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惠风拂翠
非遗之韵绽芳华
3月30日下午
励人湖畔人潮如织
以“拾遗记趣,乐享非遗”为主题的
校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园会
在醉人的春日里盛大启幕
千余名师生热情参与
游园会入口处,错落摆放的60余张海报十分抢眼,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围观。这些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非遗电子海报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通过创意设计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美学相结合,以海报为媒介,展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选择打铁花作为海报主题,主要源于在家乡观看的打铁花系列表演。深黑的夜空中,铁水泼洒仿若星河倾泻,将人卷入一场炽烈的梦境。这项承载着千年匠心的非遗技艺,既展现了中国传统烟火艺术的磅礴气韵,又符合现代美学对瞬间永恒的追求。因此,我想向大家分享打铁花这一非遗技艺,希望通过这场视觉爆破,激活深植于血脉的文化记忆。
——金融工程专业2023级本科生 余思敏
8年前,我在家乡的平遥古城游玩时,被推光漆器细腻的漆面、图案所深深吸引,自此便十分喜爱这门非遗技艺。如今我远在千里之外的合肥,想以海报的形式宣传家乡的瑰宝,让更多青年人看到推光漆器,爱上推光漆器。守护和传承非遗,我们义不容辞。
——化学工程与工艺2023级本科生 王伟
沿着东风广场一路向西,20余个非遗体验区依次排开,宛如一幅流动的民俗画卷。漆扇绘制区,同学们专注地勾勒着传统纹样;扎染体验处,蓝白相间的布料在巧手中焕发新生;皮影戏台前,观众们为光影交织的传统艺术喝彩连连;茶艺展示区,师生被优雅的传统茶道吸引驻足观赏。
糖画和面塑摊位前更是排起长龙。活动当天,安徽省级非遗庐州面塑传承人武建荣和合肥市级非遗庐州糖画传承人马红利受邀走进校园,为师生们现场展示精湛的传统技艺。
现场还设置了抖空竹、滚铁环、五彩绳等非遗体验点。20余位学生非遗大使身着汉服,生动讲解非遗背后的故事,引导师生们沉浸式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
“象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扎根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自儿时起,我就跟着爷爷在大槐树下看乡亲们摆开棋盘,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围观人群不时发出阵阵惊叹,那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象棋于我而言,不仅是游戏,更是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23级本科生林涵妍回忆道。
“推开老家福州漆器作坊的木门,那种混合着生漆与苎麻的独特气息便扑面而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23级本科生杨彦西轻摇手中的螺钿漆扇,向周边的同学们介绍,"这柄扇面藏着十二道传统大漆工艺,从裱布刮灰到研磨推光,每道工序都要等漆层自然苏醒,特别的耗时耗力。这些正在固化的漆膜就像活着的文物,期待更多青年人能触摸到这种温润的东方美学,让千年漆艺在当代设计中重获新生。"
"榫卯工艺是华夏文明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在我的家乡徽州,这项技艺早已融入建筑血脉。我从记事起就跟着祖父在老宅的雕花门廊间辨识榫头卯眼。村里的老木匠能在不用一根铁钉的情况下,让梁柱咬合成百年不倒的宅院。每逢祠堂修缮,老师傅们现场开榫的场面比庙会还热闹。"在榫卯工坊,金融工程专业2024级本科生方勤健手持鲁班锁,引导同学们将散落的木构件拼成完整的斗拱模型。他发现同学们对这项古老技艺十分着迷,有位机械学院的同学甚至开始研究榫卯结构的力学算法:“这或许就是非遗活化的新可能。期待未来能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更多传统营造技艺,让卯榫咬合的美学启迪我们的空间设计思维。"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世界足球运动的起源之一。小时候读《水浒传》,我通过高俅这个人物认识了蹴鞠。”数字经济专业2024级本科生谭润泽说,“在今天的游园会中,我发现同学们对蹴鞠这项运动非常感兴趣,更加坚定了做好一名传统文化守护者和传播者的信心。希望学校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了解非遗,体验非遗,进一步感受非遗的魅力。”
本届游园会在传承中创新,通过集章打卡、推理解谜等互动形式,促使参与者更加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活动吸引了附近的小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
“今天和妈妈一起去游园会,仿佛走进了古代世界!做扎染时,布浸到染料里像变魔术一样,展开时蓝白花纹特别像云朵和浪花。拓印最有意思了,我用小锤子敲叶子,石板的纹路就印在纸上了。原来这些老手艺比手机游戏还有趣!”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小学二年级学生侯凯文兴奋地说。
“滚铁环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接触不到了。今天我带着孩子体验了一把儿时的乐趣,看着他手握铁杆笨拙地追赶铁环,一边奔跑一边欢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这种亲近户外、简单纯粹的快乐是手机电脑都无法替代的。”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小学二年级学生李禹诺妈妈表示,希望高校非遗活动能走进小学,让孩子们在玩乐中爱上非遗,在心底种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我们希望非遗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感可知的活态文化。"本届游园会负责人、经济学院辅导员王梦茹表示,未来将继续创新非遗传承形式,通过建立常态化活动机制、开发数字化体验项目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焕发新的生机,为培养自信自强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这场春日里的非遗盛宴,不仅是一次文化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五年来,学校非遗游园会已从单纯的展示活动,发展成为融思政教育、文化传承、美育实践于一体的品牌项目。它让非遗从典籍中走来,在青年手中“活”起来。在这里,工业文明的理性精神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交相辉映,年轻学子不仅用双手触摸历史,更用心灵感受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来源 | 经济学院 党委学生工作部 团委 校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