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文化,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原创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夏蒋义2024-09-27
字号:AAA
七月下旬,天津外国语大学“循迹将乡,赓续红脉”实践团来到安徽金寨开展社会实践,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助学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这个暑假,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求索荣誉学院“循迹将乡,赓续红脉”——大别山红色老区革命文化实践团的师生来到了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联合了天津广顺园社区“家门口”的研学营、小鲤智家大学生创业项目,组织了来自天津市河西区广顺园社区的近50位居民们,在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的金寨县共同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旨在创新思政教育模式,融合理论与实践学习,深化助学帮扶工作,并由大学生创业团队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津皖两地人民的交流。

探寻红色记忆,传承爱国基因

为深入了解金寨这一革命热土的光辉历史,实践团首先来到了金寨县烈士纪念广场,瞻仰烈士纪念碑并重温入党誓词,同时参观了红军纪念堂,更进一步了解了金寨的历史。仔细阅读烈士名单,大多数红军战士牺牲的年龄都基本是20或30岁左右,最小的竟只有19岁,看着他们表情坚毅的画像,实践团成员不禁潸然泪下,指导老师陈辰表示:“金寨不仅是革命的圣地,更是红色文化的源头。此次的活动,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红军先烈的英勇事迹,这对于我们的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实践团聆听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其中有一段极其影响深刻:在敌人的一次搜山中,红军妇女排的张敏怀抱着刚出生 6 天的婴儿,因为缺少奶水,孩子饿得直哭。为了不暴露目标,保护其他同志,她含泪将孩子紧紧捂在怀中。由于敌人停留时间过长,孩子窒息而死。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实践团深切感受到了红军与当地人民的军民鱼水情,以及为革命可以牺牲一切的无私精神。

9090653.png

(图为实践团参观红二十八军坚持三年革命纪念园 刘丁玚供图)

挖掘地区资源,促进助农发展

金寨自然资源丰富,当地秀丽的山水让实践团再一次感受到金寨文旅资源的丰富,赞叹游览之余,也领略到了当地生态保护与文旅开发齐头并进的丰硕成果。

为增进对当地产业的了解、开展助农实践,实践团走入了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全军乡熊家河村一所腊肉工场,运用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技能与工场老板开展交流,在采访中,工场老板张先生说到:“我们这里的黑毛猪肉质优良,加上特殊的晾晒工艺,腊肉的品质非常高。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能与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对接,让我们的产品走得更远。实践团的到来,我们不仅得到了宝贵的建议,还能通过他们的网络推广我们的茶叶,这对我们的乡村振兴非常有帮助。”同时他还表示,由于近年来自己收益的不断增加,原本在外地上学的儿子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接手自己继续开展生产经营,这让实践团更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的新机遇,也见证着当地人民生活的喜悦感与获得感。

9090874.png

(图为实践团走访当地腊肉工场 刘丁玚供图)

开展助学帮扶,增进津皖友谊

结合提前了解到的当地贫困家庭的信息,实践团分两队一共走访了六组困难家庭,走访的其中一户家庭,姐姐19岁罹患自闭症,读完初三就辍学到现在,孩子妈妈因小儿麻痹而身患残疾,孩子爸爸身上也有包括糖尿病等诸多疾病,一家三口没有一位是身体健康的,日常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来治病,当看到实践团中的大家时,孩子妈妈流着泪感叹:“看到孩子们都这么健康真羡慕呀!”潸然泪下之余,实践团安慰他们一定要重振对生活的信心,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号召随行居民向困难家庭进行爱心捐助等,并考虑回津后组织更多的人为当地困难家庭提供帮助。

9090902.jpeg

(图为实践团开展助学帮扶并与困难学生交谈 刘丁玚供图)

晚上,实践团邀请金寨当地的居民与随行的天津居民一起绕着篝火唱山歌、奏乐曲,大家一起合唱了《映山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爱国歌曲,在大别山这一被革命热血浸染的土地上,红色文化在大家心中扎根得深了

9091028.jpg

(图为实践团开展津皖联谊篝火晚会 韩明朗供图)

在当地的实践中,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大别山这一革命老区的厚重历史和红色基因,也看到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实践团参观了革命旧址,聆听了英雄事迹,深切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同时,将爱心与关怀带给了当地孩子,增进了津皖两地人民的交流,这让实践团成员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的信念,激励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9143788.png

(图为实践团与随团社区居民大合影 刘丁扬供图)

(通讯员 夏蒋义)

[责任编辑:谷小雨(实习)]
七月下旬,天津外国语大学“循迹将乡,赓续红脉”实践团来到安徽金寨开展社会实践,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助学帮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