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每天,他们在兰大「抓举」30000斤共享单车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23-03-13
字号:AAA
时光一点点走远,他们也见证了榆中校区一点一滴的变化。榆中校区就像是成长的时光机,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充满温暖期待的未来。

每天,他们在兰大「抓举」30000斤共享单车


一辆单车的重量是30斤。

1000*30=30000斤!

什么工作每天要和如此巨大的重量打交道?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调度人”,这只是他们的日常。

“你们问吧,我边干边说,现在是高峰期,车子有点多。”

很不巧,第一次见马涛师傅的时候我们碰上了晚餐用车高峰时段,马师傅正和员工调度共享单车。两辆三轮摩托调度车,一身工作服,三餐四季,年年轮转,这样的生活看似单调乏味,但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包裹下,渐渐品咂出丝丝甜味。

640.jpg

马涛


01

“最多的时候

每天调度1000辆车”

马师傅是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共享单车负责人,校区内一千余辆共享单车每日均由马师傅和五六名员工负责调度和维修。或许是隆基大道上,或许是东西操场旁,亦或许是某栋宿舍楼下,你总能看到共享单车调度人的身影。

目前共享单车调度员们每天的调度量是600辆量左右,有时最多可达1000多辆车,除寒暑假期外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工作。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和对同学们活动的了解,他们已经找到了和同学们契合的调度节奏。

640 (1).jpg

调度单车时,他们会先在后台查看单车聚集的位置,将过量的共享单车徒手搬到调度三轮车上,随后他们便根据不同时段的用车需求将这些车投放到相应的缺车地点。

常年托举单车积累下来一辆又一辆的30斤”,使得手臂形成了肌肉记忆。

“一般从早上六七点开始工作,晚上十一点左右工作结束 ,之后还需要对故障的共享单车进行检修。”

调度共享单车的工作量巨大,同学们的作息时间基本相似,早中晚高峰期时教学楼下、食堂宿舍、东西操场、穹顶……都容易造成共享单车聚集的情况。为了其他同学的需求,调度员们需及时搬运、摆放车辆。整天连轴转成了他们的常态。

除了维护共享单车的运营,维修同学们自己的单车也是马师傅的重要工作。小小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维修工具和零件。

谈及维修,他坦言:“人生一直都是在一个学习的过程中,不会的技术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也就慢慢迎刃而解了,从开始到现在不断地积累经验,很多技术问题就不会再使我感到难解了。”


02

“小蓝车”师傅原是IT工程师?

大学毕业后,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马师傅进入北京一家IT公司工作。他在北京常常怀念起在修车铺妙趣横生、热情洋溢的生活,最终马师傅决定回到榆中。

2016年,马师傅放下了北京的繁华与喧嚣回到了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与父亲一起经营着校内唯一的修车铺。

马师傅小时候看着父亲修车,到如今接过了父亲手里的修车工具。修车铺有了继承,马师傅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而这一干就是六年。

遇到马师傅的父亲是六点多的一个下午,天色微暗,老马师傅蹲在一个三轮车车旁,为其更换车胎,不善言语的老马师傅,偶尔会问一句回一句,但是手中的工作从没有停下来过,流畅的修补顺序,手工的娴熟度,完全可以看出是一名从业多年的老师傅。

640.png

老马师傅出于兴趣自学修车技术,2001年老马师傅一家到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办起修车铺。马师傅中学时常常在修车铺里帮助老马师傅修车,渐渐地马师傅修车技术越来越好。

“每个行业都在不断进步,都在更新换代,单车行业也是如此。以前的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更需要质量,比如“二八大杠”这种老式自行车,一辆可能用十几年,修修补补,技术简单。但是现在单车更追求性能、款式,对修车匠的技术要求也会更高。单车在不断换代更新,我也在不断学习进步”。

如今,父子二人仍榆中校区修车铺里做一些日常单车维修,时光一点点走远,他们也见证了榆中校区一点一滴的变化。榆中校区就像是成长的时光机,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充满温暖期待的未来。

看着榆中校区“长大”的父子俩,传递着“修车工具”这个接力棒,从兴趣转变成工作,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留下与车的各种痕迹。

640 (2).jpg

“曾经从榆中骑到兰州市区。”

工作之余,马师傅也是一位骑行爱好者,有空时,他也会骑行到附近游览,一度从榆中骑到兰州市区,在平淡的日子里享受骑行带来的别样乐趣。

马师傅谈起各大品牌的自行车也是如数家珍,他还和兰大车协颇有接触,“当年兰大车协还骑到过甘南,”他回忆道。不过他也很遗憾没能和兰大车协的车友们一起去骑行,“我们只有假期有时间,但假期学生都放假了”。

当被问起是否因为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机会而感到惋惜时,马师傅笑道:“没有惋惜,我觉得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北京的工作条件的确很诱人,我当时也是先在北京工作了几年才回到榆中的。我选择回到榆中一是因为我想多陪陪父母,另一方面是兴趣使然。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IT行业,而单车恰好我的兴趣所在。现在在榆中校区,宁静的环境让我很舒心,平时陪陪父母妻子,教育教育孩子挺好的,大学的氛围很适合小孩子成长。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和疫情,我说不定还能跟一众骑友骑行旅游呢!”

马师傅说他很难定义怎样才算幸福,但或许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有家人陪在身边,也是一种幸福。

640 (3).jpg


03

“可以稍稍注意下,

把共享单车停在蓝线里

2020年哈啰共享单车进驻兰州大学,至今校园里已有1000余辆共享单车,巨大的单车数量也导致了乱停乱放的现象的出现。

起初,马师傅接手共享单车的维修和调度工作时,常常因为个别学生乱停乱放而忙得焦头烂额,身心疲惫。

“因为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当年的自己,或许是因为有什么赶时间的事情才慌忙将车乱停在路边。”

对于乱停乱放的现象,从一开始的不解和生气,到现在的宽容,马师傅已经可以坦然地看待这些乱停的问题,他说他每次都换位思考,再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劝导。

既要管理车辆,又要服务好同学,“有时候挺难平衡的,尤其是高峰期。同学们有时候赶时间,车子直接放在路边,车子越堆越多阻碍交通非常不安全”。马师傅常常因为共享单车管理和服务的各种问题而苦恼,有时是因为乱停乱放现象,有时是损坏丢失车辆……

一千多辆单车,七八个员工管理,数万名学生使用,小小的车铺维持着庞大的运行系统,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藏着马师傅的喜怒哀乐。

640 (4).jpg

“我们的单车是不允许骑到校外的,但是有一次一位同学和朋友骑出去玩没有骑回来,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联系到他。结果等到找到的时候就只剩定位车锁了,车子已经被人偷了。当时挺生气的,但一辆车子两千多,让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赔偿实在不忍心,最后就批评教育了一下,那两个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道歉之后就让他们回去了。”

还有一次,马师傅在调度单车的时候,一位同学将车子停在马路上,他看见了便提醒同学将车推到指定区域内,“讲清楚道理,他也就把车子搬回去了”。

马师傅摊手笑了笑,说道:“我们这一行就是这样,又要管理又要服务。尤其在校园内,空间有限,用车时间集中,我们跟学生之间有摩擦很正常。不过还好,学生们都是讲道理的。”

“我宽容他们年轻气盛,他们体谅我工作不易,大家相互理解包容这才过得下去嘛!”

就惩罚措施来说,冻结账号、扣费等措施他们都可以采取,但马师傅说言他也不忍心将这些惩罚措施用在同学们身上,他说自己是发自内心地为同学们着想。

采访到最后,马师傅希望记者向广大学子宣传提醒:共享单车是便利同学们出行的交通工具,我们要爱护共享单车,不能随意占有破坏,要秉持契约精神。希望兰大学子可以成为共享单车的护航者,为校园共享单车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采访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马师傅的女儿骑着自行车从道路一旁奔过来朝着马师傅大喊:“爸爸!”马师傅满心欢喜的应答了他的女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刻的父女对望,平凡却令人动容。

选择不同便遇见不同的人生,在榆中校区的生活是马师傅的选择。他与父亲在那个蔚蓝色的修车铺里见证了榆中校区的成长,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兰大学子。

两代人的扎根让那些嬉笑平淡的日子在榆中的晚风中飘向远方,而小小的生命又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希望的芽儿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漫漫长路。

640 (5).jpg



采访|郭咏琪 郭梨鑫 马玉莲

陈华昌 吴泽昊

摄影|吴泽昊 郭梨鑫

文字|郭咏琪 郭梨鑫 马玉莲 陈华昌

编辑|陈华昌

主编|李晖


[通讯员:李文蝶]
[指导教师:朱佳君]
[责任编辑:刘宇宏]
时光一点点走远,他们也见证了榆中校区一点一滴的变化。榆中校区就像是成长的时光机,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充满温暖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