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才同学丨从挂科少年到生物学博士后,张立源的十年科研路
西南大学学生通讯社 祝佳欣 张彩馨 张立源 文旗2022-01-11
字号:AAA
如今成为榜样的张立源曾经也垫底过迷茫过,但在人生分岔路他选择了改变积极面对合理规划未来,用努力逆风翻盘。



“除了学习什么都干”是西南大学生物学流动站博士后张立源对18岁的自己的形容。来自山东的他,因脱离中学时期高压的学习环境产生了懈怠情绪。0

大一整年,课堂上几乎没有出现过张立源的身影。当老师点名看到他的名字时,也只是无奈摇头。于是,他的第一学年就以挂科八次结尾,而这也成为了他至今“最大的遗憾”

“我好像不能这样下去了。”数次师生谈话、刺眼的成绩单让张立源逐渐清醒,并意识到学业上的懈怠终究会不利于自身发展。尽管带着些许迷茫,他还是选择积极面对。在合理规划下,他用努力和汗水成功“翻盘”

在科研领域,他先后前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纳米科技材料研究中心实习、获得泰国孔敬大学交流访问机会、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自然科学(植物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5年读完硕士、博士并顺利取得博士学位的人。

除此之外,他既是优秀学生干部,还是院级篮球联赛冠军赛MVP称号获得者。曾不愿学习的张立源,在近十年里做到了“全面开花”


图为张立源



01

在实习中萌生科研兴趣


“我家在农村,好不容易走了出来,专业却是农学。”当得知自己大学专业时,张立源很是沮丧。那时的他认为,学习农学和农民没有太大区别。
经过一年的逃避,张立源还是选择努力学习,并在大三时获得唯一前往清华大学纳米科技材料中心学习的机会。初到北京时,张立源颇感新鲜,会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到四处逛逛。
“回到实验室我才发现,除了我没有一个人在午休。”看到大家埋头钻研的样子,张立源深深地被实验室专注的氛围震撼。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科研精神的力量。
实习期间,他遇见了导师吴扬。导师细心的讲解让他发现“原来农学也有它的科学魅力”。清华的实习经历让张立源对农学产生兴趣,也让他在科研之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回到西南大学,张立源便找到老师李加纳说:“老师,您给我安排一个时间长一些的项目吧,我想在油菜领域深耕下去。”于是,他就在油菜领域坚持了近七年

图为张立源(二排左五)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实习

02

和油菜一同成长


“我的假期就是油菜不在生长期的时候。”自从选择油菜这个领域,张立源便与寒暑假无缘。他需要随时观察油菜的情况,准备实验。从长出菜苗到结出菜籽,再到最后榨成菜油,张立源亲眼见证油菜成长的每一步。
目前,提高油菜的产量品质是张立源与其团队的主攻方向。为提升菜油品质,张立源及其团队不断地与油酸“较劲”。菜籽的油酸越高,其品质才会更好,而相比于普通黑色菜籽,黄籽油菜可以直接榨出清澈透明的油。
“现在我们团队培育出的黄籽高油酸油菜新品种油酸含量达到了近80%,相比于油酸含量70%左右的橄榄油已经高出许多。”谈到他们的研究成果,张立源很是欣慰。

图为张立源在油菜花田中进行试验

图为张立源介绍团队研发的油菜籽

03

学会在科研中放一放


当实验遇到瓶颈久久不得解决时,张立源会按下暂停键,和实验室的伙伴约上一场篮球。他们会在篮球场上一边传球一边聊天,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问题就在运动的刺激下被解决了。”
不仅如此,当他们知晓研究成果获奖时,也会放下手中的实验去打一场篮球以表庆祝。打篮球已成为仪式般的存在,为他们的科研生活带来活力。“我想,这就是我们科研人的浪漫吧。”张立源笑着说道。
此外,长期拍摄实验材料的经历使他对摄影产生兴趣,将镜头瞄准了实验室之外。在工作之余,张立源会抓起相机出门,放松身心。如今,实验室墙上的多数照片均出自张立源之手。
作为博士后,张立源从不要求自己的学生天天待在实验室里。“实验时需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但实验之外也需要放松。”
在博士后阶段,张立源以负责人身份参与全国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其项目已入围国家赛准备奖牌争夺。
近期正在着手准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16%的项目命中率、一年一次的申报机会、科研能力突出的竞争对手……面临巨大竞争,张立源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他说道:“不论这次项目中不中,我的科研路都会继续下去。”







[通讯员:王玥]
[指导教师:万阳]
[责任编辑:石悦]
如今成为榜样的张立源曾经也垫底过迷茫过,但在人生分岔路他选择了改变积极面对合理规划未来,用努力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