的阳光》获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浙江印学文献集成》入选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项目。完成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书画基础融通课程建设”、“中国书画经典传习课程体系深化”。


教学教研成果取得增量突破,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展览奖项85人次,参展375人次,共计460人次,占学院学生总人数61.6%,按三年统计平均每月学生获奖、参展达到13人次。师生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二级期刊上发表39篇。5门国际化网络慕课分别获得浙江省“互联网+教学”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建党百年之际,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礼品馆等重要单位进行红色主题创作。学院继续打造“翰墨红传”、“峥嵘回响”等党建品牌,本年度举办了7次“红色根脉”课程思政讲座,并同期录制讲座视频在线上慕课平台推出。


 特色优势与持续发展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实验室拥有丰厚的古代、近现代、当代书画藏品资源,可供真迹临摹教学。学院依托4所3基地2平台1中心开展多层次的专业教学、多方位的学术研究、多类型的社会实践,以及工作坊和实验室建设。4个研究所: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研究所、中国画线性研究所、当代水墨研究所、书画文献研究所;3个基地:温州雁荡山、宁波鄞州区、金华永康等写生基地;2个平台:杭州中国画双年展节展平台、中国画学与书学传承传播创新平台;1个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景德镇艺创中心。与日本歧阜女子大学、日本大东文化大学2个国际化研学平台进行联合教学与研究。积极推动湘湖校区建设和中国画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在守局与破局中增强教学改革力度,促进传统学科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01

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19)

中国画传统经典传习——临摹

课程负责人:韩璐

课程团队:陈磊、周菁、潘汶汛、邓先仙


课程特色: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国画系本科临摹课程,是我院国画本科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最具基础性、稳定性、一贯性和延伸性的专业课程,是在技艺传承中不断创造,于再创造中不断延展艺理,形成螺旋式和阶梯状的专业素养提升路径。我院的本科临摹课程是根据不同年级和学习阶段设定的非单一性变量课程,可根据前课与后课教学內容进行有针对性和倾向性的调整,实现课程之间的无缝衔接和上下联动。我院在临摹课程教学中运用OBE成果导向性教学理念,注重把控学生临摹学习的全过程,同时结合线上MOOC和SPOC教学,以及线下一对一示范教学,建构起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教互动的开放式临摹课程,将创造性与继承性相融合,强化课程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建设,该课程已成为我院国画教学的一大特色亮点。


教学目标: 临摹课程作为中国画教学的基础,旨在深究古今艺理之通变,探究古今技艺之流变。一方面注重艺理,一方面强调技艺。授课内容除了绘画技艺外,还涉及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人文思想等交叉学科的内容。通过古今绘画的纵向梳理和中西绘画的横向比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高度。通过临摹课程,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画理知识和绘画技艺,即具备基本的中国画理论素养和审美水平,以及较为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中国绘画的基本表现技能,在用笔、用墨、造型、设色、章法、造境方面,积累一定的笔墨实践经验,为今后的专业写生和主题创作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基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及对传统书画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通过改革现有的临摹课程教学模式,建构起新型的中国书画经典传习(临摹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深化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课程配置,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创新教学手法和方式,与课程思政相契合,拓展教学思路,拓宽课程维度,以德入理,以理研技,以技展艺,以艺育人,最终全方位提升教学效果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6.jpg


7.jpg


02

哲匠金课奖、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19)

中国画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写生 

课程负责人张捷

课程团队卢勇、盛天晔、陈磊、花俊


课程特色:写生在于对“生”字的理解,“天地之大德曰生”,“象形而发谓之生”,写世间万象之勃勃生机,即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生教学中力求“以意取象”的意象表达,而非单纯的“以物象物”的状物描摹。教学中结合人物的素描、速写、工笔白描和水墨写生,山水的对景水墨写生、速写、记忆写生和文字纪游写生,花鸟的白描、速写、没骨、兼工带写和大写意写生等多元写生方式,获取语言的灵动鲜活与情感的诗性表达,使笔墨生发具有真情实感,随物宛转而意境大化。该课程以对应自然、深入生活、锤炼心智来提升笔墨自觉,从而在体验自然物象中转化传统笔墨思维,拓宽创作视野,激发创造才情。外物炫心,触景生情,境由心生,与心之通内外、观世界,皆能主宾相照,物我兼成。观天地而立本心,与天地之间相往还,自然观决定了方法论。写生是求道、行道、悟道的过程,也是视通万里、与心徘徊的主佐合一的精神所在。


教学目标:写生课是连接临摹课和创作课之间承前启后的环节,写生为因,创作为果。写生的意义,是在观物与体象中全面提升学生观照自然的洞察力和表现力,将课堂学习的知识结构融汇到写生与社会实践中,两者并举,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直面自然、感受生活、体悟生命,于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观察、体验、捕捉、表现对象,活化传统形制,积累创作素材、开拓学术视野。通过写生,探索表现方法,创造艺术语言,构建本体精神。写生是艺术生命与自然万物的联系,本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在写生实践中开启心智、锤炼意志,以有限的笔墨经验投入到无限的生命体验当中。探索写生实践中的多元人文体验,实现天地与本我之间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培养具有社会关怀、生命体验、人文知性、艺理并重的通人之学。


8.jpg


9.jpg


03

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19)

书法临摹及其创作

课程负责人:沈浩

课程团队:戴家妙、张爱国、李明桓、冯立


课程特色:书法临摹及其创作课程是书法学专业二、三年级实践方向的核心课程,是从书法临摹向书法创作过渡,将师古师心融为一体的重要阶段性课程。课程群包括篆、隶、楷、行、草五体书的临摹及其创作。课程分三个阶段:首先引导学生系统梳理各书体发展历史,由技入道,努力探索书法实践的规律,从局部到整体,从专精到博采,从入帖到出帖。

教学目标:以精准临摹深入传统,以系统临摹感悟规律,以比较临摹强化表现,以融会贯通实现创造,达到观察力、感悟力、表现力、创造力的全面提升。进而体悟中国传统书法的“技道观”、“源流观”、“修身观”,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真正达到古今、艺理、品学、中外的会通。

10.jpg


11.jpg


04

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20)

创作 — 中国画精神指向和图式语言

课程负责人:潘汶汛

课程团队:陈磊、刘海勇、林皖


课程特色:中国画创作课程是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建构中国画创作的本体精神和形式语言,围绕“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教学目标,推动文化自信、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使本科教学延承“两端两段”式教学思路进行阶段性创作和毕业创作的笔墨实践,充分激发研习者的创造性思维,以“视觉艺术东方学”的学术思想和艺术高度,积极探索开拓性的创新精神。在全球化语境和历史文脉传承中,推进具有当代学院精神的本科中国画创作教学的崭新模式。结合自然生命体验,确立自我人文精神、适应时代发展脉搏、肩负社会责任担当,以“人民之心”为根本作为中国画创作价值核心。

教学目标:创作课程是最终反映中国画本科教学的成果与质量的重要课程,直接作为中国画教学三大模块“临摹、写生、创作”之一,它不仅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更是直接检验前两门课程教学质量与成效的综合反馈,也是前两个模块教学成果的体现。中国画三大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紧密结合,随着本科教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递进,创作课程的内涵,也逐步深入到“临摹”、“写生”课程中,将中国画教学课程有机结合融通。创作课程以视觉艺术东方学为核心基础,将东方传统艺术精神在当下的生长与为社会文化艺术创作服务紧密结合为目标。通过每一学年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完成不同笔墨表现训练与画面构成的单元创作实践,从中夯实对创作的理解与技术基础,也为个人创作语言找到基本笔墨风格、语言表现方向,为最终的毕业创作奠定基础。本科创作课程教学将与社会主题性创作及重大题材创作有机地结合,同时拓展与其他专业学科有可能的交叉建设作为补充。从传统出新,以更积极更多元地将东方传统艺术精神在当下的生长与拓展为核心进行艺术创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2.jpg

13.jpg


05

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20)

意笔写生——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

课程负责人:盛天晔

课程团队:邓先仙、吴宪生、尉晓榕、徐默


课程特色: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派人物画”开创至今,我院人物画专业教学始终走在学术潮头,作为人物画造型基础课程,意笔写生为中国画创作阶段思路的拓展和技艺的熔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新世纪以来,以“四通人才”培养方针为目标,制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个性、专精与博通”相结合的教学办法,意笔写生课程不断深化造型语言和笔墨技法的探索和挖掘,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与研创新高地,增峰拓疆,培根铸魂,为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不懈努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作为人物画的造型基础,内容以意笔写生为主,是人物画方向本科阶段必修课的重点。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和传统中国画笔墨语言技法,尤其是中国画的线性造型能力和色墨技法。通过大量的课堂、课外写生实践,找到中国画写意语言的规律和特性,培养出造型基本功扎实且具备良好笔墨修养和理论常识的人物专业学生,在实践层面夯实造型能力的同时,掌握中国画材料语言和表现技法,理顺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及上手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培养“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人才”做好坚实的铺垫。


14.jpg


15.jpg


06

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20)

书法理论(古文字、文献目录学、诗词题跋)

课程负责人:戴家妙

课程团队:方波、钱伟强


课程特色:本课程作为书法学的基础课程、含古文字学(《说文解字》导读)、书法文献学、诗词题跋等、是本科阶段的必修课。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与扎实的书写技法、树立深入传统、发扬传统的典型,提高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研究能力,构建书法传习的知识体系与基础,振兴民族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本课程按照阅读——记录——书写——表达的学术框架设置课程,将做旧学问的功夫运用到新时代的教学中来,培养新一代的书法理论研究人才。


16.jpg


17.jpg


07

省级一流线上本科课程(2020)

意笔花鸟画——梅、兰、菊、竹四君子画法教程

课程负责人:韩璐

课程团队:周青、张铨、叶芃、刘海勇


课程特色:梅、兰、菊、竹四君子画法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囯画专业花鸟画方向本科教学课程中的基础教学内容。本课程由来已久,教学积淀深厚,教纲教案完备,教学方法多样。本课程可通过四君子花卉表现手法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传统花卉的表现技法,从而举一反三,扩大花鸟画学习的范围,同时,也可以点寻脉,梳理绘画技艺的发展变化。另外,还可从人文精神与审美品格的角度去解读和领悟中国文人绘画的品质内涵。将专业技艺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统一在课程的全过程中。

教学目标:基于学院的总体办学宗旨,即“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理念,培养“古今通”、“艺理通”、“品学通”、“中外通”的“四通人才”。二级学院在总院办学要求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传统出新,两端深入”的办学思路,采用“两端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本课程是基于花鸟画临摹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所设立的单元临摹教学内容,也是意笔花鸟画临摹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意笔画鸟画学习的基础,梅、兰、菊、竹四君子一直以来是该门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目前中国画专业花鸟画方向以及其他专业方向、跨专业选修都开设了该门课程,线上线下学习人数较多。通过四君子画法教学,主要使学生提高笔墨造型能力和构图能力,并通过对意笔四君子的学习,了解中国画基本的笔墨运用技艺和绘画的审美格调内涵,通过大量绘画实践,提升学生对花鸟画艺术审美的判断力和绘画技术的表现力。


18.jpg

19.jpg


08

省级一流线上本科课程(2020)

中国书法艺术

课程负责人:沈乐平

课程团队:冯立、贺维豪、金恩楠、石连坤、杨蕾、毛腾


课程特色: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书法的热爱日益加深,国家对书法的重视日渐加强。 随着高等书法教育教学体系已趋完善,我们应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向更多热爱书法的学子传递艺术的火种。目前,网络现已成为人们接收和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传播书法艺术提供了更加直观和便捷的途径。因此本课程适应了当下线上学习的潮流,是线下学习之外的有益补充。同时,本课程选择了各种书体中经典的碑帖范本进行讲解,通过示范、解析,使参与学习的同学更有效的学习。

教学目标:了解书法经典,掌握书写技法,以明理与实践的方式深入书法艺术;以书法艺术的意境与内涵、韵味与格调启迪心灵,陶冶情操;通过书法领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审美观念。


20.jpg


21.jpg


09

省级一流国际化线上线下混合本科课程(2020)

宋元山水画临摹

课程负责人:张捷

课程团队:范阳子、席明亮、陆宏斌


课程特色:宋元山水画临摹是山水画古法传习的主体课程,在范式与接纳中了法、运技、明理、悟道,举一反三,循环往复。该课程采用“宋进元出”的教学路径,通过经典笔墨临摹与学习,根植“以元人之笔墨,运宋人之丘壑”的传统山水画人文基因,提升传统笔墨吸收与转化的驾驭能力,于临摹学习中认识山水画的风格流派演变,加深理解传统笔墨语言知性。以课徒示范教学的直观感受,使宋元山水画临摹教学变得更为直接、生动和鲜活。临摹仿拟,左图右史,结合画理画论研读,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体认中国经典山水画的传统笔墨精神。

教学目标: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历史上的高峰,该课程是传统母体文化与自我本体文化对应生成的基本根源,也是“道由技生”笔墨内质的重要支撑,“初学欲知笔墨,需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无知法度,难入其理,正本清源,认清传统实质,扎实笔墨基础,固本培元,开拓创新。该课程使学生的笔墨品格得以滋养和提升,在“模山范水”中掌握上手技艺,通晓学理智性,领悟山水精神。在宋元经典山水画的揣摩与学习中,追本溯源,活化传统,承古开今,以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22.jpg

23.jpg


10

省级一流国际化线上线下混合本科课程(2020)

书法欣赏

课程负责人:沈浩

课程团队:曹锦炎、张震


课程特色: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是其传统文化的代表,凝结着中国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林语堂先生在《吾土吾民》中写道:“书法提供了中国人以基本的美学原理”。所以,学习书法是了解中国文化和审美最为便捷的途径。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有很多互通之处,它可以将诗歌的韵律与情感、绘画的图式与意境、音乐和舞蹈的节奏与旋律等融于笔墨之间。在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到整肃与飘逸,对比与和谐,情感与理智,法则与自由。无论是追求古典的、浪漫的、唯美的、奔放的审美取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本课程采用国际化双语教学,在设置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单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配合。

教学目标:本课程注重中国书法的基础技法练习,并结合书法史的相关内容,以期加深学生对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化的理解,构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认知。“书体史述要”模块设于技法解析之前,用一节课的时间讲述每种书体的渊源流变、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起到提纲挈领、明其指要的作用。“经典碑帖临摹”模块选取每种书体不同风格的经典范本,从“碑帖简介、基本笔画、结构关系、样式举例、选字临摹”五个方向具体展开,明确每件作品的书写技法。“中国书法创作”模块系统讲述了书法创作的基本方法和要点,包括作品形式、落款、钤印等部分,以期将临摹部分所获得的技能转化为创作能力,创作完整的书法作品。

25.jpg

26.jpg




[通讯员:邱筱]
[指导教师:庞洋]
[责任编辑:张振香]
2021-2022学年中国美术学院冬季期末教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