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边城》 | 书香石大 第一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吕皓月 李彬2022-01-24
字号:AAA
书香石大第一期——《边城》



引言

陶渊明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之思,沈从文有所谓“小桥流水人家”的边城之想。仰观历史,俯察诸词,大多不能形容我读《边城》之感。“芳华”太过浓艳,“惊鸿”太过绚烂,而单以“美”来概括又失于情感。挑拣终得“恬淡”一词,或可暂作“美”之修饰。今日,我们且缓推“边城”之门,走入川湘交界之处, 共享恬淡之美。

QQ图片20220123155333.jpg

中石大一景 刘世杰摄

边城故事

在静静的河水旁,潺潺的小溪畔,“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映入了眼帘。

女孩子叫翠翠,是老人的孙女。祖孙二人常守在船头,在晴雨之中等候过渡之人。日子如流水一般缓缓流淌,静得无人察觉。而那年的端午正像一场毛毛细雨,温柔地洒在水面上,荡起了翠翠心的涟漪。

在这一天,翠翠与少年傩送一见钟情,而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在偶然中对翠翠暗生情愫。兄弟二人坦诚相待,本打算各自唱山歌来赢得翠翠的心。但造化弄人,天保在自知比不过弟弟后郁闷出走,却意外落水而死。傩送因哥哥的死对老人冷眼相待。昔日那饱含深情的歌声停止了,曾经的少年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远走逃避。

因为老人的独生女曾为爱殉情,所以老人早已把翠翠的未来归宿作为最大的心愿.可惜世事无常,翠翠婚事无望,老人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撒手人寰。

翠翠在泪水之中明白了许多曾经不明白的事情,她没有在悲痛中迷失了自我,而是守候在渡船上,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结尾的一句话耐人寻味:“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关于沈从文

正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如此恬淡优美的文字该是由一个怎样的人编织而成呢?

这个人,便是沈从文先生。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边城》成书之时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在一层美好的滤镜之下,他眼中的世界也定是温柔而充满希望的。他心中有翠翠的原型,那是一个俊俏的绒线铺子女孩儿。沈从文曾在《湘行散记·老伴》中提到:“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子女孩脱胎而来。”

作家汪曾祺曾如此评价《边城》:“《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也只有这样一个正值盛年的人,才能写温情而不过,写悲情而不伤。

恬淡之美

《边城》恬淡之美,寓于景,亦寓于人。

景之恬淡,在于自然。

此处有山水,“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此处有雨露,“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此处有暖阳,”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爷爷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此处有夕阳,“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此处亦有浓浓风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有沽酒。”没有大抹大抹艳丽的色彩, 有的只是浅色背景下洒了点点光芒带着温度的自然景色,像是含苞待放的花朵,虽“犹抱琵琶半遮面”,却仍有沁人心脾的清香。

人之恬淡,在于平凡。

《边城》里的角色,都是世界上最最平凡的人。没有丰功伟绩,没有远大抱负,但他们大都有一颗温暖的心。老船夫“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但他会把收到的钱一一退回,不贪图小利;翠翠那时还是个单纯的小孩子,却也像爷爷一样追上那个给她钱的妇人,把钱归还后又跑回渡船;翠翠从未对爷爷说过一个“爱”字,却在码头等爷爷等到很晚,对着别人坚定地说:“他答应来找我,他就一定会来的。”傩送在兄长死后对老船夫冷眼相向,却还是毅然拒绝了另一门亲事,遵从了内心的方向…

即使文章结局并不完美,但总体依然是温暖的色调。爷爷不在了,但好在翠翠长大了;傩送远走他乡,但好在还有回来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文章加上标签,我希望在“恬淡之美”外,还可以有“温情”二字。雨并不会浇灭太阳的热情,离别也不会摧毁女孩儿的心。即使那个少年归期未定,但翠翠在等待的时候,也一定面带笑容。

因为阳光正好,心中有爱。

因为,未来可期。


[通讯员:刘世杰]
[指导教师:陈勇]
[责任编辑:刘鹏]
书香石大第一期——《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