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学子三下乡:探寻农业芯片,助力马郢“蝶变”
安徽农业大学 文诗璐 崔玲玲 杨昊2024-07-17
字号:AAA
安徽农业大学赴长丰马郢“芯”种暑期社会实践团以“马郢计划”为背景,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并宣传老种子知识。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随着许多老种子的消失,我国种质资源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响应国家号召,基于种科专业优势,安徽农业大学赴长丰马郢“芯”种暑期社会实践团以马郢计划为背景,以开展“老种子”守护计划为基础,老种子的寻觅、育种、保种为主题,从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品种评估与筛选,社会影响力与政策倡导等方面推进,于7月11日至14日开展了为期四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方面学习并宣传老种子知识。



8738018.jpg

 (图为马郢村,成员杨昊摄)


学而促思,探寻产业保种法

学而促思,成员们深入产业调查,探寻老种子未来之路。团队成员在马郢村农场负责人的带领下前往马郢村情圆农场参观。基于“马郢计划”的背景,负责人向成员们介绍了目前农场种植的特色作物,马郢村在种子培育、种资收藏等方面的贡献。随后负责人向成员们展示自己收藏的老种子,嘱咐成员们将其中部分带回并播种,为种子保护做出贡献。

 8738020.jpg

 (图为团队成员与农场负责人合影,成员杨昊摄)


在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员们在种质专业研究人员的带领下,了解企业在实验室无菌条件下对作物种子进行收藏、育种和栽培,利用现代化科技化的手段,运用温室大棚高产各类作物。通过对两个基地的走访调研,成员们立志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8738011.jpg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基地,成员杨昊摄)


知行合一,浇灌种教之花

知行合一,成员们身体力行浇灌种教之花。在农业现代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教育和科普资源依然相对匮乏。“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老种子吗?”为帮助当地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团队成员基于种科专业优势,举行特色“耕读童行”活动,以大学生走进儿童快乐家园的形式,对儿童进行种质资源知识科普。在课堂上,主讲成员向儿童们展示演示文稿,讲解老种子的渊源,科普现代化农业发展,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宣讲。宣讲期间其他成员为儿童分发不同种子,让他们近距离观察触摸。同时主讲成员与儿童积极互动,以提问回答的方式,不仅让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也让他们学会思考,在心中埋下知农爱农兴农的种子。

此后,团队成员带领儿童进行种子画创作。让孩子们依据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种子画作。提高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真切感受到种子的魅力与重要性。


8738016.jpg

 (图为儿童创作种子画,成员杨昊摄)


走进非遗文化,直播助力宣传

他们用心走进非遗文化。在下乡行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马郢村当地特色的扎染文化,前往扎染坊拜访老师,同时也将学校特色豆染技术介绍给老师。此后老师带领成员们在扎染坊学习扎染知识,通过实践的方法真切的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8738008.jpg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扎染知识,成员杨昊摄)


他们借用直播助力宣传。豆染,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印染工艺,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为帮助大众更好的了解豆染文化,成员们借用扎染坊提前制作出豆染作品,利用抖音进行线上直播方式,从豆染的定义、豆染的制作工艺与豆染作品的图案题材三个方面向外宣传豆染文化,同时在直播间中展示豆染作品,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团队的活力。


8738014.jpg

 (图为团队成员直播,成员杨昊摄)


文化浸润,心灵触动

用文化浸润,他们心灵触动为深入学习建党以来杨庙地区革命烈士的生平和革命历程,实践团来到了刘云峰烈士纪念馆。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保持庄严肃穆,通过鞠躬默哀表达了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从馆中展览的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展品中,成员们沉浸式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与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这次参观让成员们更加明白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8738010.jpg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纪念馆,成员杨昊摄)


用脚步丈量乡村小径,志愿挥洒青春风华,目光汇聚故事风景,相机定格精彩瞬间。安徽农业大学赴长丰马郢“芯”种暑期社会实践团不仅将课堂所学与乡村振兴所需结合起来,更是为探索乡村振兴的可行之路注入青年活力。

[责任编辑:郭淑怡,郭淑怡]
安徽农业大学赴长丰马郢“芯”种暑期社会实践团以“马郢计划”为背景,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并宣传老种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