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 | 原创音乐剧《鲁迅》的诞生
《鲁迅》是一部由非艺术类院校学生原创的大型音乐剧。回首两年多的创作过程,《鲁迅》以一个灵感诞生的大纲为起点,从《野草》《影子》两首歌曲开始,同步推进剧本撰写与作曲、编曲、填词等工作。作品初步成型后,主创团队开展剧本围读会,即分角色朗读剧本对白、演绎唱段,关注剧本语言本身的魅力和演员的声音诠释。前期工作完成后,2022鲁迅剧组建组,创意团队(Creative Team)与制作团队(Production Team)开展了紧锣密鼓的协同创作——演员乐手正式启动排练;舞美组详细设计舞台结构方案与可视化、服化道;宣传组定调视觉风格,配合着编导组构思的精妙舞台调度(即演员活动位置的安排与转换)与舞蹈编排。一场大戏最终在舞台上予以呈现。
11月19日晚,《鲁迅》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菁菁堂首演,以当代学生的视角重构鲁迅的生平,展现他的理想与激情、挣扎与自我和解,展现那个时代的希望与局限、斗争与前进。
《鲁迅》剧组与现场观众合影
首演落幕后,菁菁堂经久不息的掌声伴着谢幕音乐响起。演员与乐手们轮番谢幕,主创们也在剧组成员的簇拥中上台。在总制作人向现场观众致谢后,剧组全体成员再度唱响作为《鲁迅》起点与初心的《野草》。“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将烧尽一切野草乔木/于是便无可腐朽”——剧组渴望演绎出的鲁迅精神,同时也在为舞台奔忙的他们身上燃烧着。
《鲁迅》剧照
剧中人“写下去”的执念
成了我“写下去、做下去”的动力
2018级的冯胤仪是《鲁迅》的总制作人,负责筹建创作团队、筹办剧本围读会、建立剧组工作组,并对整个剧组的进度和组织架构进行把控。她同时作为创作人员负责作曲,也担任音乐总监。从前期准备到现场指挥,她一直奔走在《鲁迅》筹备的第一线。
冯胤仪进行指挥
以冯胤仪为核心的主创团队于2020年10月开始创作;2021年春节期间,全剧第一个唱段,即鲁迅个人主题曲《野草》的创作完成;寒假结束后,剧中女性角色主题曲《影子》的创作完成;2021年春季,在基本完成鲁迅核心制作组的组建后,冯胤仪与编剧李舜凝、编曲王恺镔继续《鲁迅》的创作;2022年初,剧本围读会举行,已见雏形的剧本结构在围读会后再次进行大幅度修改。同时,在围读会筹备期间,冯胤仪开始着手建立完整的正式剧组,确定主演、角色演员、乐手、工作人员等;2022年1月28日,2022鲁迅剧组正式成立。
2022年春季学期开始后,上海疫情暴发,剧组排演工作被迫暂停。在线下合作困难与设备缺乏的条件下,创作团队只能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写作,制作团队也艰难地推进工作。
疫情的持续也让原定五月的演出一再推迟,延期举办的无奈之举让许多即将离开交大的主创与卡司、乐手难以继续留在剧组。为弥补遗憾和留作纪念,核心制作组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先导音乐会的录制。
先导音乐会拍摄及剧照
2022年秋季,剧组工作逐渐回到正轨,主创们开始重新整理、安排各项工作。可就在此时,封校再次为团队的运转带来困难。所有设备被运回办公室,排演紧急恢复线上。
直到国庆期间,剧组才在小范围内恢复了线下排练,而此时与预计的演出时间只相隔一个月。冯胤仪尽可能地组织起校内外的演员与乐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排练。演出前最后四周,剧组进入冲刺合成期。剧组成员常常用一整个周末的时间参与排练,先后完成了二审、三审、终审合成,通过反复打磨确保最终的演出质量。
冯胤仪负责三审乐队合成
演出前的几天,主创团队处于极度紧绷和透支的状态。“很多东西,比如舞台和乐池的定制结构,我们只能自己分析摸索、自己购买材料试验、自己搭建。”冯胤仪回忆道,“作为制作人,我在进场的第二天冒雨买了十床被子用作鼓房隔音结构的替代品。舞美组的朋友们也是自己去建材市场采购木板、螺丝、亚克力、铁丝,自己加工纱幕、景杆道具,制作演员头戴支架等等装备。”
经费紧张、疫情反复、创作瓶颈、进场紧急……两年的制作过程中,《鲁迅》曾面对的障碍还有很多。
“但我们一直有这样的理想,就是要做出一部能媲美商业作品的音乐剧,也希望在交大的‘文艺荒漠’中破土而出、创造不同。”谈及为何能坚持下来,冯胤仪这样答道,“在创作过程中,随着对于鲁迅的了解逐步深入,笔下剧中人‘写下去’的执念也成了我‘写下去、做下去’的动力。”
《鲁迅》的首演受到了现场与直播间观众的广泛好评。截至发稿,其先导音乐会播放量已超过六万人次。可对于这部作品,冯胤仪还是中肯地给出了8.5分的评价。“音乐创作和剧目制作上可以给7.5分。但是从制作的专业程度来说,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还有1分是给我们这个团队的。在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里,‘拉扯’出这样一个剧组非常不容易。《鲁迅》中的内容本身也是我们团队主创生活状态的映射——在一次次绝望中告诉自己写下去、写下去、写下去,在一次一次遇挫时燃烧自己,去完成先前被看作大话的理想。”
对毕业在即的冯胤仪与许多其他主创而言,这也许是彼此的最后一次合作。但冯胤仪还是肯定地说道:“我相信这部作品会进步,我也会努力让这部作品不断进步,未来,总能通过某种形式让更多的观众看到《鲁迅》。”
《鲁迅》全体核心制作首演后合影
值得冯胤仪额外加出一分的《鲁迅》剧组汇集了各个年级的同学,大家因对音乐剧的热爱而相聚。剧组中最大的成员生于96年,最小的则是04年生人,但大家总能相处得很融洽,并不会因为年龄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代沟。冯胤仪直言,直博二年级的鲁迅扮演者毛厉宁有时候是剧组里最“幼稚”的一个,而《野草》首演时还在读高三的导演何滨辛也可能是剧组里最“成熟”的一个。
不能因为没有人做就不做了
那怎么办呢
只能自己学
高考结束的那天,2021级的何滨辛在网络上得知《鲁迅》正在筹备的消息。一年后,她不但如愿进入《鲁迅》剧组,而且成为了其中的导演与卡司总监。
这是何滨辛第一次担任导演。为了胜任这一角色,传播学的何滨辛常常跨专业阅读表演教科书,学习演员的台词节奏、情绪表达,并以拉片的方式看剧,增加对灯光、舞美、调度的了解。认真习得的理论知识让何滨辛在导演上渐渐有了自己的心得:“比起让演员根据特定的模式表演,更重要的是应该激发他们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因此在排戏之外,何滨辛也强调让演员们写人物小传,并指导演员进行戏剧训练。“我们有练过即兴表演,而这次表演中我看到了很多大家即兴发挥得很出色的地方,这让我很感动。我也一直和群演们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而在大家的表演中,我看到每个角色,包括配角,全都立住了。”
何滨辛与演员交流对接
整个制作过程中,何滨辛也参与了摄影、剪辑、宣发等各项工作。面对新的任务与工作,何滨辛的想法常是:“不能因为没有人做,这件事就不做了。那要怎么办呢?只能自己学。”
2022年2月,针对剧本围读会中观众与专业人士给出的反馈和意见,下半场剧本与音乐都面临着大规模的改动。而面对原剧本的情节与人物设计难以匹配音乐剧的表演形式、演员的排练进度与安排刻不容缓等重重现状,如何在保留结尾《野草》《影子》两首作品的同时,基于已有的框架衔接好上下半场?如何更好地塑造各个角色的形象?音乐结构的调整下,如何重构台词与歌词?许多问题困扰着何滨辛。
何滨辛负责现场彩排
2月下旬起,为辅助编剧完成剧本修改,尤其是打磨《野草》前后的剧本,何滨辛将鲁迅的《野草》原作反复阅读了四五遍,甚至能够背诵许多段落。她也在采访中强调了大量阅读的重要意义:“编导岗位上,没有积累,一定没有产出。”
如果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给《鲁迅》剧组一个关键词,何滨辛会选择“共同创作”——是编排舞台调度时自己与导演搭档林安然分别侧重“理论”与“感觉”的共同创作,是构思剧本时自己与编剧搭档邱一航常在激烈争论中打磨词句的共同创作,也是音乐、歌词、舞美、宣传、演员各个组别之间的共同创作。身兼数职,尤其负责与25位演员沟通的何滨辛感叹道:“这个团队少掉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回顾进组后的工作,何滨辛常用的形容是“很耗费精力,但很好玩”。采访中她无心的一句“《野草》这一段是我在3月一个凌晨的3点23分写完的”展示着她投入的心血与热情。而当被问起《鲁迅》有没有可能作为保留节目时,何滨辛给出的答案是“还要move on”:“鲁迅不会是我们这个团队最好的一部作品,它只是我们的第一部作品。”
把一切交给舞台
作为鲁迅饰演者的毛厉宁将决定参演这部剧的原因描述为“这是一群人圆梦的过程,我不能不参与其中”。
与见证《鲁迅》诞生的主创们相比,毛厉宁在前期准备近四五成时才加入,负责出演剧本围读会的部分片段。后来,听到主创团队对这部剧的详细介绍后,毛厉宁正式决定进组。较晚的进组时间与重要的主演任务对毛厉宁而言皆是挑战。
鲁迅(毛厉宁饰)与黑衣人(马一鸣饰)剧照
在表演上,生活中的毛厉宁与鲁迅这一角色其实存在较大的差别。揣摩剧中鲁迅的情绪与心理对毛厉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需要他花费不少精力去理解、演绎。就读于物理系的毛厉宁本对语文也不感兴趣,但仍为了更好诠释角色,而认真阅读了《野草》原作,最终将鲁迅的感情在“但我坦然,我欣然,大笑而歌唱”中抒发得淋漓尽致。《野草》也因此成为了毛厉宁最喜爱的片段,他毫不掩饰对填词、作曲、舞台调度及舞美的称赞。相信亲历这一场视觉盛宴过后,毛厉宁一定对舞台有了更深的感触。
毛厉宁的身上有一种当下常说的“松弛感”。平日的排练中,在没有轮到自己上场时,他便在一旁安静地休息,没有任何主演的架子。而回忆起排练时的趣事,他则谈到“排练时大家围坐吃盒饭的氛围很好”。也许正是这样的从容与沉静,才能让毛厉宁得以扮演好这样一位近100分钟都须在舞台上的高难度的角色,也让他在直博二年级的学业压力中,依旧兼顾好剧组繁重的排练任务。
《鲁迅》剧组合成期集训
当被要求评价自己首演中的表现时,毛厉宁风趣地告诉益友记者:“今天的演出中我有失误,但也很满意了。如果要给自己的表演打分,我会打100分。”回首毛厉宁一路以来演技的成长与蜕变,100分对他而言实至名归。“我也没有什么心路历程,就像导演叮嘱的那样,把一切交给舞台。一开始有点过于激动,之后就慢慢融入了。”
“希望《鲁迅》不止于此,希望能给关注这部剧的朋友们留下好的回忆。”毛厉宁最终这样祝福道。
一定可以的!
我们一定可以的!
如导演何滨辛所强调,“没有小角色”。群演在《鲁迅》中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一位演员告诉益友记者,10月看到《鲁迅》演员的补招,想起去年曾听过的《野草》与《影子》,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来,“不能让大学生活有遗憾”。在进组后,自己更是完全被大家对音乐剧纯粹的热爱所驱动。虽然只参与了一个多月,但是也见证了《鲁迅》完整的落幕,在节目中“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另一位演员也说起排练过程中的趣事:休息的时候,大家会在后台唱一些音乐剧片段,其他人便自然地加入和声。在上台之前,大家也在互相加油,说着 “一定可以的,我们一定可以的”。
落幕后《鲁迅》演员合影
无悔相遇
来日相逢
正如结尾处众人所唱的“无悔相遇”
我们与原创音乐剧《鲁迅》也无悔相遇
感谢剧组全体成员
呈现出一部如此震撼而有力量的作品
祝所有心怀理想的人们
都能在热爱的领域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