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
有这样一位追梦人
怀揣对科技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
深耕于外骨骼和人工智能领域研究
带领着一支精英团队
努力将“钢铁侠”变为现实
他就是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在读博士
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入孵团队
——无限者项目创始人杨靓
杨靓个人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杨靓,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2021级机械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生,师从屈盛官教授,研究方向为外骨骼及人工智能,目前致力于肌肉骨骼疾患的恢复和辅助康复外骨骼的科学研究。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ASTM) 设计与生产分会副主席、国际外骨骼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人类工学专家组成员、首个国际外骨骼设计与生产标准起草人、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数智医疗装备分会委员。曾荣获第二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2024年“创客广东”广州地市赛第一名,以及番禺青蓝人才成长组冠军、“创二代青蓝人才”荣誉称号。
01
始于兴趣,从业多年后他再次步入校园
杨靓曾在英国攻读本科和硕士
就读计算机和技术管理专业
开展人机交互方向的研究
当时他已对科研富有浓厚的兴趣
积极参与各类课内外研究项目
杨靓曾在海外求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国外读书的时候,
信息的获取和项目设计研发经费,
都要靠自己争取”
在艰辛而充满挑战的求学历程中
他养成了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时间规划能力
计算机高保真声卡——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校期间
杨靓结识了一批同样爱好计算机的朋友
共同交流硬件开发研究
闲暇之余也阅读大量理论书籍
学习相关实操技能
成功硬件改造了一系列高保真声卡产品
硬件改造后增加数字音频解码功能
高保真声卡
广泛应用于音频剪辑工作和家庭娱乐领域
起到了开发硬件潜能的作用
让普通的电脑爱好者也能体验到专业音响效果
杨靓出席微软公司新品发布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与此同时
杨靓也在课余时间为知名计算机网站工作
参与计算机硬件测试和分析工作
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
杨靓开发出了
基于X-Fi声卡驱动的软件改造程序
杨靓曾撰写的计算机硬件测评报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些经历
不仅为他的学业打下坚实基础
更点燃了他在前沿科技领域的无限热情
“先创新再创业,
要看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能不能创新,
然后再下功夫创业”
硕士毕业后的杨靓
曾先后到国内外各大企业历练
“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
每一环节的角色我都经历过”
出于对自身发展的进一步规划
和对科研的执着追求
历经12年沉淀的他
毅然决定再次步入校园
成为了华南理工2021级机械工程专业
一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博士阶段的杨靓
在导师的指导下全身心投入科研
随着学习的深入
他了解到外骨骼技术
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从事人机交互研究多年的他
逐步将科研视野转向这一领域
杨靓在开展科研实验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要做创造型的人,
人与机械的区别就在于,
人类的思维更加发散”
杨靓认为
保持高效学习的秘诀
就是不断接触新鲜事物和保持思考
以锻炼思维关联模式
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比如他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融会贯通
拓展科研思维的广度
杨靓日常爱好打乒乓球
运动身体的过程也活跃了他的思维
“体育锻炼时,
身体产生的生理变化,
也让我开始设想外骨骼对人的生理辅助功能”
与此同时
杨靓对世界各地的人文历史感兴趣
通过阅读各类世界地理书籍和资料
实现了思维模式、研究方法
和跨学科整合能力的提升
02
并肩作战,他们努力让“钢铁侠”成为现实
时光不负有心人
再次进入校园深造的杨靓
实现了厚积薄发
外骨骼设备作为一种新兴产品
相当长的时间内缺乏生产标准
但杨靓认为
规范化的生产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和用户终端体验提升
凭借之前在各大企业积累的经验
以及在校期间积累的知识
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制定了
外骨骼产品的国际和国内标准
不仅为领域技术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更被众多汽车生产企业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
杨靓与“无限者团队”的成员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一直梦想着
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做外骨骼领域医疗方向的研究”
为此,杨靓顺利招募到了多位
同样对外骨骼研究感兴趣的同学
其中90%左右都是对科创具有浓厚兴趣的本科生
组成了“无限者”这只强有力的团队
用创新精神不断挑战未知
全力探索外骨骼技术的无限可能
还有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程师精神
外骨骼的形状
必须贴合人体腿、背部生理特征
设计机械支架和连接结构
团队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
反复修改、优化成了他们的工作常态
杨靓与团队成员共同开展研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团队入驻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团队中的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
纷纷化身“机械工程师”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嵌入式硬件工程师”
并入驻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团队成果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入驻基地后的无限者团队
得到了学校的全方位支持
“从壮大队伍
到创立企业投入生产运营
基地不仅帮我们快速推进了
产品的迭代与业务的拓展
还提供了很多在重要竞赛
与产业对接等平台的亮相机会
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双创生态
无条件支持我们发展
给了我们敢闯敢创的底气与勇气”
就这样,无限者团队
陆续研发出多款可穿戴外骨骼产品
性能指标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们成为多个汽车品牌的供应商
为工业领域提供了数千套外骨骼产品
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船舶制造
以及物流运输、医疗援救等领域
还主导了外骨骼的国际标准制定
和发展路线规划
无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应用于医学救援联合演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其中
团队研发的无动力外骨骼机器人
可帮助医疗救援队的成员
在救援途中承担重物
最多可以承担70%物品的重量
穿脱设备仅需20秒左右
外骨骼设备公开亮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该产品于2024年内地六省(区)
及港澳紧急医学救援联合演练中投入使用
获《广东新闻联播》报道
并在2025年番禺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公开亮相
谈及科研成果的落地实践成效和推广
杨靓充满了信心和成就感......
“在汽车制造的繁忙生产线中,外骨骼设备助力工人轻松应对高强度工作,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物流运输的繁重搬运环节,它有效减轻了工人的身体负担,在搬运超出自身重量好几倍的物资时游刃有余,同时也保障了工人的作业安全……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在保障工人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团队荣获2024“创客广东”广州地市赛一等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科研成果实现了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同时
团队成员也在各大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
荣获2024年“创客广东”广州地市赛一等奖
以及番禺青蓝人才成长组冠军等荣誉奖项
涵盖了力学结构和医学等领域
通过加入无限者团队
同学们也收获了成长......
电力学院 黄梓恒
“以前打比赛学的是入门级的知识,在无限者团队这个更大的平台上,从画版图,画驱动,到写程序,最后焊接,这让我认识到科研是一套完整的流程,是具有挑战的。”
03
科技筑梦,他要将科研成果造福于社会
对于未来
杨靓与无限者团队有着更宏大的规划
那便是将外骨骼领域的研究
用于造福人类社会
当下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许多老年人面临身体机能衰退
出现行动和生活自理不便的困扰
养老类外骨骼设备产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无限者团队捕捉到这一社会现象
尝试将研发重心逐步转向医疗领域
致力于开发出养老类外骨骼产品
与普通的外骨骼设备相比
养老外骨骼产品
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
能够实时感知老年人的身体动作和力量需求
除了老年人群体
杨靓与团队成员们深入了解
不同群体在使用外骨骼设备中的需求
不断优化产品设计
目前已着手开展
服务于残疾人群体的外骨骼设备的研发
希望能帮助他们“重获新生”
将福祉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
推动整个社会
向更加包容、便捷、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漫漫科研征程
杨靓与他的无限者团队
用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创新精神
证明“钢铁侠”的梦想将不再遥远
愿同学们
心怀梦想,勇往直前
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拼搏
一起开启科技赋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