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讲科普小实验的地方吗?我就是为了科普小实验而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时尚广场社区的科普课堂上,一位一年级小朋友对支教志愿者这样说道。
图1 小朋友向志愿者询问科普实验(青岛大学供图)
近日,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青启微光,物援新疆”实践团赴新疆喀什开展为期14天的科普支教活动,实践团共有志愿科普大学生志愿者10人,平均年龄18岁。这也是这群少年第一次跨越五千公里来到新疆支教,他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研发出一批简易实验装置,在喀什地区时尚广场社区开设科普实验小课堂,播撒科学种子、点燃科技梦想,培养边疆地区青少年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勇担科技强国使命。
图2 志愿者在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启动仪式上的合影(青岛大学供图)
图3 志愿者与疏勒镇时尚广场社区负责人合影(青岛大学供图)
7月23日,在疏勒县时尚广场社区的支教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王禹衡拿起一个插有吸管的塑料空瓶和一个装有色素水的纸杯,这吸引了全场小朋友的注意力。
“哗啦——”王禹衡轻捏倒插在色素水中的插有吸管塑料空瓶,色素水喷涌而出,形成色彩斑斓的彩色喷泉。
图4 志愿者在演示“彩色喷泉”实验(青岛大学供图)
“太神奇啦!”孩子们发出惊呼,随即教室响起热烈的掌声。随后,实践团志愿者又生动形象地讲述了马德堡半球实验,并通过“纸杯拖水”“解锁乒乓球跳跃魔法”等小实验揭秘大气压强原理。在这堂充满趣味又内容丰富的科学实验课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欢乐和知识,更在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图5 小朋友们在进行大气压强实验(青岛大学供图)
图6 小朋友们在进行“乒乓球跳跃魔法”实验(青岛大学供图)
图7 志愿者在讲解马德堡半球实验(青岛大学供图)
图8 小朋友们在回答志愿者提出的问题(青岛大学供图)
“哇!这一定是魔法!”一群孩子发出惊叹。只见二年级的米仁萨·马木提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将牙签蘸了少许“魔法药水”,漂浮在水面上的闭合牙签就被弹开了。他又拿起牙签又蘸了少许“魔法药水”置于胡椒粉水中,胡椒粉迅速向四周散开,轻松取出了杯子底部的硬币。
图9 小朋友们在进行“逃跑的胡椒粉”实验(青岛大学供图)
“这个‘魔法’就是洗洁精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大学生志愿者朱薇霖为孩子们解密了科学的神奇之处,并鼓励孩子们积极动脑动手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图10 志愿者在讲解水的表面张力原理(青岛大学供图)
“会开花的树(毛细现象)”“火山喷发(浮力原理)”“动力之舞的奥秘(伯努利原理)”……每天支教课堂上都上演着丰富多彩、不可思议的科普小实验。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物理专业优势,设计研发了一整套趣味型、互动型为特色的青少年科普课程,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出发,以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启迪孩子们对于科学的主动思考,用动手实验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图11 志愿者与小朋友们下课后合影留念(青岛大学供图)
“志愿有我·让爱飞跃万水千山”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和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联合组织实施,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青启微光,物援新疆”实践团作为七海公益民族团结实践团的一支重点项目团队,除了将“物”与伦比的科普实验小课堂带给边疆儿童以外,还将推出“物”华天宝的中华传统文化实践课——衍纸、青花瓷、脸谱、孝文化、八段锦……他们将以实际行动挺膺担当,在学思践悟中厚植爱国情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