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读《菜根谭》有感:不存贪想,则不失前方
重庆理工大学 徐哲2021-09-06
字号:AAA
人心若不惧平凡,不存贪想,则不失前方。

《菜根谭》是一本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修身养性之书,主要论述了修养、人生和为人处世等语录合集。至于为什么以“菜根”为名,众说纷纭,但大多数人认为的说法是这个名字源于宋代儒家学者汪革一句——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人们在奔波忙碌于自己工作生活的同时,似乎没有时间停下来省视内心。然而此书却表达了作者淡然的态度和超脱平凡的生活理想,读完以后令人感悟颇深,每一句都能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图片源自网络3.jpg

(图片源自网络)

 正如书中所言:“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风来时竹知风,因缘遇合,风去后缘尽,一切皆空。万事万物不论长短,还是快乐或苦涩,到头来或许并没有你追求它时的猛烈与冲动。我们应该学会随遇而安,本分的事情就老老实实做好,得不到的或是已经过去的便让心归于平静,才能保持自己的心不失去本真。书中所表达的,大多是这样的态度,它以心学、禅学为核心,融入了处世哲学和生活艺术,又博采众长,兼具儒家、道家和佛家修身养性的精华思想,包含了格物致知、修身齐性、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大道。反复念来,深邃旷远,余味悠长。

书的开篇就从坚守道德开始说起。对待这个世界纷繁复杂的名利之争,我们要学会淡泊,过度依附权力,我们将会失去精神以外的生活,不论是用何种手段得到了,最终也会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失去。与其如此勾心斗角,将自己变得越来越世俗疲惫,不如看淡功名利禄,为人做事多一些智慧和谨小慎微,去修炼自身的品行,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在砥砺中前行,累了就去休息一会,凡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的态度。

图片源自网络1.jpg

(图片源自网络)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修身立性,还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淡然的态度。减少对功名利禄的渴求,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品质;摆脱太多不必要物质的奢望,心思纯粹宁静就可以获得超然物外的幸福。在交朋友方面也是一样的,不同于儒家“君子之交淡若水”的说法,我们还是应该怀有感恩之心。交友,要有几分侠气,对待仗义的、在困难中帮助你的朋友,要学会报答和珍惜,心存素心,质朴真诚地活出真正的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们都会有困难的时候,既然是无法避免的,就要有绝境中互相帮助的义气。

“收拾精神, 并归一路”,对于治学的态度也要严谨。对于苦难磨砺心智,逆境中获得学问,书中也揭示得非常清楚。“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幅炉锤”“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等都强调了学习需要像火烧铸铜器一般要耐得住足够的火力和淬炼,才能烧制成上等的陶器,逆境中克服艰难困苦治学的例子在儒家学派和孟子思想上与《菜根谭》的治学篇不谋而合,但并非只注重学习,而忽视了外物。在远离纷扰,一心学术的时候也要注重生活志趣,让自己的生活保持愉悦舒适。《菜根谭》中的中庸思想启示我们在清苦的环境中治学,需留得超脱的志趣;在纷扰的风尘中治学,要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总而言之,就是要在纷扰和学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不为外界诱惑所动,在学习中形成坚韧的品质,才能更好地成长。

图片源自网络2.jpg

(图片源自网络)

菜本就是普通寻常之物,很多人视之不屑,它常常被埋没在泥土里不为人所见,既没有菜茎、菜叶的味美,也没有菜花的艳丽,很容易被忽略。《菜根谭》真正的哲学智慧大概就在于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论是人或物,都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耐住清贫,守住寂寞,生活才能细水长流。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这本书中所讲的道理,追求的是自我驾驭,不为外界事物所牵制,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在外面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并悟透世间的规律法则。“淡中知味,常里识英”,此乃“菜根谭”的真味觉。

以古鉴今守廉洁,学文知礼修自身。古人的安身立法之道在今天也同样有可借鉴之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融合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治愈着人们的心灵,它以积极向上的思想表现出一种中正圆融的人生态度,又像是一缕阳光照进人们沉闷压抑的心田,让我们无论顺境逆境,皆可淡然处之。


[通讯员:陈晗]
[指导教师:徐富霜]
[责任编辑:刘鹏]
人心若不惧平凡,不存贪想,则不失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