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隧道,汲取百年党史中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1-06-16 字号: T T

百年恰风华,世纪正青春。欣逢我们党百岁生日,有幸作为点评嘉宾,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创作的《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的节目录制工作。参加之前,心里多少有些疑虑: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原著民,青年大学生习惯那些轻松愉悦的娱乐节目,思想深刻、底蕴厚重的党史节目能录制得同样精彩、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参加了节目录制,精彩纷呈的录制现场洗去了我的疑虑,也刷新了我的认知。节目录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现场的录制情境还不时萦绕脑海。我相信,这档策划精心、定位精准、呈现精彩、点评精要、制作精良的节目,一定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精心设计的内容取材展现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我们参加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至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这段历史上的党史知识竞答录制。这段历史在时间并不太漫长,但却记录着我们党历史上的又一次攸关前途命运的重大抉择。如何在有限的节目时间内全面而又精准地浓缩和再现这段历史,这需要根据历史的关键节点精心选择典型素材。我发现,无论是用于党史竞答的题目设计,还是典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选择;无论是点评嘉宾的评点解读,还是“讲述人”的叙事穿插,都是央视节目创作团队的精心选择和设计。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恢复高考,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和建立,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圳特区、上海浦东的今昔对比,党的十四大召开……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有一条最关键的主线,那就是我们党怎样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旗帜,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战略抉择。央视节目创作团队精心从这段历史长河中撷取最具代表性的时代浪花,以清晰精准的主题主线串联起这段解放思想、创新求变的伟大历程。

竞答比拼的节目赛制点燃了青年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热情。百年党史是一本深沉厚重的书卷,如何激发青年人自觉学习党史的兴趣和热情?我以为,这档节目采用党史知识竞答比拼的赛制形式,准确把握住了青年人进取心强、勇于竞争、敢于挑战的性格特征,“热气腾腾”的竞答现场让人为胜出者欢呼,为失误者惋惜,这种时时捏把汗的“揪心”状态,让学习者分外“走心”、难以“走神”。与同伴携手激烈角逐于知识赛场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体验到追求知识的乐趣,找到“晋级通关”的学习成就感。看来,如果把这场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看作一堂思政大课,它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一堂课能否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贴近青年人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是关键。不接地气、不察学情、不善点燃学生的课堂,难以让学生“走心”、难以避免学生“走神”。

情境再现的呈现形式搭建起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党史是曾经在一百年来的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人民勇敢战斗、顽强抗争的革命故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奋斗故事,励精图治、锐意创新的改革故事。在百年党史叙事中,有人物、有故事,有思想、有情感,有歌声、有眼泪,有牺牲、有奇迹……有血有肉的党史中才有鲜活感人的智慧和力量。当我们踏进节目现场,高达数米的环形屏幕上蜿蜒起伏于磅礴群峰之间的万里长城,千千万万走进高考考场寻求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考生,夜色下小岗村茅草屋里18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女排夺取“五连冠”万人空巷的举国欢腾,深圳“楼王”深情讲述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和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视听效果震撼的全媒体展示,典型人物现身现场的生动讲述,让人们彷佛穿越时光的隧道,沿着历史的画卷,走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沸腾的中国。录制间隙和几个学生交谈,他们告诉我,在这一幕幕真实生动、形象感人的历史情境中,一下子拉近了与那些原本以为只属于父辈的故事之间的距离,他们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原来每一个个体的前途命运与祖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就没有今天拥有的一切。

画龙点睛的嘉宾评论启发学生从知识到信念的提升。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因此,党史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以党史知识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党史中汲取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智慧、信念和力量。这场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的精心设计环节之一就是在每一组知识竞答之后,安排相应的嘉宾进行点评解读,讲出党史知识背后的人物,人物身后的故事,故事当中的道理,让党史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让生动故事深刻起来,从而起到画龙点睛、思想升华的作用。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希望这场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能以其中蕴涵的丰富知识、深厚思想和深沉智慧,在青年学子的头脑中余音袅袅、弦歌不辍,在青年学子的心灵中激荡风雷,激活力量!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冯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