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史教育+”模式,昆工学子用“四阶段五成果”回报祖国
魏彬,史朝阳2023-08-31
字号:AAA
2023年7月4日至13日,昆明理工大学组建2023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开展了为期10天的党史学习实践活动,构建“党史教育+”模式,让青春学子用“四阶段五成果”回报祖国。

一、背景和思路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实践老山精神,青春回报祖国!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团十九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3年7月4日至13日,昆明理工大学组建2023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开展了为期10天的党史学习实践活动,构建“党史教育+”模式,让青春学子用“四阶段五成果”回报祖国。

此模式针对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具有典型性,育人实效明显,可供带队教师复制及推广,具体为依托“红色教育资源”一个脉络,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的十九大部署”两个纲领,采取“党史教育+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支教戍边”三种形式,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四个阶段、最终形成“成员配备齐、主题教育深、仪式教育细、调查研究广、支教戍边实”五大成果与特点,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边疆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图1:昆工学子用青春回报祖国

二、“四阶段”实施方法和路径

学思想:追寻红色足迹,开展党史学习

7月7日—9日,实践团队先后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老山作战纪念馆、西畴精神展览馆、坝子雷场、南疆记忆陈列馆共5处红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用党史指引人生航向,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真正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图2:团队成员来到西畴精神展览馆,深入了解西畴县三光村的发展变化及形成的西畴精神

(二)强党性:深入百姓人家,开展调研宣传工作

7月9日—12日,实践团成员先后走进麻栗坡县天保老寨村、八步南清村、农旅集团共3处实地,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企业走访”形式深入,用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开展多维度调研宣传工作。深入基层社区、乡村寨子,实践团成员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八步南清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挖掘红色人物、党史故事,实践团成员体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领悟老寨村在特色发展中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访企拓岗延伸就业渠道,实践团成员了解农旅集团未来发展规划后,更加坚定紧跟党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努力增长本领,更好服务社会发展。  

图3:团队成员与村民亲切的交谈,为村民普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

(三)重实践:青春奉献祖国,开展“初心卫国”戍边实践

7月7日—8日,实践团依托昆明理工大学第三后备营,前往西畴县三光村、老山主峰、天保口岸、319边境线4地开展“初心卫国”戍边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用眼睛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用耳朵听戍边战士的家国情怀、用脚步守护边境线的安宁祥和、用心感受“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图4:在坝子雷场开展行走的团课,开展“奋斗的榜样”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四)建新功:青春回报社会,开展“同心筑梦”支教实践

7月4日—13日,实践团依托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全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全国“圆梦工程”服务农村未成年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三大项目,分别在麻栗坡天保口岸学校、县第二小学以及八布乡小学、社区共5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同心筑梦”支教实践。

支教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引领、科技引导、文化传承、美育培养”为内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一铸三立六课程”为主要内容,展现出昆工城院学子的青春风采,提升学校共青团在社会领域的“三力一度”,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夯实推进青年学生“筑基工程”。

图5:在八布乡小学团队成员与同学们一起完成超长画卷

三、“五成果”展现形式和路径

(一)成员配备齐

实践团队在筹备阶段,结合实践内容与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成员招募,最终形成了成员配备齐全的45师生团队。

从人员来源分析,有校团委青马菁英班学员、城市学院青马青卓班学员、第三后备营成员、部分学院师生代表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从民族构成分析,团队涵盖汉族、白族、壮族、彝族、傈僳族、佤族、苗族、蒙古族6个民族;从政治面貌分析,有17名党员、22名团员、2名群众;从人员身份分析,包含3名学院党委领导、7名指导教师、4名研究生、8名大三学生、8名大二学生、15名大一学生

(二)主题教育深

在为期10天的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全体师生共探寻实践目标地17处,其中走访参观红色基地9处、走访调研乡村振兴示范村2处、走访参观农村产品发展企业1处、支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5处。

实践团组建“红色宣讲团”,精心筹备主题教育宣讲内容,分别在老山主峰开展了“奋斗的丰碑”寻访体验、在坝子雷场开展了“榜样的力量”爱国教育、在八布小学开展了“国旗下的演讲”主题宣讲、在八布南清村开展“我心中的三下乡”实践总结,助力青年学生讲好红色故事,形成素材库。

(三)仪式教育细

实践团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深化仪式教育,7月7日正值七七事变86周年之际,团队于9:00前往麻栗坡县烈士陵园,开展烈士祭奠仪式,成员怀着崇敬之情,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团队于20:00组织开展三下乡“红色小课堂”,集中观看了《高山下的花环》红色电影,为7月8日徒步老山主峰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

实践团在整体过程中把握重要节点深化仪式教育,7月3日实践团在呈贡校区7楼会议室召开出征准备工作会,就“实践背景意义、工作分工、团队成果、所需物资以及安全保险等事宜”部署落实;7月5实践启动授旗仪式在麻栗坡机关工委举行,流程为“麻栗坡县领导致欢迎辞、学院带队领导寄语、学生代表表态发言、麻栗坡县领导向团队授旗、实践团队集体宣誓”;7月13日实践团在南清村党员活动室举行结营仪式,学院团委书记做实践总结,成员代表分享实践心得八步乡党委书记寄语,欢迎有志青年再次来到麻栗坡,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调查研究广

从调查研究广度分析,实践团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企业走访”多维度形式深入一线,用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开展调研工作。在200余份有效调研问卷和访谈中,团队感受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天保老寨村、八步南清村乡村振兴的成果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呈现的新气象。调研范围涉及到学校、企业、政府、当地居民区,走访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当地居民,包括教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民等,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交流访谈。   

从调查内容深度分析,实践团基于麻栗坡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当地兼民族要素、边疆要素、革命老区要素为一体,实践团就“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和“边疆地区青少年义务教育现状”两大核心内容进行调研,通过理论分析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分析出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实践路径选择、边疆地区青少年义务教育现状,由此形成调研报告,对于疏理出边疆地区普遍现存问题、探寻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五)支教戍边实

在红色文化学习中,团队引导同学们上好与现实结合的“大思政课”,激励同学们践行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在同心筑梦支教中,团队发挥青少年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开展青少年思想成长、文化素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教课程,身体力行的践行着团十九大的青春号召,将爱与希望传播到西南边陲。

为让八步小学学生们更好的展现自我,同时展示实践团队支教活动的成果,支教团队以成果展示公开课的方式为当地师生献上了一场文艺汇演。最后支教团成员向在场的八步小学老师致敬,感谢他们为边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付出与奉献!八步小学同学们向支教团致敬,感谢他们不远千里传递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昆工等你”是支教团成员对所有八步小学同学们的最好祝福!

四、经验启示

(一)基于成果导向,设计活动方案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是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内容,实践团队如何组建?主题基调如何确定?整体方案如何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基于成果导向来思考与确定,比如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23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旨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故打造了一支人员构成合理的党史学习教育团并且依托目的地麻栗坡的“红色教育资源”,采取“党史教育+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支教戍边”三种形式,落实四个阶段、最终形成五大成果与特点

(二)基于三全育人,落实实践成果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和“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具体活动的参与人包含校内学生、团委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宣传部门老师,除此之外还要包含属地政府、团委、企事业单位、当地居民等;设计阶段不仅包含实施过程,还要包含前期的充分准备与后期的总结反馈以及对下一年的经验启示;实践成果不仅要落脚到主题,达到引领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目的,还要完成相关的调研报告、视频采集、故事素材,以及深入社区达成长效机制,推动“返家乡”、“扬帆计划”等实践工作。

(三)基于教育规律,强化育人成效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在育人体系上处理好“知行合一”的教育规律,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社会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引领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络,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责任编辑:苏兰]
2023年7月4日至13日,昆明理工大学组建2023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开展了为期10天的党史学习实践活动,构建“党史教育+”模式,让青春学子用“四阶段五成果”回报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