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讲解人员白京平:史海钩沉,守望者言
原创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北石窟寺实践团队2024-09-18
字号:AAA
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北石窟寺实践团队与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展开了交流合作,针对北石窟寺文物保护、文化宣传进行实践活动。

  北石窟寺坐落于甘肃省庆阳县覆钟山,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石窟。作为泾川南石窟寺的姊妹窟。它最早由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修建,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多个朝代。它规模宏大,依而修,共计有近三百处窟龛。

  在这高廓之间,人们仰望千尊佛像,期待石窟守护人来为他们揭开千年古刹的神秘面纱——这正是北石窟寺社会教育部的白京平的工作。从上世纪初来乍到的青年,到如今口若悬河的石窟讲解者,他和北石窟文保工作一起走过成长的三十余年。

 

讲解工作缘起

  何以成为北石窟寺的讲解员?回忆起这段生涯之路的历程,白京平愈发感觉命运奇妙。他与北石窟寺的相遇朴素且偶然——在上世纪,北石窟寺工作人员们没有很具体的任务分工,生活条件也较为艰苦;喜欢与人交流的他,说得一口清晰的普通话,经常负责接待游客等事务;渐渐地,他逐渐专注于北石窟寺的讲解工作这一讲就是三十多年。

图片.png

  图为白京平为团队成员介绍北石窟寺        魏欣茹摄

作为讲解员的三十余年

  在这半个甲子里,北石窟寺的文保工作不断完善,部门分工也更加专业科学。旧时在接待处任职的白京平,如今已是社会教育部的一名资深讲解员。

  在白京平心目中,讲解工作可以分为两面:对于讲解员来说,积累大量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讲解方法是必要的;对于游客来说,通俗易懂的语言则更具吸引力。于是,白京平一边学习考古报告等专业资料中的知识,一面避免程式化讲稿的约束、力求通过生动简明地将北石窟寺的面貌展现在游客面前。 讲解工作不光是背诵,而是要触动人心。这样的理念一直在他心中回响,指引着他在讲解中融入个人的理解和情感,增强讲解词的故事性和吸引力。“窟龛中的塑像虽然雕刻于千年以前,但其中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形象却是为先民和今人共感的。”白京平表示。他在讲解过程中关注先辈和今人在思想上的共性,以此为出发点,解构深奥晦涩的专业知识,将北石窟寺初步开凿、历代增修和当代考古的历史婉婉道来。

图片.png

 图为白京平为团队成员介绍北石窟寺        魏欣茹摄

  每一讲解都是文化的桥梁,每一次交流都是心灵的触碰。白京平生动的讲解,让历史与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了更多游客心中。这是游客走近石窟文化的一步,也是白京平观照古人心境的历程。为了使讲稿更加科学扎实,他跟随考古学家走遍甘肃的各大石窟,深入了解石窟文化的方方面面。为什么菩萨常常侍立两侧?为什么有些洞窟采用覆斗式顶?从故纸堆间、考古路上,白京平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仿若穿越回千年以前的覆钟山下。再回到北石窟寺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他妙语连珠,带游客走近工匠落斧的那刻。

 

对当下和未来的展望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白京平有着自己的看法。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但个人的努力是关键。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长处。他认为,社会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就像曾经略带迷茫的自己,在三十余年的讲解工作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一张板凳、一杯茶,白京平常常可以如此待一个半天,看着千万尊佛像在落日后逐渐隐去容颜,沉浸而舒适。无数个这样的日子流水般淌过,现在,他将于今年秋天告别多年工作的岗位。不舍于退休的同时,他也期待着新一代青年投身于北石窟寺的研究与讲解当中庆阳北石窟寺的文化底蕴深厚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知道它了解它。现在很多年轻人投身于文化传承的事业,这让我感到很欣慰。曾经,白京平通过讲解,让游客在幽暗的洞窟中识得璀璨的民族文化;未来,新一代青年牵引潮头,让这文化之河生生不息。

图片.png

 图为白京平为团队成员介绍北石窟寺        魏欣茹摄

[责任编辑:谷小雨(实习)]
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北石窟寺实践团队与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展开了交流合作,针对北石窟寺文物保护、文化宣传进行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