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冀东艺文丛编》之《涧于集》整理后记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2022-04-28
字号:AAA
【涧于集】整理后记介绍。

编者按

《涧于集》二十卷,清张佩纶(1848—1903)撰。张佩纶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同治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等职。晚清名臣张印塘之子,李鸿章的女婿,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祖父。张氏学问渊深,其诗文为同光文学中“剽健精悍”风派的代表;其电稿、书牍、奏议等,反映了他整顿吏治、兴办洋务和对外关系的思想,是研究清末清流派和中法战争尤其是马江战役的重要资料。

图片


《涧于集》向无整理本,此次由唐山师范学院石向骞副教授等整理点校,纳入《冀东艺文丛编》中,被列为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张佩纶的侄子张人骏的曾孙张守中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并题辞。本期公众号特节选该书整理后记,以飨读者。


《涧于集》整理后记(节选)


佩纶性不喜空言理学,而操履严毅,丰采刚峻,隐合于汉宋名儒。居恒常以苏子瞻自况,文章、气节及遭际之坎坷亦颇似之。所著有《管子学》二十四卷、《谷梁起废疾补笺》二卷、《春秋左氏传续纪》三卷及杂著多种。又尝著《庄子古义》《晋书补注》,均未遑脱稿,仅创长编而已。

雅喜聚书,晚年藏庋尤富。于宋元精钞本,辄手自校勘。曾仿《四库全书》例,撰成《写管斋书目》若干卷藏于家。

蒉斋殁后,其平生所作诗、文、奏议、书牍,及所拟函稿、电稿,由公子志潜裒集刊行,总名《涧于集》。


图片

《涧于集》书影一


张志潜,字仲黯,一字仲照,光绪二十八年赴河南应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乡试,中举人。三十三年考试录用内阁中书,曾任职于宪政编查馆。除编刊《涧于集》外,志潜又主持影印蒉斋手稿《管子学》《涧于日记》《涧于中丞遗墨》等数种,发潜显幽,功莫大焉。志潜又竭力保存丰润张氏藏书及结一庐藏书,避兵盗,防水火,掩觊觎者之耳目,乃至忍心与弟、妹争讼。其良苦用心,可以想见。

志潜去世后,藏书由其子张允侨(字子美)保存。公元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张子美先生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阳路七十号的寓所遭抄家,书籍被清出,中有精本二巨箧交由上海市黄浦区新昌路房管所代管,一九六七年又移交上海图书馆。一九八〇年,张子美先生将这批藏书悉数捐赠上海图书馆,计有善本古籍四百四十九种,共三千二百四十七册,其中宋元本五十余部八百余册,多为稀世珍本。

二〇一三年,张子美之子,北京大学教授张恭庆先生携胞妹张怡、胞弟张恭慈向上海图书馆尽数捐赠其家藏祖辈手稿等文献。其中一百七十册,为张佩纶著作(《管子学》《管子札记》《庄子札记》等)、日记、诗文手稿,张印塘诗文稿,及朱学勤《结一庐日记》稿本等。另有一百册,为张佩纶与李鸿章、李鸿藻、陈宝琛、吴观礼、左宗棠、王懿荣、柯逢时、黄国瑾、奎斌、陈启泰、黄体芳、宝廷、袁昶、穆图善、鹿传霖、于式枚等政治人物数十人往来信札,以及佩纶与边粹玉、李经璹、张人骏、朱溍、宗得福、张士珩等家人亲戚往来信札,共四千八百余通。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称,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图书馆所接受的数量最大、价值最高的历史文献捐赠。此后上海图书馆编纂《张佩纶家藏信札》十六巨册,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

志潜编刊《涧于集》,凡二十卷,含文集二卷、诗集四卷、电稿一卷附译署函稿一卷、奏议六卷、书牍六卷,特倩黄冈饶星舫写样,陶子麟刻板,是为丰润涧于草堂张氏刊藏本。今整理出版《涧于集》,即以此为底本,集中各卷排列次序,则依从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所收《涧于集》影印本。实则集中各卷乃次第刊成,奏议最先,文集最迟,前后历时十年之久。


图片

《涧于集》书影二


奏议六卷,刊于民国七年。有戊午仲秋张曾扬序,戊午秋七月华世奎序,丁巳夏五月朱祖谋跋,丁巳夏五月张志潜跋,收张佩纶光绪元年至二十八年所上各类奏折一百六十三件。开卷扉页正面隶书题书名“涧于集”,背面篆书识“丰润涧于艹堂张氏刊藏”。卷首正面绘有张佩纶肖像一幅,题曰“蒉斋中丞五十岁小影”,款曰“丁酉春二月黄山寿”,钤印“山寿”。背面隶书题像赞一首:“劲艹屈轶,威凤归昌。天诞英喆,式重岩廊。猗欤先生,藴德含章。青蒲伏奏,忠谠激扬。横流砥柱,中外之望。宝剑一吷,神锋敛芒。才不竟用,流涕雒阳。遗容瞻拜,心爇瓣香。”署“受业秦绶章拜题,世愚侄何维朴拜书”。卷六尾页左下角镌“岁在丁巳黄冈饶星舫写于沪上”。

诗集四卷,刊于民国十年。有辛酉十月陈宝琛序,辛酉夏五月张志潜跋,收张佩纶所作古今体诗五百六十首。卷四尾页左下角镌“黄冈饶星舫写”。

书牍六卷,刊于民国十一年。壬戌年七月既望张志潜跋,收张佩纶致亲属、朋友及同僚、政要书信四百四十九通。卷六尾页左下角镌“湖北黄冈陶子麟刊”。刻入集中之书信,大部为志潜搜得其原件,并精心编次装裱,今均影印收入《张佩纶家藏信札》。志潜所影印《涧于中丞遗墨》,丁卯仲冬朱祖谋署检,收张佩纶致李鸿藻书札二通:一论状元张謇,上有溥仪题识“识微鉴远”, 钤“宣统宸翰”朱文印鉴;一论甲午战争决策之失,上有溥仪题识“辨奸特识”,亦钤“宣统宸翰”朱文印鉴。较之张氏家藏原件,影印本及刻本对此二札均有挖贴。张氏家藏信札之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张佩纶书札》二册,收张佩纶塞上放归寓居津门时致八弟佩绂、九弟佩绪信函手稿三十余通,《涧于集》收入四通。

电稿一卷附译署函稿一卷,刊于民国十三年,甲子春三月张志潜跋。电稿收张佩纶会办福建海疆事宜期间与总署,与前敌将领,及与李鸿章、张之洞、刘铭传、邵友濂等人往来电报二百四十通。译署函稿收佩纶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期间代总署所拟致各督抚筹边函牍二十通。

文集二卷,刊于民国十六年。有丙寅冬十月既望陈重威序,丁卯暮春张志潜跋。上卷为古文,下卷为骈文,共收张佩纶所撰论、说、记、序跋、碑铭、寿序等九十八篇,中有十篇为代他人而作。


图片

张守中题写书名


张志潜在《涧于集•奏议》后序中称:“窃惟载籍所述名贤撰著事实,史官未备者,往往求诸私家所述,然其中殆不免有所涂饰附益。朱子为张魏公志铭,当时颇有议其失实者,朱子亦自言系据南轩所具事状为之。贤如南轩,犹不免别持一议以虚美其亲,至如杨武陵之子所撰《孤儿吁天录》,仍不免为世诟。人莫不厚爱其亲,然一不征实,虽后之人未始不曲谅孝子慈孙之苦心,而关于国家治乱安危之大者,三代直道,后世公论,固有不能尽为之揜覆者也。志潜此集章疏多本之史馆及《实录》所载,兢兢焉不敢稍涂附以欺谩后世。”今参校清宫档案文献及《张佩纶家藏信札》,可见志潜编刊《涧于集》,精审严核,所刻入《涧于集》之奏议、电稿、书牍,絶无篡改,仅于书牍偶有避忌删节。

桐乡劳玉初(乃宣)先生尝论蒉斋曰:“或有议君建言应务,每涉机巧者。夫君固警敏多智,而中有至诚以贯之,非徒为机巧者比也。《传》曰:‘情欲信,辞欲巧。’以信主其巧,以巧行其信,庸何伤?而当大节所在,则又毅然直行其事,一无趋避,未尝稍用其巧。孟子所谓德慧术智,于君见之矣。后之君子,其有以见君之心乎?”今人姜鸣先生序《张佩纶家藏信札》,则谓:“在以往历史作品中,张佩纶被描摹成大言炎炎却不懂实务的白面书生,是马江之战临阵脱逃的丑角人物,这些作者,其实从未读过佩纶之奏章、书信和诗文,根本不知佩纶曾是何等重要、何等精彩、敢恨敢爱、有声有色之人物。”吁!蒉斋之文字不可不传,蒉斋平生之志虑不可不表扬。而透过《涧于集》,恰可一窥晚清之世专制社会运行之“潜规则”:私人领域,不论德性智术,安身立命,一切行为,无不围绕攀附最高权力展开;公共领域,则举凡经济、军事、吏治、外交,一切行政,均以专制皇权之稳固为指归。至于构成现代国家基础之民权、法治,于中难觅影踪,宪政维新,遂成死结。不亦悲乎!

图片

张守中题辞


此次整理出版《涧于集》,附录文献二种:一为张志潜撰《中宪大夫显考蒉斋府君行述》,据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整理;一为劳乃宣撰《有清通议大夫四五品京堂前翰林院侍讲学士张君墓表》,据《碑传集补》卷五整理。《中宪大夫显考蒉斋府君行述》稿本中多有勾抹修改,今一一从之。又底稿“饬振武、伏波两轮回防”句中“振武”系“振威”之误,今不做改正。“振威管驾许寿山”中“许寿山”底稿作“许春山”,显系因草书而误,今改正。“然崖岸峻”句中“峻”后疑有脱字,今未做处理。“家贫不能供滫”中则据文意“滫”后增一“瀡”字。《有清通议大夫四五品京堂前翰林院侍讲学士张君墓表》中,“法帅孤拔”底稿误为“法师孤拔”,“勒诸贞珉”底稿误作“勒诗贞珉”,今皆改正。

在本书点校工作中,凡有所校订,则在该篇之下做出校按。底本中异体字、俗体字一般予以保留,少数无关正讹、正俗及意义者,做适当统一。避讳缺省字及明显的刻误字,径改之,不出校。原缺而未能补足的字,以“□”代之。此外,为适应今人阅读习惯,改为横排版式,原小注中的小字双行也改为小字单行。限于点校者的学养识具,舛误在所难免,尚祈有识惠正。

[通讯员:黎科曼]
[指导教师:曹泽众]
[责任编辑:刘鹏]
【涧于集】整理后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