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路同行!大连理工大学学子传承红色基因
原创 大连理工大学 陈寒冰 沈奕佳2022-08-16
字号:AAA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红路同行社会实践团赴辽、闽、冀、湘、鄂、黑、苏等多地,为乡村振兴贡献大工人文学子的力量。

为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筑牢红色根基,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红路同行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赴辽宁省、福建省、河北省、湖南省、湖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等多地深入基层调研、开展理论宣讲、助力乡村红色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大工人文学子的力量。

理论先行,筑牢精神之基

树高千尺,要靠深深扎根;信念坚定,要有思想根基。为了提升理论修养、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实践团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实践形式夯实党史团史理论学习基础。实践团队员预先充分准备,收集理论知识并制作相关宣传海报5幅、宣讲课件3份,并制作百年团史主题H5作品进行预热。7月2日,主题为“聚百年理想 执星火耀原”的线上理论宣讲会顺利举办。线上理论宣讲会回顾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奋斗征程,学习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恽代英的楷模事迹,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81名在校大学生参加团史知识竞赛。

为深化理论学习,进一步推广宣讲范围,切实强化宣讲成效,实践团深入多地基层开展线下宣讲。7月12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践团成员参与当地人民政府每周学习例会,学习《闽山闽水物化新——习近平福建足迹》有关精神,作为在场唯一大学生代表与大家分享有关乡村振兴的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与当地基层干部交流工作想法,在切身实地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明确自身责任、为基层治理做贡献。

7月25日,在湖北省恩施州,实践团成员来到恩施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当地红色旅游文化和大连理工大学有关乡村振兴的科研项目进行宣讲,并在宣讲后朗读《以青春力量建功乡村振兴》评论文章,表达大工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情怀和担当。

图片6.png

图为实践团进行线上线下宣讲

深入探究,找寻发展之道

为重温红色历史,回顾峥嵘岁月,走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的鲜活课堂,找寻乡村红色旅游发展可借鉴经验,实践团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研采访。

在湖南省株洲市,实践队员走进中国·株洲动力谷。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中国第一台微型汽车,中国第一枚空空导弹......从建国初期的一无所有到无数项科技“第一”不断涌现,实践团成员实地真切地感受到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巨大飞跃。在湖南省长沙市,实践队员走进橘子洲头,走向雷锋纪念馆,学习毛泽东、雷锋等湖湘儿女身上的红色精神。在雷锋纪念馆里,参观者们还能看到有数名小学生在馆内担任志愿讲解员。纪念馆“小小志愿者”在接受采访时流畅又富有感情的回答,便使人深刻领会红色基因传承不绝的密码。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还利用所学专业技能制作红色“微团课”视频,并上传至各大平台上,以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宣传效果。

在辽宁省鞍山市,实践队员走进鞍钢博物馆,感悟共和国老一辈工人“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了解了鞍钢博物馆通过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成功打造红色经典旅游线路的先进经验。实践团队员通过采访鞍钢博物馆讲解员得知,鞍钢博物馆采用了智能调光玻璃、飘屏互动演示、球幕投影等高科技手段,丰富与发展了工业遗产保护和文化创造新的内涵。实践团队员认为,这些充分利用视觉交互技术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河北省保定市,实践队员走进党员日记博物馆,在红色教育大课堂观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手影像资料,回顾了我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为了解保定市红色文化发展经验及相关人才培养情况,实践队员采访了现任保定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存先生。李存先生主管学校教学工作,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长期的从教和理论研究经验。在采访过程中,李存先生向实践团介绍了保定市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乡村红旅领域方面的“易游天下”旅游团队。团队另辟蹊径,强调“大平台+乡村手艺人”发展理念,开创乡村旅游规划师项目,开拓红色旅游新模式的经验使实践团的思路得到了开阔。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实践队员走进望奎县东升乡中心小学,采访前校长张友先生。“来到这里给孩子们教一辈子书,是我一生做过的最不后悔的事。”张校长热忱教育事业,扎根偏远乡村学校,兢兢业业、勤奋求进。实践队员将他用青春和满腔热血为农村教育事业默默无闻奉献的事迹拍摄成微纪录片,并投放到多个新媒体平台。

在福建省莆田市,实践队员走进革命老区大洋乡深入“我在大洋有亩田”田间课堂,旁听全国作物栽培学作物生理学组副组长、福建农林大学原副校长林文雄教授科普生态农业知识。“红色+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索”,林教授有关建设红色文化农园以提升农场的文旅价值,开拓三产融合的协同创新模式的提议丰富了实践团的视野。

图片5.png

图为实践团深入一线采访调研

学思践悟,行动助力振兴

助力乡村振兴,青年学生责任在肩。实践团成员集思广益,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优势,以实际行动参与家乡红色文旅工作,展现大工学子的红色情怀。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红色文化元素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价值与精神价值。其中,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文创产品,在文化挖掘与历史情怀、精神传承方面深度不断提高,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和用户美誉度。基于此点,实践团成员运用在校所学的PS、Lr、AE等专业软件为闽中革命根据地旧址、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成立旧址等红色历史文化遗址创作系列文创作品,以文创作品为载体,在宣传景区、助力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同时,也达到了传播红色文化的良好效果。

图片7.png

图为实践团队员为红色历史文化遗址设计文创作品

除此以外,实践团成员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委文明办撰写的专题评论文章《移风易俗润人心 文明乡风促振兴》被福建文明网、东南网、涵江文明网等各级官媒发表,以推动乡村文明宣传,助力美好乡风建设,以青年视角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青年力量。

实践团还与河北省保定市党员日记博物馆共建“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推动建立长效常态的实践合作机制。


[责任编辑:苏兰,沈佳豪(实习)]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红路同行社会实践团赴辽、闽、冀、湘、鄂、黑、苏等多地,为乡村振兴贡献大工人文学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