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青春之我,挺膺担当,创国之未来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作品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罗晓玉2025-01-15
字号:AAA
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始终站在探寻中国道路的历史潮头,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发轫者、推进者和实干者。青春敢创造,祖国有力量;青年润沃土,乡村更美好;青春育新人,未来有希望;年轻赋文化,民族焕新光。青春不止有一种姿态,各行各业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不论身处哪个领域,青年人都应持续学习、锻炼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李大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酌古御今中国青年始终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始终站在探寻中国道路的历史潮头,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发轫者、推进者和实干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青年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党的青年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发生深刻变革。现如今,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向更完满的自己进发时,可曾将民族未来与之紧紧相连;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口,我们年轻一代又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和担当。

青春敢创造,祖国有力量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与中国青年的发展高度统一,相辅相成。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每一个青年拼搏奋斗的坚强力量,都是构成中国力量的关键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青年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青年更要主动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向科技创新要答案。无数的青年科技人才正在担负重任、勇挑大梁、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例如,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国产大飞机C919的前期测试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岁;复兴号高铁设计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7岁;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量子力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在多个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青年科研人员担重任、挑大梁,为科技强国的发展注入了青春能量,展现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

青年人才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科技事业的未来。科技创新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要立足于自身,勇于改革,敢与“卡脖子”掰腕子,要紧紧牵住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牛鼻子”,在科技创新的深海中奋勇向前,努力争当新时代的顶尖科技人才。

年润沃土,乡村更美好

青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因素和主体性力量,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青春的不竭动力与文化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人到乡村一线建功立业,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求“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阶段,乡村是大有可为的新天地,是淬炼青年的修炼场。与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不同,如今的新时代“绿领”青年有着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广阔的视野,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年轻人可以大有作为。

在国家的推动与鼓励下,大量的青年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一批批大学生村官怀揣知识走进农村,在新农村建设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涌现出了助力产业发展的致富“领头雁”,科技赋能农业的青年“田秀才”,建设美丽乡村的生态“守护者”,还有服务乡村治理的现代“新乡贤”……他们当中,有为了扶贫事业,奉献青春的“时代楷模”黄文秀,从课本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她引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并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推广,为振兴乡村而奋斗;还有7年间,扎根田间、地头、农家,让更多乡亲在家门口致富的安徽团最年轻全国人大代表王萌萌,用实际成效号召村民发展多元化产业,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那片小、破、穷的土地。不仅是希望的田野。还是宁静的田野,专注的田野,踏实的田野。它不是穷,它是等待发光的金子。”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入乡,千千万万个黄文秀、秦玥飞以实际行动证明农村不再是闭塞和落后的代名词。他们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和奋斗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精彩人生。

青春育新人,未来有希望

青年是教育事业发展最蓬勃的动力。青年的命运,从来都是同时代紧密连接,优秀青年是国家的顶梁柱,是时代的主心骨,青年教师也是其中一支强有力的“领航员”,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精力充沛,知识新颖,头脑灵活,做为“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先锋战士,勇立时代潮头,为培养党和国家所需人才添砖加瓦。

“不管怎样,我始终会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坚守传播乡村教育的窗口,做好乡村学生的‘第一面镜子’。”乡村教师赖家益不是在讲台,就是在田间地头。自小没有父母陪伴,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爱和包容中成长,一个个电话劝导在外务工的家长回家,回到孩子身边。格桑德吉,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毕业之后她毅然回到西藏,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不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把知识一点点注入一个个乡村。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点燃希望,培育未来。青年教师以奉献精神和教育热情,扎根于广大教育土壤,迎接时代的召唤。为孩子们提供了接触知识、学习技能的机会,让他们相信通过学习和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同时,以教育唤醒新一代国之栋梁的爱国之魂,坚定理想信念,激励更多人将小我之梦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砥砺奋斗中修得至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讲台,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一线,广大青年紧跟时代的步伐,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照亮孩子的明天,托举民族的复兴,不断创造教育事业新的精彩。

年轻赋文化,民族焕新光

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时代青年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到:“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高潮迭起的多元社会生态中,新生代的青年人们,凭借自身力量将非遗文化与数字化时代有机结合,努力使传统艺术更好地走进大众生活。比如,李子柒通过精美的视频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吸引了数百万观众,面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江寻千则以精湛的民间技艺走红网络,让非遗成为了网红文化的一部分,为文化传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式,也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年轻一代之间的距离;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让文物成精的想法照进现实,获知音无限、共鸣无限,也证明了,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流淌的,就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不变的最深沉的文化自觉的基因、家国情怀的血脉。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非遗不再只是历史的瑰宝,它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走进我们的生活,引领着文化传承的未来。传承了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磨难却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成为佼佼者,这与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作为当代青年,我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青春不止有一种姿态,各行各业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不论身处哪个领域,青年人都应持续学习、锻炼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坚守自身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青年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应有之义。

“青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躬逢盛世,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新时代青年的担与责。未来将由我们谱写。“新一代”应当传承好“老一辈”,叫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施展青春才干践行时代的担当。以我之青春创造国之未来,以我之奋斗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指导教师:李汶沁]
[责任编辑:张振香]
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始终站在探寻中国道路的历史潮头,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发轫者、推进者和实干者。青春敢创造,祖国有力量;青年润沃土,乡村更美好;青春育新人,未来有希望;年轻赋文化,民族焕新光。青春不止有一种姿态,各行各业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不论身处哪个领域,青年人都应持续学习、锻炼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