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灿烂的阳光、安静辽阔的牧地、危耸的皑皑雪峰……如果是短暂的玩乐,这也许是人们心之所向的地方,但如果是长久的定居,大多数人可能望而生畏,这便是西藏。 但有这样一个人,他怀着一腔热血,大学期间便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并在毕业后毅然踏上了支援西藏的道路,与那个美丽神圣的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入大学
为灿烂青春创造无限可能
在西藏的路上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作为青农学子,大学期间,青岛农业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笃行、致远”已刻入了华进的骨子里。除了课堂上认真学习,华进还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为师兄师姐们帮忙,更是利用暑期时间深入社区,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当地居民进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科普。在华进看来,学习不仅是学生的本职,更是需要深入钻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终身事业,这也为后来华进支援西藏储备了充足的农学和化学知识。
“青春就是有无限可能,就是要创造无限可能。”华进不仅在学习上一丝不苟,在课余时间,他还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并对单车这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在大学期间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进行了川藏骑行。”华进说到。川藏线沿途路况复杂,气候恶劣多变,对骑行者体力和毅力都是巨大的考验。面对这样的情况,华进还是毅然选择从四川出发,一行人,几辆单车,满腔热血,沿着川藏线骑行25天,2240多公里,最终成功抵达西藏拉萨。在华进的记忆里,陡坡、窄路、雨雪都是常态,可每当他背起行囊,以车辙为域,以车轮为疆,感受着雅鲁藏布江的怒吼,破阵南迦巴瓦的迷藏,他总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最美的风景正是在路上。”华进激动地说到。
活动内容
奔赴西藏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6年4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传报名如火如荼地进行,学校支持鼓励毕业生们积极报名,投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刚上大学时,华进就曾萌生过参军报效国家的念头,但对于专业学习的渴望让他搁置了这一梦想。当得知志愿服务计划的难得机会,华进立即向院团委老师咨询,着手准备。在老师的鼓励指导下,凭借自身优秀的表现,华进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加入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队伍。后来,在校团委的支持和帮助下,华进于2016年7月底坐上了奔赴拉萨的火车,被分配在西藏自治区扶贫办(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华进脑海中最长浮现出的一句话。
西藏山上
志愿服务的那段时期,华进还主动要求前往海拔更高、气温更低、氧气更少、土地更贫瘠的那曲市比如县扎拉乡雄塘村驻村。那里海拔约4300米,一年有9个月都是冰天雪地、寒风呼啸的日子。睡觉办公在一间漏风的屋子里,洗澡买菜都需要前往50公里外的县城,用电通信全靠太阳能,取暖生火就靠捡牛粪,经常因为降雨降雪停电断信号。尽管条件如此艰苦,华进仍然每天把笑容挂在脸上,他说:“能为当地群众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受再大的苦也值得。”
志愿服务
华进继承高原工作者“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奋斗精神,积极投身到扶贫助困、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等工作上,在那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谁家困难了帮一把,谁家牛粪不够了捡一筐,哪里路坏了修一修,有好的扶贫政策跟村民宣传宣传、争取争取,把村民当作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驻村结束时,村民纷纷为他献上洁白的哈达和美好的祝福。华进圆满完成了两年的志愿服务并获得“西藏自治区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扎根边疆
扎根边疆
在服务奉献中书写青春荣光
2018年8月,华进结束了为期两年的志愿服务工作,这本是回到物质条件富足、工作发展机遇大的繁华都市的好机会,但为期两年的志愿服务已然深入华进的心中。于是,他毅然决定留在西藏,把家留在西藏。
目前,华进已调入了墨脱县政府办。在墨脱工作期间,他见证了墨脱县从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旷阔的柏油马路、从一片荒芜中建造起灯火通明的市民公园、从因无法与外界联系而愁眉苦脸的村民变为依靠电商致富的小康家庭,墨脱县的一草一木都已经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感情。他开始参与扶持大学生创业、旅游发展等工作,经常工作到夜晚。但每每提起时,他的脸上总是洋溢出灿烂的微笑,并骄傲地说道:“这是我学到的老墨脱精神呀!”
未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