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课堂  |  大学慕课
《资治通鉴》导读
中国大学MOOC(慕课) 2020-03-20
字号:AAA
阅读传统史学经典文本,需注意三个问题:一,必须深入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二,明了被书写的历史并非已发生的历史本身;三,追求真实性并非史学唯一目的,也不是最高目的。这门课程将以《资治通鉴》为例,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讲解。俾能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在其它经典阅读上。,中国大学MOOC(慕课)

阅读传统史学经典文本,需注意三个问题:一,必须深入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二,明了被书写的历史并非已发生的历史本身;三,追求真实性并非史学唯一目的,也不是最高目的。这门课程将以《资治通鉴》为例,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讲解。俾能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在其它经典阅读上。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资治通鉴》的读法有很多。旧时塾师以《通鉴》白文训蒙童,使其识句读,大概是最低端的读法。比较普通的读法,是初学者通过对《通鉴》的阅读,了解中国古代史前半段的梗概。另外还可以将《资治通鉴》作为历史研究的取材来源来阅读,也可以将《资治通鉴》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来阅读,这都是比较专门的读法。

这几种读法中,识句读的责任不应该由我们这样的课程承担,而通过阅读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资治通鉴》来了解中国历史的大纲,又是这样一门小课承担不起的责任。后两种专家式的读法,显然也不适合向初学者推介。所以,我们这门课要介绍的,是《资治通鉴》的另一种读法:思想史的读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我们以《资治通鉴》为媒介,来追寻唐宋之际思想观念变化的足迹。

大凡史书皆可作史料来看待,《资治通鉴》也不例外。但《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其实可以和将《通鉴》作为通史教材的读法相呼应,《通鉴》记载了东周晚期至五代的历史,自然可以作为研究这段历史的史料库。这是《资治通鉴》作为史料的显性层面。另外还有一个隐性层面。《通鉴》作者是如何通过剪裁、编辑史料来体现自身的意志,这些意志又是如何与时代思潮相呼应的?这些内容虽不落文字,但我们可以通过检阅、对读、印证各种相关文献,来达到分析目的。从这个层面来看,《资治通鉴》虽然不记载宋代的历史,却是研究宋代思想史的重要史料。将《资治通鉴》作为探索唐宋思想转变的媒介,挖掘它的隐性史料价值,是我们这门导读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本课程为大学慕课课程,主要面向人群为学有余力、希望拓展知识领域的高中生。课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探索自我知识建构的深度和广度,提前适应大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顺利过渡。同时也欢迎广大社会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学习。

授课目标

提高大学生国学素养,完善古典文化认识,促进通识文化和人文知识的普及。

授课团队

姜鹏复旦大学 - 副教授

姜鹏(1978—),男,汉族,浙江宁海人,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主要经历:

2000年-2006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攻读博士学位,指导教师为朱维铮教授;

2006年7月,完成历史学博士研究生学业,同年11月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

2006年至今,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研究领域:宋代政治思想史、学术史、史学史

开设课程:中国文化要籍选读、《资治通鉴》导读、《四库全书总目》导读等。

已刊论著:

《〈资治通鉴〉长编分修再探》,《复旦学报》2006年1期

《〈伊洛渊源录〉与早期道统建构的挫折》,《学术月刊》2008年10期

《历史编纂与道学之间的呼应》,《亚洲研究集刊(第四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认识自我不能离开他者》,《文汇报·学林版》,2009年1月4日

《被民族主义情绪扭曲的宋代军事史研究》,《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09年4月5日

《经筵与史学义理化》,《复旦学报》2009年3期

《北宋经筵中的师道实践》,《学术研究》2009年7期

《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

《〈资治通鉴〉文本的内外语境》,《学术研究》,2011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观念与制度:北宋经筵“师道”之争的制度史根源》,《学术月刊》2013年第9期

《经筵讲学对北宋经学的影响》,《史林》2013年第5期

《以思想史的方式理解〈资治通鉴〉》,《文汇报·文汇学人版》2013年8月5日

《让岳飞回归历史》,《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年8月11日

《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复旦学报》2015年第1期

《〈资治通鉴〉是部怎样的书》,《中华读书报》2015年6月11日,《新华文摘》2015年第15期全文转载

《怎样读〈资治通鉴〉》,《中华读书报》2015年11月11日

学术专著:

《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参编校:

《利玛窦中文着译集》,复旦大学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课程链接


课程大纲

《资治通鉴》编修的政治文化背景

1.1 宋初文治导向的确立-1.1.1序言

1.1.2结束武人统治

1.1.3文治导向确立

1.1.4宋初文治导向的确立

1.2 两种“历代君臣事迹”

1.2.1 两种“历代君臣事迹”《册府元龟》与《太平御览》的区别

1.2.2 《资治通鉴》的名称变化

1.2.3 “稽古以鉴今”的真实逻辑

1.3 司马光的史学志向

1.4 《资治通鉴》成为官修项目

第一单元测验

《资治通鉴》与王安石变法

2.1 经筵中的争论

2.2 司马光与王安石经济主张的区别

2.3 司马光经济主张在《资治通鉴》中的体现

2.4 王安石变法对《资治通鉴》编修的冲击

第二单元测验

设事喻理:《资治通鉴》中的怪力乱神与野史小说

3.1 对《资治通鉴》采用笔记小说的批评

3.2《资治通鉴》的取舍原则

3.3《资治通鉴》中的怪力乱神

第三单元测试

《史记》与《资治通鉴》:比较的角度

4.1.1 叙事差异:“荆轲刺秦王”的两种讲法(上)

4.1.2 叙事差异:“荆轲刺秦王”的两种讲法(下)

4.2.1 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上)

4.2.2 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中)

4.2.3 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下)

第四单元测试

期末测试

预备知识

完善文言文基础,并提前阅读《资治通鉴》相关章节,经典篇目加以精读。

证书要求

以单元测验、主题讨论和期末考试三种形式评定学习状况。期中,单元测验40%,单元作业10%,考试40%,课堂讨论10%;总分60-84分为合格,80分及80分以上为优秀。认证证书需要申请获得,开放时间一般为10天,金额100元。请按照程序申请,课程结束后发放。

参考资料

1.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年

2.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3.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4.   刘北成:《史学理论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张煦侯:《通鉴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年

6.   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7.   姚大力:《把过程置入历史书写》,载《中国学术》第 26 辑

8.   姜鹏:《德政之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年

9.   余英时:《现代儒学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

10.  姜鹏:《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年

11.  司马光《论财利疏》,载《传家集》卷二十五,作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

12.  叶 坦《司马光与王安石经济思想异同论》,载《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13.  王曾瑜:《王安石变法简论》,《中国社会科学》,1980 第 3 期

14.  叶坦:《富国富民论》,北京出版社,1991 年

15.  刘浦江:《“五德终始”说之终结》,《中国社会科学》2006 年第 4 期

16.  刘复生:《宋朝“火运”论略》,《历史研究》,1997 年第 3 期

17.  梁启超:《阴阳五行说之来历》,见《古史辨》第 5 册

18.  钱穆:《论语新解》,北京三联出版社,2002 年

19.  孙立尧:《宋代史论研究》,中华书局,2009 年

20.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北京三联出版社,2004 年

21.  张元:《历史的那一幕:<资治通鉴>的细节解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

课程链接


阅读传统史学经典文本,需注意三个问题:一,必须深入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二,明了被书写的历史并非已发生的历史本身;三,追求真实性并非史学唯一目的,也不是最高目的。这门课程将以《资治通鉴》为例,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讲解。俾能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在其它经典阅读上。,中国大学MOOC(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