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海大学子走进海南东方,调研方言助力“语文”传承
海南大学 林志锋2021-09-20
字号:AAA
海大学子走进海南东方,调研方言助力“语文”传承

8个昼夜6个乡镇10个村庄,精品视频10个有效调查问卷245份,深访对象12位,第一手资料17万字……这仅仅是在调研中国2021年百强课题《生态语言学视域下海南黎汉杂居地区多语村落语言活力调研》下,海南大学东方故园有此声队暑期调研收获的一角。

7月中旬最后一天,为期一周多探索黎汉杂居地区方言活力的调研落下了帷幕。团队以终为始,共同遥想起那一周前出发7月12日:天还蒙蒙亮,调研便踏上了前往东方市列车……

刚到达东方市四更镇,团队便海大驻东方市四更镇上荣村的郭步尧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在与驻村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被驻村书记们身上的担当精神深深感染。从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到基层村里每个具体方案的落实,郭老师无不了然于心。丰富扎实的工作经历让队员们了解了当地村民如何看待语言资源,也看到了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东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绩,更看到了在此背景下各族人民生活和语言生活的巨大变迁。队员们从郭老师的描述中似乎看到了,无数驻村干部带领着乡亲们勇立时代潮头,从小康奔向富裕的图景。此外,郭老师也为海大学子立足海南、探索海南、服务海南的担当精神点赞,肯定了调研方言文化课题的现实意义,鼓励支持大家把论文写在琼州大地上。

驻村老师郭步尧为团队讲解乡村振兴和当地村情。 通讯员 黄淋艺摄.jpg

驻村老师郭步尧为团队讲解乡村振兴和当地村情。 通讯员 黄淋艺摄.jpg

队在访谈驻村书记分别下到上荣村的各个村小组进一步海南乡村振兴和推普背景下的东方语言活力为主题,调研其村小组的同时调研四更镇英显村、付马村等村落。

结束四更镇的行程后,团队又前往了大田镇、新龙镇、八所镇、东河镇和昌江县乌烈镇。在这8天的调研中,团队借助前期文献查阅实地与基层村委会进行深度访谈走访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东方地区的风土人情、村情语情,以及当地方言活力主题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探索发现

李芬老师跟最大的黎族村村委成员交流 通讯员 黄淋艺摄.JPG

李芬老师跟最大的黎族村村委成员交流 通讯员 黄淋艺摄.JPG

通过走进更多的家庭,团队发现:经济发展,推普以促交流的故事背后是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对方言说不尽的深情,也是老人与儿孙辈沟通的一块心病,更是老中青三代人方言能力传承的忧思。

通过走进不同的村落方言岛,团队发现:作为弱势语母语者,同时也是天然的多语者,由于求学或者工作不得不远离方言岛进入其他语言族群生活区时,长时间不说方言会影响言态度和认同感;当被及所属文化时,甚至会对文化归属与身份认同产生怀疑。这与使用人数较多且文化认同感很强的强势语使用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通过走访人口构成不同的村落,团队发现,同样是军话传承,有的村落随着年轻力量外出的村落空心化,仅剩下老一辈仍然在使用;有的村落则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成立专门的军话协会,以文艺形式传承更新,既能保留特色的语言文化,又能与时俱进传达新时代的新思想。因地制宜的方言传承形式和自主传承意识成为关键因素。

黎族村民在接受团队的入户问卷访谈。 通讯员 黄淋艺摄.jpg

黎族村民在接受团队的入户问卷访谈。 通讯员 黄淋艺摄.jpg

通过八天的调研,团队对东方市语言的活力和多语间的生态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缺少丰富的媒体环境来濡染方言情感固然是方言活力下降不可忽视的致因,但真正实现语言活力和背后方言文化的传承不仅要靠媒体力量,也不应是通过义务教育课堂上的被动传承,更重要的是激发村民内在的语言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内因起决定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动性,多元创造使用方言的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推普致富与方言传承的多赢愿景。

在此次调研中,在村两委、村民们的配合下,每一位队员都真切感受到了海南东方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也体会到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下的语言变迁。入户走访过程中,团队深刻感受到了东方人民的淳朴与热情好客。他们勤勤恳恳并不懈奋斗,渴望保存方言文化并也愿为之努力,“推普”致富没有阻断其对乡音的深情,都愿“故园有此声”!相信在各方共同关注和携手努力下,凭借东方人民自觉的传承与弘扬意识,黎汉杂居为特色的东方市将成为多语和谐共生,欣欣向荣的语言生态家园

团队与白丽芳老师合照在东方市四更镇英显村前。 通讯员 黄淋艺摄.jpg

团队与白丽芳老师合照在东方市四更镇英显村前。 通讯员 黄淋艺摄.jpg


[通讯员:林志锋]
[指导教师: 白丽芳]
[责任编辑:赵远]
海大学子走进海南东方,调研方言助力“语文”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