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90后”的老师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曾经,“90后”在人们
心中有一些负面标签
如今献身教育的
“90后”老师们
正努力展现着年轻一代
的奋斗方式
“你身边的'90后'
老师什么模样?”
今天
来自呼院的“90后”老师
“现身说法”
快来看看
你见过这样的“90后”老师吗?
每一位老师,对于为人师表都会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这些感悟都是伴随着他们的教学之路点点滴滴积累的。90后青年教师邓春瑶,9年工作经历,她陪伴学生,一路同行,一路成长,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故事~
老师
中共党员
副教授
工程技术学院教研办副主任
自参加工作以来,为本科生主讲专业课理论课12门、实践课6门。具备副教授、工程师职称,同时具备全国监理工程师、律师执业资格,为双师双能型、青年骨干教师。曾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普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工科组二等奖。
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及服务地方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及呼伦贝尔市项目评审专家、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第一批立法咨询论证专家。主持及参与各级各类科研、教研项目11项。
先后担任学院团总支负责人、学生党支部书记、教学科研办副主任,工作期间先后获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12项,指导学生获自治区级竞赛奖3项。
初心筑梦·匠心育人
时维九月,三秋之初,千山涌翠,草木含情,今年的9月10日是第38个教师节。作为一名90后青年教师我感到无上光荣。我时常思索,一名承担着教书育人重要使命的高校教师,应如何承前志以明德、明育,以匠心致初心。
我是2013年7月入职呼伦贝尔学院,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任教仅9年,比起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奋战多年的前辈们,我只是一名“新兵”!
自参加工作以来,有幸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事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今天,我想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中摸爬滚打的“新手”,分享一下任教9年来的真实感受,可以用三个词来描述:感恩、使命、未来。
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能成为一名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9年前刚刚研究生毕业的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为呼伦贝尔草原走出去的青年,更希望能为自己的家乡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感谢学校给予我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的机会;9年的时光里,有幸见证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一代代呼院人做到了在党建和思政工作上走前头,在立德树人上见真章,在科教科研上下苦功;实现了在校园环境营造上展新颜,在新一轮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上开新局,在应用型建设、服务地方发展上创新篇!感谢所有的呼院前辈,用青春和汗水铸就了呼院的今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一直是我为之追求的目标,感谢学校的各位领导在工作中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与鼓励,这是支撑我能不断奋进的源动力;感谢各位同事从课堂教学到事务管理过程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经验的传承是推动我不断进步、成长的养料。
我经常问自己,作为奋斗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的一名高校青年教师,我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从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教育法》中“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引路人使命。时代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而在我看来,作为我们这一代的高校教师的使命应是:守护与传承!
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清晰记得初登讲台时的青涩与紧张,因对教学的热情和渴望,讲课总是满堂灌、怕冷场,缺乏顾及学生的接收和反馈。我自以为已经“鞠躬尽瘁”,但评教成绩却并不理想。
9年来,得益于学校青年教师“传帮带”制度、校院两级督导听课制度;经历本科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以及各项教学改革;通过不断的观摩学习与反馈调整,全面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接受度。
当然,让我受益最大的还是近两年参加的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与课程思政教师技能大赛,两项比赛采取随机抽取教学节段进行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展示的方式进行,全面考核教师素养。两项比赛的准备过程是刻骨铭心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痛苦的,有幸在校院两级领导以及学生的陪伴下,用“绣花功夫”对每一部分展示内容进行反复打磨,最终获得了自治区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工科组二等奖和自治区首届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但比起获奖,通过竞赛提升反哺课堂教学,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收获更重要。
作为一名“双师型”教师,我认为“双师型”不应仅仅是在专业技能上,更应是学生心灵的导师。学生工作也是过去9年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曾担任学院团总支负责人、学生党支部书记。
总有人问我,又要教书又要管学生,是怎么忙过来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一个是热爱,包括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另外一个是情怀。
我曾经追忆过作为一名团总支书记的酸甜苦辣,慨叹过身兼数职的不易,但是因为热爱,他们最终都成为了我生命里最割舍不下的情怀。唯有热爱与情怀,才能让你在工作时倾注满腔热血,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所谓言传身教,需要用行动践行育人使命,教师只有先尊重教学、尊重学生才能有资格去守护、传承我们一生引以为荣的教育事业。
在向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习过程中,有一位快80岁的团队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的事迹令我印象深刻,他的团队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始终保持着一个“让人看起来好笑,但却一直坚持”的标准——又红又专。
李坚解释道,“我觉得这个词一点都不过时。‘红’就是热爱党、热爱人民;‘专’就是雄厚的专业知识。没有热爱哪来的激情,没有知识哪来的力量。所以他常说“知识是力量,良知是方向”。
教师便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荣誉、良心与智慧。我深知:我不是栋梁,但我的事业是栋梁;我不是将来,但我的事业是将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高校青年教师,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教育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培养自身具备: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对标国家和地区需求,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将研究成果“落地”课堂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更加强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的责任感也更为清晰。应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秉持“明德致和 笃学尚行”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 求是创新”的精神,忠于职守、勤勉工作,做教育道路上的追梦者、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为呼伦贝尔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色彩
一代老师有一代老师的风格
不管哪一代的老师
都是以一己之力去影响一群人
凭一颗赤诚之心去温暖无数颗心
在呼伦贝尔学院
还有很多老师像邓春瑶一样
为国育人守初心
立德树人担使命
一起为他(她)们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