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兰大学子三下乡 | 追寻梁山灯戏,助力戏曲传承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追寻非遗传统足迹实践团2022-08-02
字号:AAA
兰州大学赴重庆市追寻非遗传统文化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重庆市梁平区,进行了“追寻梁山灯戏传承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探究梁山灯戏在梁平地区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地缘因素和其所蕴涵的共有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兰州大学赴重庆市追寻非遗传统文化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重庆市梁平区,进行了“追寻梁山灯戏传承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


640.png

 

团队成员在梁平博物馆大厅的合影


    经过前期的线上组织规划与一定程度的准备,实践团队前往梁平博物馆,追寻梁山灯戏根源,探求历史发展足迹。在博物馆中,团队成功联系到梁山灯戏的传承人陈德惠老师和谢红军老师。谢老师十分热情地介绍了梁山灯戏的历史根源、题材、特色声腔以及传承情况,在介绍中还穿插了灯戏声腔的唱法。通过幽默风趣的讲述,团队成员对梁山灯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640-1.png


两位老师合影


    团队成员与两位老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梁山灯戏戏剧团在近些年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招女婿》《卖驴》分别夺得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决赛的金奖和银奖。梁山灯戏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比如讲述书记为人民鞠躬尽瘁,因过于辛劳患病去世的故事,令人感动,引起人民的共鸣,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

 

640-2.png


团队成员向老师们讨教


    过去灯戏是口口相传,解放过后有了重视和扶持,对戏谱开始整理总结成册。谢红军老师强调,文化只有不断吸收现代文化的新元素,创新演绎传统内容,才能与时代接轨、与时俱进。因此在传承过程中,会对一些过时的内容进行革新,来符合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审美要求。


640-3.png


团队成员学习戏曲动作


    随后,陈德惠老师为团队成员亲身示范灯戏“扭拽跳”的步伐动作,并为上台学习的成员们纠正动作。老师强调灯戏的特色是一说就动,融“喜笑闹”与“扭拽跳”于一身。灯戏表演起来往往动作夸张,带有舞蹈的特性,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戏剧服装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是加强舞台表现力的形式语言。梁山灯戏采用民众性题材,剧中人物大多朴素无华,因此梁山灯戏的舞美造型具有民间独特的粗犷、朴实风格,给人浓浓的地域风情。



640-4.png


梁山灯戏戏服


    参观学习结束后,谢红军老师表达了对本地灯戏后生的祝福与期望。戏曲在一次次充满新意的尝试中,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展现着传统艺术的时代新义。新时代青年应在学习过程中,兼容传统文化,努力承担好当下创新发展赓续的使命,发出时代的强音,让文学艺术这个记录历史进程的文化样式臻于丰富、大雅和精致,这是青年一代对中华文明的最好贡献和呵护。



来源 | 兰州大学赴重庆市追寻非遗传统文化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

执行编辑 | 江乐珩

责任编辑 | 张国庆 黄静蕾 黄蔚瑄

主编 | 侯海坤


[通讯员:许国昊]
[指导教师:朱佳君]
[责任编辑:刘宇宏]
兰州大学赴重庆市追寻非遗传统文化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重庆市梁平区,进行了“追寻梁山灯戏传承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