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企业调研】中石大学子深度调研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刘奕彤 侯妍秀2021-09-14
字号:AAA
为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号召,8月23日、24日、2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辽”原之火实践队前往辽宁省开展实践调研

为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号召,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共和国长子—辽宁”的建设中来,为辽宁的复兴与崛起贡献力量。8月23日、24日、2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辽”原之火实践队前往辽宁省开展实践调研。

经过几个月的长时间准备以及多次会议讨论,实践队员在前期搜索了大量资料并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在队长杨欣月的带领下展开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在工业博物馆门前合影 杨欣月 摄.jpg

图为实践队员在工业博物馆门前合影 

8月23日,实践队来到位于辽宁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队员们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相关的文物与壁画,回顾了自上世纪20年代沈阳民族工业的创建一直到当代各路新工业兴起发展的坎坷历史。此次参观,使实践队员对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为后续调研打下良好基础。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沈阳铁西1905文化创意园,通过此次参观,队员们了解到文化创意园是由老重型工业厂房于2005年迁走留下工业遗产进行改造成为了今日的文化创意园,在文化创意园的一楼的一角,实践队员通过展板看到了辽宁省重工业的深厚的发展历史底蕴。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1905文化创意园 杨欣月 摄.jpg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1905文化创意园 

“工厂当初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呢?这导致了很多工人下岗。”实践队员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创意园区的工作人员对队员们的疑惑进行了解释:“当年的‘大企业,小社会’的运营模式,使得企业不堪重负,效益不好、产能过剩、设备老化,直到新政策出台,投入市场,企业才得以有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上来。”铁饭碗必须打破,长痛不如短痛,只有改革才能注入新的血液,让企业散发新的生命力。目前,文化创意园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痕迹,尽管往昔的工业设备已经不复存在,但游客们仍可以通过这些工业装饰品,身临其境,更好地去探寻工业人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图为工作人员讲解中控室的监控系统 刘奕彤 摄.jpg

图为工作人员讲解中控室的监控系统 

次日,实践队员前往大连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在大连国家石油基地侯经理等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基地的中控室及石油储备库区。在中控室中,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基地的监控系统,该系统可通过屏幕观察油区状况,并通过电脑按钮开启或关闭管道阀门等。而后实践队员们换上工作服,带上安全帽,深入石油储备库区,实地观察控制消防的泡沫生产设备、电气设备、管道分布等,同时,技术人员向他们讲解其中应用的数字技术,许多阀门都有远程控制系统,可实现互联网控制开关,例如发生火灾时可以远程打开泡沫生产设备管道阀门,及时控制险情。

图为工作人员介绍自动化阀门 刘奕彤 摄.jpeg

图为工作人员介绍自动化阀门 

为了更好地体验基地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队员们由工作人员带领,在大雨中攀登上罐盘梯。队员们抓着扶手一步一步地登上了二十多米高的油罐顶,观察顶层显示石油余量的浮顶以及油罐上方的众多阀门。根据队员们了解到的情况,基地中一些重要的技术设备来源于国外,国内的技术相较于国外有很大差距,所以一些重要设备只好从国外进口,例如能够推动石油储备自动化发展的PLC技术。

图为“辽”原之火实践队员们跟随工作人员越过管道  刘奕彤 摄.jpeg

图为“辽”原之火实践队员们跟随工作人员越过管道  

图为“辽”原之火实践队员们在储油罐顶部合影 侯妍秀 供图.jpeg

图为“辽”原之火实践队员们在储油罐顶部合影 

8月29日,实践队员们通过线上会议与鞍钢集团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络。此次交流,队员们了解到目前鞍钢集团与中国移动进行合作,开展“基于5G 的机器视觉带钢表面检测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建设,实现机器视觉质检与生产现场监测场景的应用,为辽宁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本次线下的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深入了解到工业博物馆中国家工业的悠久历史,体验到文化创意园浓厚的文化氛围,也认识到国家政策的前瞻性、果断性与正确性,受益颇深。此次调研,有利于实践队在深入了解石油储备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情况的同时,也认识到工业互联网对工业企业的影响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以及成就,对辽宁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更深切的认知。


[通讯员:张雪晴]
[指导教师:陈勇]
[责任编辑:大为]
为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号召,8月23日、24日、2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辽”原之火实践队前往辽宁省开展实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