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西安交通大学开展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西安交大新闻网 团委 杨雅儒 国际教育学院2021-09-27
字号:AAA
西安交通大学组织在校58名留学生开展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将中国文化带去世界各地。

习近平总书记6月21日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中写到:“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弘扬西迁精神,帮助在校留学生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2021年暑期,西安交通大学组织在校58名留学生开展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5支联合实践团队主题涵盖红色基地参观学习、专题讲座文化交流、立足基层开展支教、实地考察参观交流等,旨在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将中国文化以及自己眼中真实的中国带去世界各地。

走入文化,认识多元中国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走进博物馆,倾听文物的故事,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利用陕西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讲好中国故事,7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学组织10名中国学生和10名留学生组成中外联合社会实践团队,分别前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汉阳陵博物院、陕西秦腔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碑林博物馆,展开文物资源调研和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研学。

 

本次实践活动的内容涵盖参观博物馆、聆听讲座、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等,其中书法课堂受到了实践队员的一致好评。留学生马弈来自埃及,一手流利的毛笔字让团队中许多中国小伙伴都自愧不如。在与陕西省文物局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刘拥政的交流中,他谈道:“我回国以后也会从事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我会向周围的人们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埃及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有很多共同之处,我相信埃及人也会对中国的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热爱,我会向大家讲述一个我眼中真实的中国。”其他的留学生们也表示,回国后会积极促成本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文化的传播,让丝绸之路的范围更加广泛。

探寻延安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也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为使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自斐济、摩洛哥、乍得等国家的8名留学生前往延安,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以及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完后,巴基斯坦的阿凡同学有感而发:“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就不能正确了解中国。感谢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让我们有机会来到延安这座美丽的城市,随着我对历史的了解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开始对我产生影响。基于这个想法,建议在中国的国际学生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交流互动,感知立体中国

为弘扬抗疫精神,提升国际学生跨文化认同感,7月上旬,以“走进英雄江城,探索抗疫密码”为主题的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顺利开展,活动分为探索抗疫精神与感知武汉悠久历史文化两部分,来自英国、苏丹、尼日利亚、肯尼亚、卢旺达、约旦、南苏丹、吉布提、也门等10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分别参观古琴台、湖北省博物馆,登顶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深切感知疫后武汉经济的活力与韧劲。

在走访雷神山医院、武汉健民医药、联想集团,与“路路通”中华志愿者创始人路志强的座谈交流后,同学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武汉人民点赞,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点赞。来自也门的穆塔同学表示:“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江南北,武汉更是作为疫情风暴眼受到国内外的特别关注。76天英雄之城创造的人间奇迹令人赞叹!”来自英国的Ben同学表示:“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从抗疫斗争的精神坐标到疫后重振的发展坐标,武汉的战疫创举生动诠释了中国战疫精神。”

九州故事飘洋过海,华夏篇章世代传扬。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高校深造。一方面,我们聆听着不同文化在华夏大地上奏响多样的乐章,另一方面,留学生也是将中国故事带去世界各地的优秀传播者。为向世界大声地讲出中国故事,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交大学子组建“飘扬过海的九州故事”社会实践小组,面向校内及校外辅导机构的留学生,以“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留学生自主宣讲这一形式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团队成员通过制作关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线上调查问卷,扩大宣传力度。

宣讲人Manzar向大家讲述他在中国留学的经历与感受。他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到历史文化悠久而又日新月异的中国,并希望自己的祖国巴基斯坦与中国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宣讲结束后,部分同学与Manzar展开讨论,询问Manzar求学结束后想要去哪里就业等问题,Manzar表示想要为电力运输贡献自己的力量。丰富的宣讲内容,融洽的交谈,让中外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也让中国故事得到了更好的宣传和发扬。

知行合一,体验真实中国

要真正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走出象牙塔,走入社会,在基层了解中国社会现状。因此,为使留学生亲身感受中国基础教育、生态农业、风俗民情,感知中国,交流学习,丰富暑期生活,拓展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同时,传递一份温暖,播种一份希望,西安交通大学组织在校留学生开展“承载希望绽放芳华”中外学生平利支教研学活动,旨在通过支教活动,给当地学生带去别开生面的课堂,同时增加留学生对中国基础教育的认识,使其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为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活动由线下转为线上。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杨惠斯同学表示:“从姓名的含义到家乡的美景,从喜爱的运动到经典的电影,从学习的经验到教育的体制,从对中国的印象到人生的理想,支教的短短几天中,中外青年在对话,友谊的桥梁在建筑。中国少年的精神面貌和英语水平,立体地展现了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此次中外学生平利爱心支教活动虽然因为疫情原因未能到现场,但是我们录制了支教的视频与中小学生分享。总之,这是一次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陕西乃至西北五省的代表性符号。在“走好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助力秦腔“走出去”十分必要。为落实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政策,进一步发挥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古韵”三下乡暑期实践团队邀请5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国际友人共同体会秦腔,进行秦腔推广的初步实践。

实践团队选取秦腔经典剧目《西湖山水还依旧》供留学生学习尝试。在学习该剧目的过程中,留学生先后遇到了汉字的学习问题、唱腔问题以及歌词理解问题,《西湖山水还依旧》是基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白蛇传》改编的,如果不了解相关故事,单独演唱,只是知道其形,不明其意。在秦腔走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如何向外国人解释秦腔背后的故事,是秦腔国际传播的重大问题,交大学子基于已有问题,积极展开文化宣传活动,让在华留学生更加客观、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故事世代传扬。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多元、包容、开放的中国,是当代青年人应当肩负的责任。交大青年不辱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利用暑期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可,以期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多彩的中国。


[通讯员:刘艳伶]
[指导教师:星火]
[责任编辑:刘鹏]
西安交通大学组织在校58名留学生开展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将中国文化带去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