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家·春·秋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作品
上海交通大学 宫俊儒2024-11-11
字号:AAA
文章作品《家·春·秋》

家·春·秋

——“我的青春誓言”主题征文

题记:峥嵘战火,保卫我们的生活;伟大转折,把握时代的风口;年岁更替,坚守祖国的边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块块里程碑见证了历史的沿革。

一、峥嵘战火

下午出了码头,再沿着羊肠小道穿梭,翻过两座山更趟过一条河,等到视野里慢慢看不见遍地的狗尾草,等到脚下的路渐渐变得艰涩,等到夕阳静静沉没在青靛的天空,我们的村庄终于初现。

我还记得新中国以前,五更鸡鸣刚过,我就必须去赶集。我饿一点没有关系,但每当看到弟弟妹妹想拿馒头却又缩回的手,看到父母干枯而布满沟壑的皮肤,我只无奈地辗转反侧。辛辛苦苦的收成被地主搜刮后只剩些残羹,勉强换成钱币,到头来却换不回可以果腹的口粮。集市的铁门外,满满五六层都是换粮食的人。大娘的哀求,弟弟的哭声,还有那些一模一样的绝望的暗淡的眼神,我只感觉天空灰暗着。

那时,就是这样一贫如洗的村庄,却还时不时有那些强盗土匪的骚扰。还记得一些疲惫却宁静的午后,突然就听见“军官”的手杖,在车夫和苦力的身上飞舞;一些好容易捱到的夜晚,猛然就看到饮得烂醉的“士兵”,沿街寻人殴打。

偶尔会想想要是大哥在的话他会怎么做。在和我一样的年龄,他就扛起枪加入革命了。他很少讲述战场的故事,只是每次谈起那些战役,几乎从不哭泣的他总会红着眼眶。我总想要是他在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平白无故地受欺负,父亲也不用每天晚上都坐在低矮的门槛上,一支接一支点那燃不尽的旱烟。

那烟的火光在黑暗里看不见,余烟袅袅着,我知道是他们的思念。

我曾在无数个黑暗里难眠却无计可施。我望着鱼肚白的天边连绵的山川,山川却独自美丽着。我有点想哭。

但我盼来了新中国,盼来了土改。我仍记得那天解放军战士到我家的场景。年轻的女战士,一头乌发齐耳根,意气风发地对我母亲说:“你们欠那地主的钱和谷子,从此都一笔勾销不用还了!”父母那天激动的双手,女战士胳膊上的红袖笼,弟弟妹妹灿烂的笑容,都让那一天永远刻在我心中。我才知道大哥之前教我念的“耕者有其田”,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的期待,而如今这样的梦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了现实。

这片土地还是原来的土地,耕种的人还是原来的人,但有种东西却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再看那握锄头的茧,只觉得阳光下像一个谁也夺不走的勋章;再背那满筐的稻谷,只觉得身轻如燕满载着属于自己的荣光。

可是这样的平静又被打破了。突然有一天,村里来了一群穿着解放军军服的战士们。他们在村里的场坝上把大家集合起来。满场的人群拥挤着,我四处打听却知道原来美军兵临鸭绿江边,对新生的共和国虎视眈眈。

我的愤怒被即刻点燃:刚刚到来的幸福和平生活,刚刚到手的属于我们的土地,我们怎肯轻易相让!

我想起大哥为了革命毅然离家的背影,想起父母佝偻的身躯,想起弟弟妹妹吃到肉沫的笑脸;我望向饱经磨难却依然张开双臂迎接我的村庄,望向天边的巍峨秀丽的山川,望向远方的那些同样美丽又壮阔的、我到过的未曾到过的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我知道我将拿起武器,为保卫而战,为保卫土地“耕者有其田”而战,为保卫家乡而战,为保卫祖国而战。

再望一眼我的村庄,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哥几乎从不跟我们讲战场上的事——当我也走上战场。

我不停被震撼着。当敌人的飞机飞过,我才明白震耳欲聋绝非夸大其词;当敌人投下的弹药炸开,我才明白我们的武器在敌人面前有多么微不足道。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鲜血,那么多破碎的躯体;前一秒还和我说笑的战友,就这么猝然长逝;威严又慈爱的指挥员,也无法抵挡贯穿血肉的子弹……

在营地的深夜,我终于习惯不绝的枪炮声。我习惯性地望向天边的鱼肚白,这次连绵的不是山川而是战火。这次我却一点也不想哭了。我感觉我的心已经坚硬了。

我绝不后退!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我想起在家乡时我默许的誓言,我要像哥哥一样,我要用我的青春之躯保卫我的祖国。我身后的每一片土地,都有成千上万个我的家乡,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

如果说拿起枪是唯一解,那就让我来吧。就让我的鲜血为后世开太平吧。天亮了,冲锋号响了。冲啊!

二、改革春风

年轻的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真是越来越看不懂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了。

生活本来就是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年成好了秋收便劳累些,年成不好时也只不过领到的口粮少一些,精打细算下,也不会出大问题。

谈不上这种日子是好是坏,但从小到大都是如此,就让人十分讨厌了。我看着自己的长辈们,他们年轻的时候就像我一样,我也知道自己再过二十年,就会变成他们的样子。

我觉得没有谁真的愿意年轻的时候一眼望到自己以后的全部生活。

最近大家都在嚷着“分田包产到户”,我其实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只知道从今以后公社的土地又归我们自己所有了。年轻人很难理解农民对土地的热情,但去年秋收之后,看到自己汗水浇灌的变成仓里堆积的,我完全明白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对农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从此锄头的每一下挥动,触地后的每一次震动,奋力地拔出,高高地扬起,风在耳边啸叫,像是家里的谷堆越长越高。

那似乎是一个开始,他们管这个叫改革开放,模模糊糊的,好像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慢慢的,隔壁几个村有耐不住性子的年轻人,背起包坐上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听说去的地方叫深圳。

我其实并不理解,他们的全部家当可能也就只值那一张车票,还是单程票。放着家里的地不种,顶着“败家子”的骂名,到了目的地,他们要怎么生存下去呢?

有的人再也没回来过,不知道是发了大财,还是出了大事。回来的那些人里,有的垂头丧气,也有人没多久就要张罗着盖新房了。

我不能不好奇,我很难不出发。

我没有本金,但各种贷款看的我眼花缭乱,申请手续容易到不可思议;我没有经验,但只要消息灵通,敢打敢拼,这边买,到那边卖,就能赚到第一桶金;我没有见识,但随着一笔笔资金的流动,我也开始见到一些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人,并慢慢成为那样的人。或许资本家和企业家的区别就在于,当一个人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本之后,他是选择成为资本的俘虏无限的扩张下去,还是选择像飞到顶点的烟花一样绚烂的爆炸,反哺社会和国家。让国家因为有你而强大,让社会因为有你而进步,让人民因为有你而富足。

回想起那段时间,我只能依稀记得亢奋激进的心态,和日复一日的奔波。或许这就是所谓“时代的风口”,我越来越觉得如此。过上了更好生活的我,创造了更大价值的我,究竟有什么事情做得比别人出色呢?又有什么事情做的比过去的自己更出色呢?

一点点勇气,或许吧。如果当时没有走出门去,那我和我的父辈们不会有什么区别。但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有点像一个坐在电梯里的人,按了一下到顶楼的按钮。按下那个按钮真的没有耗费我什么力气。如果有人问我,我是怎么到达顶楼的,我或许会说,因为我勇敢地按下了按钮。但其实我心里明白,是因为我运气好,刚好坐上了那部电梯。

感谢这部电梯。

三、边境霜雪  

雪又开始下了。

我站在岗台上,看着大雪又慢慢飘飞下来。绿色的军大衣渐渐染成斑驳的白,同身后的茫茫雪白融为一体。天更冷了,早已冻得通红的手开始发烫,似是要融化沾染的雪花。呼吸在空气中成型,又忽地溃散,带着热量迅速消失在边疆的风中。

时不时有几列火车经过。哐当声由远及近,我举起手敬礼,迎接这辆途径的火车。高原凛冽的狂风夹杂着雨雪扑来,火车再度消失在大雪深处。

天空中没有飞鸟。或许是太冷,又或许是太高,冷白的天干净得没有一个噪点,只有深黑色的树静默地伫立着。我的目光失了焦,极目望向同样失焦的远方。

这是我再日常不过的生活,是我驻守边疆的第四个年头。

昨天翻日记,翻到 20 岁时,第一次到连队防区值守。那年的雪很大,从小在南方城市长大的我第一次见到那么深的积雪。一脚下去,松软地塌下来,没到腰部,还没踩到底。这样大的雪,是没有办法行车的,只能徒步巡逻。深一脚浅一脚地手脚并用到边境,远远地望见界碑——全队甚至在雪里狂奔起来。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望见祖国的边界。

从最热的地方到最冷的地方,走了很久,走了很远,我终于能够认真地拂去界碑上的雪花。

我是有记日记的习惯的。但来到边境后,却记的少了,记的断断续续了。许是因为长期在高原地区服役,有时候总会头痛头晕、难以入睡,无暇顾及记录;也许是日复一日的巡逻站岗生活总是单调重复的,也没有内容去记录。又或许,这里的日子早已深刻进我的记忆,再也无需纸笔。

日记本的封皮里夹着泛着旧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是祖父留下的。小时候听祖父无数次念叨起他在战场上的日子,多到我能描述出飞虎山的每一条沟壑。曾经不理解为何祖父要决意离家奔赴战场,而现在,我或许早已在不觉中传承了他的精神。

选择参军时,朋友问我:为什么要选择去受苦呢?注视着远方的国境线,我想,我能交出完美的答卷。没有一个人不愿意享受,但是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享受去了,那又有谁来保卫国家呢?如果都不愿吃苦,那国家如何能立足、强大呢?

晚上想给爸妈打个电话。如果可以,真想带着他们来边防看看。看一看这里美丽的风景,和我生活了三年的地方。

四、时代传承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旃施风光秀。”轻薄的相纸承载着沉重的史迹,我将相册翻遍,红日已升上山头。

薄薄的虹光在纸页上投射出斑驳光影,从早已发黄的黑白照片到如今鲜亮的彩色相纸,我注视着那神态酷似的坚毅面庞。一本薄薄的相册,却穿越岁月,让我做了一场跨越百年的梦。我看到这个非同寻常家庭里永不流逝的青春,我听到祖祖辈辈永远坚守的誓言。

曾祖父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祖父在改革开放时期决意外出闯荡,成为了汽车玻璃行业的知名企业家;而他放弃了优渥的条件,选择了前往边疆的驻守生活。他们是那些时代的缩影。他们是他,也是他们。

这些长眠于朝鲜半岛的英雄前辈们,他们将青春年华连同铮铮铁骨一并留在了鸭绿江外的冰雪里。他们有的留下名字,有的没留下,他们有过迟疑,有过胆怯,但当绝境真的到来,他们一步不退,奔赴异国他乡的战场,为了家国浴血奋战。他们毅然扛起枪保护身后的土地,他们甘愿在险恶的战场中为国捐躯,因为在他们的身后,正是我们的中国

,我们的家乡。

这些行走在时代前沿的实业巨子们,他们将青春年华连同进取之心一并盛放于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们面对着低效的制造业、零散的手工业、荒芜的服务业,却在方兴未艾的市场中铸就了经济腾飞的奇迹。他们顶住压力与风险离开身后的土地,他们不顾他人的眼光率先改良创新,因为所建设的地方,正是我们的中国,我们的家乡。

这些驻守在中印边境上的边防战士们,他们将青春年华连同赤子之心一并种在了祖国的南部。他们来自辽阔的大漠、肥沃的黑土、温软的江上,却都在寸草不生,极寒极恶的昆仑之巅上,看着乡愁野蛮生长。他们毅然张开双臂保护身后的土地,他们甘愿在湍急的冰流中永远睡去,因为所站立的地方,正是我们的中国,我们的家乡。

我看到星河滚烫,就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在熠熠发光。我听到阵阵嗡鸣,似乎属于我的青春也在心中响起。闭上眼睛,我听到它说:

“青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气质。是激扬文字,烈火雄心。是什么都敢试一试,什么都想瞧一瞧。

青春是三尺微命,许身报国;青春是孤注一掷,投身建设;青春也是毅然决然,委身边防。

要出发,在党和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出发;要建设,到这个国家最需要我们的领域建设;要燃烧,去这片大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燃烧。

且昂首,便如巨浪涛涛。”

(全文 4537 字)

[指导教师:汤翔鹰]
[责任编辑:张振香]
文章作品《家·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