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京剧古韵,扬国粹新风 ——中国海洋大学暑假实践顺利开展
中国海洋大学 张铁宇2024-07-22
字号:AAA
为了调研当今辽西地区京剧的传承发展情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团队于7月9日至12日前往辽宁省锦州市开展调研活动。

传京剧古韵,扬国粹新风

——中国海洋大学锦州戏曲发展与城市文化传承”调研实践顺利开展

 

梨园万变数京腔,脸谱逾千衣百装。辽宁京剧作为京剧艺术地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在清末、民国时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在京剧界享有盛誉。自上海“海派”京剧出关演出后,京剧便开始在东北地区风起云涌、遍地开花,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炽烈、激越、注重情节、强调表演、可看性强等诸多演出风格。辽宁作为关外京剧的龙头和重镇,在历史上先后涌现出了唐韵笙、张世麟、于魁智、迟小秋等众多著名京剧艺术家。

为了调研当今辽西地区京剧的传承发展情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锦州戏曲发展与城市文化传承”调研队于7月9日至12日前往辽宁省锦州市,通过问卷调研、参加公益演出、采访京剧艺术家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了解辽西地区京剧发展现状,并分析京剧发展的现存问题。

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发展现状

为找寻京剧发展的问题,实践团队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雪球抽样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百余位青年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的青年人从未听过京剧表演,九成以上的青年通过网络媒体开始接触并了解京剧艺术的,其中不乏有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观看京剧演出”。对于制约京剧发展的主要因素,超六成受访者表示相比于其他流行娱乐方式,京剧的冲击与宣传力度小、社会关注度低;也有人认为京剧文化底蕴深厚,认为“欣赏门槛高”。通过问卷调研,团队成员发现青年群体对京剧艺术的接受度比预想要高,且青年对于京剧艺术的热爱并未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减弱。如加强对京剧文化的宣传与创新力度,打破京剧在青年群体中的“刻板印象”,那么京剧艺术必能获得更多青年人的喜爱,也将为京剧艺术注入更多鲜活血液。

image.png

 实践团成员开展街头随机抽样调研(实践队供图)

 

观看京剧演出,对话艺术大家

7月9日,实践团跟随锦州市京剧团前往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县,参与“京韵锦城,国粹雅风”公益演出。本场演出是辽宁省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由锦州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锦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文化下乡公益活动。

演出前夕,团队成员在征得锦州市京剧团的允许下,前往后台观看了京剧演员的画脸手法和乐队老师们的定音过程。国家二级演奏员白玉老师亲自为同学们讲解了京剧场面中文、武两场的主要乐器及音色特点。其中文场包含京胡、京二胡、月琴等管弦乐器,武场包含板鼓、大锣、铙钹等打击乐器。

image.png 

后台王子洋老师在画脸(实践队供图)

为感受艺术家们对于京剧艺术的热爱,了解辽西地区京剧文化发展现状,队员们采访了国家二级演员丁光祖老师武旦演员王鑫老师。丁光祖老师谈到,他从十二岁开始进入专业京剧培训班学习,毕业后从事京剧演出行业,看到目前喜欢传统艺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专场演出活动中观众座无虚席,他也倍感欣慰。王鑫老师表示现在有许多少儿京剧兴趣班,甚至一些四五岁的孩童已经开始喜爱京剧,这令身为京剧演员的老师们备受鼓舞。对于京剧团当前发展,老师们谈到去年一年剧团共举行了四十多场演出,有京剧进校园、进部队、下乡宣传、惠民演出等多种形式。甚至在疫情时期,剧团也从未停止演出,从线下的表演转为线上演出,从未让广大戏迷们失望。而在没有演出的时候,老师们在家也会进行下腰、吊嗓子等日常练习,保持自身随时处于可以登台表演的状态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丁光祖老师(实践队供图)

对于京剧未来的发展,国家二级演奏员李辉老师表示,互联网是京剧在当代最好的传播方式之一,京剧可以借助互联网对大众进行知识普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京剧的魅力;同时也需要注重对青年群体的宣传引导,尝试让京剧走进中小学的课堂,要注意研究如何更好的激发青少年对京剧的兴趣此外,京剧发展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要从当代事迹取材,与时俱进地开展艺术创作

采访结束后,队员们还参与了公益演出的现场服务。随着京剧《铡美案》、《武松打店》等经典选段与武戏展示震撼呈现,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老师们娴熟的动作、优美的唱腔,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也点燃了实践队成员对京剧文化的热情。

image.png 

公益演出现场:武戏选段《女杀四门》(实践队供图)

image.png 

演出结束后实践队员与艺术家们合影留念(实践队供图)

 

参观民间剧社,感受“名票”热情

7月12日,实践团队来到了锦州市最大的剧社——龙江剧社,通过观看剧社排练过程、采访杰出票友,来切身感受民间票友对京剧的热爱及追求。龙江剧社成立于2001年,由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京剧爱好者组成,结社二十载,作为一个能演折子戏、现代戏、甚至全本大戏的大剧社,在全国赛事活动中摘金夺银、成绩瞩目。在2016年,龙江剧社荣获全国和平杯“金牌票房”,这是全国最高的京剧票房团体荣誉奖。此外,剧社成员还分别获得过全国京剧票友最高级别的“天津和平杯”大赛“双十佳”奖和“优秀”奖,省市级奖项更是不胜枚举。

image.png 

龙江剧社排练折子戏《大登殿》(实践队供图)

在观看剧社排练过后,实践团队采访了剧社社长赵玉文老师秘书长王丽芳老师。通过老师们的讲述,实践团队了解到剧社每年都会进行大大小小无数次专场演出,剧社多次带着全本传统京剧《八珍汤》、《四郎探母》等经典曲目深入部队、农村、大学校园、敬老院等场所举行公益演出,对于宣传慈孝文化、舍身取义、保家卫国、团结和谐等优良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剧社中有孔祥达、常怀武等京剧团退休的专业演员作为指导老师,有辽宁省慈善总会的资金支持,使得剧社稳步发展

image.png 

龙江剧社社长赵玉文老师接受采访(实践队供图)

谈及京剧的发展,老师们表示推动京剧事业向前发展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专业京剧团体,二是京剧票房票友。锦州市京剧团和龙江剧社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为辽西地区京剧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巨大力量。而要想让京剧艺术长期繁荣,更需要在青年群体中不断发展票友。访谈最后,老师们对实践团成员们的到来表达了感谢,也希望团队能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多多宣扬京剧艺术,让更多人认识、喜欢京剧艺术。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被老一辈艺术家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更是在亲临现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震撼与魅力。大家纷纷表示要讲好京剧艺术的故事,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线下实践告一段落,接下来队员们将继续关注辽西地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情况,为京剧这一国粹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做出青年人的贡献。(通讯员:中国海洋大学 张铁宇)


image.png 

实践团合影(实践队供图)

 


[责任编辑:石悦,许心怡(实习)]
为了调研当今辽西地区京剧的传承发展情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团队于7月9日至12日前往辽宁省锦州市开展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