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专访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20 级本科生郭奕良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24-02-28
字号:AAA
脱颖而出的背后,是郭奕良对于大学生活的扎实把控。


今年九月,来自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2020级本科生郭奕良成功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也就意味着,来年的此刻,他已在自己一直向往的科研天地开启了他的研究生生活。

在过去的日子里,郭奕良曾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除此以外,他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曾获第三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二等奖、2022 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赛区)特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甘肃赛区)非数学类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脱颖而出的背后,是郭奕良对于大学生活的扎实把控。从幼苗扎根到大树成林,他努力让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踏实无憾,在大学生涯中不断茁壮成长。

图片

郭奕良同学个人风采



初至大学伏深根

回忆起初到兰州的那段时光,郭奕良感慨万千。他自小在湖北武汉长大,而兰州与家乡的气候相去甚远。对他来说,环境作为客观因素不可改变,“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得风雨兼程”。他迅速调整生活习惯,适应崭新的环境,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和素质拓展中,已然准备好在这片充满无限希望和可能的大地上书写未来四年的壮丽华章。

怀揣着对理工科的热爱,郭奕良选择了自己十分感兴趣的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大一开始,除了正常上课,郭奕良几乎每天都会去图书馆,他认为“这种有规律有计划的学习生活会让自己感受到稳步前进的踏实。”广泛的阅读如同“心灵抚慰剂”,在书海中遨游时能够让他放松自己因紧张学业而疲惫的内心。

在过去的几年里,郭奕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大型竞赛经验,对他来说,竞赛的考验在报名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学科核心竞赛在获取推免资格和获取夏令营优营的竞争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大概也正因如此,在决定投入一场竞赛准备之前,郭奕良往往会通过各方打听,对赛事的含金量做出一个大概的评定。

等到报名结束,竞赛带来的考验和挑战也就更为具体了,以郭奕良大二下学期参加的数学建模竞赛为例,作为对他影响最为深刻、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项团队赛,郭奕良组建好自己的团队并与团队成员完成分工后,负责在校赛初选阶段撰写论文的他还专门学习了LaTex的运用;大三上学期九月,郭奕良的团队成功挺进了国赛,他发现竞赛题目刚好是自己擅长的内容,于是,郭奕良与团队成员商量后,对团队分工进行了临时调整,决定由他来负责国赛阶段的建模工作。

在竞赛期间,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讨论,郭奕良和他的团队成员集体住在校门口的宾馆里,专注备赛,远离杂事干扰。最终,经过他们不断试错和不懈努力,团队成功斩获了省级特等奖。同时,对郭奕良来说,这段竞赛的经历也是他大学阶段“难得的纯粹时光”。



科研攻难强枝干

出于提升个人能力、丰富简历的目的,也为了能够申请到经费以便更自由地进行科研实验,郭奕良在大二和大三时相继申请了校创和国创项目。他主动聚集起对大创项目同样感兴趣的几位好友,组建起了他的科研团队。

郭奕良充分意识到“寻找一个可观的开端和方向”对于科研的重要性。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广泛地在各种文献网站上搜集资料,在众多“千奇百怪”的文献中寻找出新颖的、有价值的、具备可操作性的研究课题,以期避免后续的研究成为前人实验的复刻。在对项目课题的筛选上,郭奕良采取了“由广及精”的策略,即从大方向入手,逐步缩小考虑范围。比如在选定校创课题时,他首先从自己感兴趣的超材料大方向着手,先查阅大方向层面上的综述,再查阅小方向层面上的综述,进而查找特定细分领域的文献。弄清了大致的研究范式,评估出项目可行性后,项目研究也可以过渡到实操阶段了。

图片

郭奕良接受采访

在大二下学期,郭奕良团队的力学超材料校创项目成功立项。作为负责人,深度自学建模等相关专业软件是他在科研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但宽口径大含量的摸索学习并非易事,这耗费了郭奕良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科研的困难并不仅仅来自于学习掌握大量新知的压力,实验硬件的匮乏和老化也成为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一道不小的阻碍,常常让郭奕良深感无奈。不论是上实验课或是进行项目研究,他都曾面临过因设备器件老化导致实验数据与理论值相去甚远的情况。对此,他半开玩笑地调侃说:“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图片

郭奕良的实践

在大三下学期,风力机国创项目成功立项,郭奕良负责的实验团队是在指导老师课题组里最先开始进行相关科研工作的,此前几乎没有相关内容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很多实验设备都需要重新采购、置备。从风力机及叶片的设计到相关设备器材的购买组装,再到连接仪器后的信号转换,他们在不可预测的未知中一步步摸索前进。由于缺乏经验,郭奕良和他的团队成员最初想到的两种自主设计的方案都难以实施,因此耽搁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郭奕良甚至曾一度自我怀疑:“这样做实验真的可以吗?”直到后来通过对小型风机叶片进行不断适配,问题才终于得以解决。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实用,他们最终实现了“从01”的突破。

两次大创期间,郭奕良对科研项目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就在校创项目完成后,郭奕良认识到科研项目能够极大地满足自己在学科领域的兴趣,同时拓宽他对学科的了解。在课堂上所学始终有限,通过科研项目,郭奕良能够了解到许多在课堂上尚不能学到的丰富知识。因此在校创项目结项答辩时,当老师问到“国创为何不接着研究校创方向”,郭奕良回答说,他想要多涉猎一些其他领域,想要更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见识和能力。



学艺平衡抽新芽

在过往的大学时光里,郭奕良勤勉刻苦、奋辑笃行,先后在多个竞赛中创下佳绩,也在全专业综测排名中名列前茅。他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和信心,通过平时努力积累起来的排名也不会让他因成绩而过分焦虑;同时,他认为精力是有限的,他更习惯于将注意力聚焦于当下,做好当下该做的事。他将学习比作一场长跑,认为在全力冲刺的过程中,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慢下来、放松自己,或许才是到达终点的更好的策略,而积极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主动参与众多学生活动,成为他调剂生活、充实自我的重要方法。

郭奕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便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最先接触到的是家中的胶片相机和卡片机,紧接着是一台佳能单反相机。年幼的他对这些相机爱不释手,但对相机的具体构造以及拍摄技巧等还一窍不通。初二时,郭奕良的父亲为他买了一台尼康相机,从那时起,他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摄影。他精读相机的说明书,抽空去书城翻阅摄影的专业教程,了解每一个按键的具体作用、不同参数对成像的影响以及取景构图的方法等。中学时期的郭奕良尤其偏好拍摄自然风光与长曝光下的滚滚车流,而随着摄影经验不断积累,郭奕良对摄影意义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他逐渐将自己的镜头转向烟火喧嚣的街市,渴求能够捕捉到个性鲜明的瞬间,将每一张照片都当作一份不朽的留恋。

“武汉有个地方叫昙华林,旁边有条很长很长的老街叫得胜桥,从前是菜市场和杂货铺,沿着这条街抬头就可以望见黄鹤楼,从前我经常去那里拍照”,郭奕良回忆到。然而在大二暑假回武汉时,郭奕良却发现这条街已经被封起来、即将走向它被拆掉的命运。那时,他突然意识到他照片里的那些情景已永远成为了历史,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隐隐发觉影像作为一种见证方式有着何种厚重的意义。

当问起对摄影情有独钟的原因时,郭奕良说,他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喜欢对漂亮的风光按下快门,以此作为一种情绪的表达,并不会在意照片拍得怎样。在那样美的风景前,他觉得他必须做点什么:“就像诗人会写下诗句,作曲家会写下音符一样,摄影师则会按下快门。在拍照的刹那我可以高度专注,不去过分考虑其它的事情,所以摄影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图片

郭奕良在摄影

图片

郭奕良的摄影作品

除了用相机定格眼前的美景,郭奕良还在用心感受生活的美丽瞬间。20年初雪降临前,郭奕良和同事们聚拢在工作室里,聊天看剧赶作业,享受其乐融融的热闹氛围,并约定好半夜接续起身去外面察看,蹲守雪来,只为拍下初雪来临的绝美瞬间;大一暑假期间,他和同学前往西固河口古镇参加假期实践,做旅游宣传,同时积极参与到一系列公益活动中。他们团队12人在当地租了一个小院子居住了一个月,这期间他们去赶集买菜做饭,和卖家砍价,考虑每天的吃食,自己打扫厨房和厕所,处理生活的琐事……这种平实自在的生活既锤炼了郭奕良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使他对生活的轮廓更加清晰;郭奕良有时还会参与到表白墙的打电话唱歌互动活动中,能够通过自己的爱好向别人传达快乐与幸福,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快乐的馈赠。

于学习与兴趣之间寻求到了一个平衡支点,郭奕良在“学与乐的长效正反馈机制”中有条不紊地迈步向前。



盼首明日望参天

本科的旅途即将结束,研究生的道路即将开启。即使保研成功,郭奕良在专业学习和素质拓展上也没有半分松懈。他将讲授振动理论课程的王记增老师所说的“科学不是智者的游戏”铭记于心,在尚未结项的国创项目中继续保持着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为了使风力机在风洞中的高度符合实验要求,他锯木头搭架子并反复测量架子高度,尽最大可能地按照实验需求布置实验场景,撑起放置其中的风力机。他依旧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牢记实验力学课程教师张兴义老师所说的“每个数据都有它的意义,不能过度美化数据而要多思考”,认真分析不同数据的出现原因,深究实验背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力求实验数据的科学严谨,为日后的进一步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

郭奕良接受采访

现在,郭奕良已经和保研院校的导师取得联系,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未来的学习进行了规划,他将前往崭新的科研天地,与思想活跃的科研伙伴共同努力,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以期在享受科学研究所带来的激情和乐趣的同时,实现更令人喜悦的科研进展。郭奕良说,他还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环境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步调,仍然能够在繁忙的学业之余抽出空来,拿起相机,在紧凑的学习工作安排中享受热爱带来的幸福。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郭奕良无时无刻不在向前奔跑、向前超越。我们静待他全力奔赴下一场山海,与他的理想未来撞个满怀。


制作 马唯航

图片 骆俊豪

校对 胡佳慧

审核 张晨曦 薛莲 张雅欣 弋子嫣

纪妍 傅璇 郝思莹 孟宇扬 丁湘瑜

主编 朱佳君


[通讯员:姜晶日]
[指导教师:朱佳君]
[责任编辑:石悦]
脱颖而出的背后,是郭奕良对于大学生活的扎实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