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引领示范和带动效应,是全社会形成志愿服务新风尚的风向标。基层理论宣讲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是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之间存在着双向奔赴、双向赋能的关系。
高校可发挥自身优势,通过“3+3+3”——聚焦三个问题、用好三种方式、实现三类转变,系统化推进高校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行动,为基层志愿服务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赋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三个问题,让理论宣讲有声有色01聚焦“讲什么”,使宣讲内容“实起来”
要坚持“内容为王”。理论宣讲内容要全面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展开,讲清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讲深、讲透,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趣、言之有味”。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打磨形成“宣讲+服务”、“宣讲+科普”等更加契合基层阵地理论宣讲对象需要的课程。
02聚焦“如何讲”,使宣讲方式“活起来”
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比如沉浸式宣讲,做大做强红色志愿服务。依托上海学校红色文化传播育人联盟的优势,与红色场馆共建,善用社会“大课堂”,拓宽“大思政课”实践路径,传承红色文化、传播志愿精神,推动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同时技术赋能,激发师生共鸣。创新开设思政大课,运用VR等新媒体新技术赋能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行动,打开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
03聚焦“谁来讲”,使宣讲队伍“强起来”
“人人都是理论宣讲师、处处都是理论宣讲地”,在此基础上构建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各界精英”的“多元主体”共讲共话新格局。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各界精英讲故事。聘请老同志、优秀校友等各界精英担任宣讲团成员,让师生群众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中产生共情,从而激活“末梢神经”,掀起学习热潮。加强队伍建设,让志愿服务凝心聚力。
用好三种方式,让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01用好靶向式宣讲,提高宣讲实效性
高校通过组建师生理论宣讲团,打造多层次、多样式宣讲格局,确保理论宣讲立体化呈现、精准化传播。注重分层分类,形成全面覆盖。通过党员干部讲政策形势、专家学者讲学理道理、百姓名嘴讲身边人身边事、劳模工匠送服务传经验、文艺骨干说唱新生活表演新风尚等“宣讲+服务”等面对面、互动化、分众化模式,掀起“传播理论我践行”文明实践热潮。在学校后勤实业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学生实践团向师生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垃圾分类精品理论宣讲课程开进“劳动教育大讲堂”。
02用好菜单式宣讲,提升宣讲针对性
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更大功夫。以讲促学,宣讲示范引领。比如打造“青年会客厅”等品牌,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做到学生实践丰富起来、校园文化活跃起来、师生互动密切起来、心理健康贴近起来、就业指导走实起来。以学促讲,“菜单式”宣讲增强服务力。创新宣讲形式,针对宣讲群体需求,实现“宣讲者”与“受听者”双向选择,精心提供“菜单式”宣讲。与市党史研究室等专业机构加强合作,构建“立体化”宣讲阵地。
03用好联建化宣讲,增强宣讲鲜活性
多措并举,扎实推动“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比如地校联建,打响工作品牌——高校和社区共享资源,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各方携手合作,构建“大师资”“大平台”“大课堂”“内容多”“形式多”“实惠多”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格局;宣讲进志愿场馆,深化岗位行动。组建青年大学生思政讲师团,在专家、学者、教授的带领下集体备课,宣讲团成员与团支部等结对,在进博会“小叶子”等各类志愿服务期间开展宣讲,使理论宣讲的“供给侧”更好对接“需求侧”。
实现三类转变,让理论宣讲走深走实
01变被动为主动,做到宣讲有“热度”
依托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推动师生群众主动参与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高校治理变“被动听”为“主动讲”。理论志愿宣讲团开展以“学、访、讲、赛、展”为重点的系列宣传学习教育活动。精心策划开展“文明实践心聚场”优秀思政课巡讲巡演活动,打造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传播路径的全新平台。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采用易班线上“测一测”、“晒一晒”等展示学习成绩和学习收获,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02变单动为联动,做到宣讲有“温度”
师生联动,充分发挥关工委在高校“三全育人”建设的重要作用。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广大师生头脑,优化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构建完善协同发展体系,打造志愿服务共同体,重视效果评价跟踪反馈,形成闭环管理。促进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往纵深方向扩展,使其更具强大的生命力。垃圾分类实践团既担任专项志愿者,又化身理论宣讲师,以学促践、以践促学,凝心聚力用心用情投身环境保护事业,为建设美丽上海、美丽中国汇聚青春力量。
03变心动为行动,做到宣讲有“深度”
发挥理论宣讲教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注重成效,文明实践心聚场,志愿服务新风尚。健全完善志愿服务积分制度,激发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的热情。精心打造志愿服务+“大思政课”,让观众变心动为行动。同时通过微宣讲大效应,让理论宣讲“声”入人心。艺术专业师生依托特长,与松江烈士陵园共建,打造“画笔下的红色传承”画像复原文明实践项目,形成“微故事”进行宣讲,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进一步推动高校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行动落实落细落地。